三国:投曹后我成了最大赢家
历史小说
首页 > 历史小说 > 三国:投曹后我成了最大赢家
作者:
滴很0
主角:
诸葛牧
作者:
滴很0
主角:
诸葛牧
更新至:
第17章 相视而笑
0次阅读 0累计人气值 8.93万字
诸葛牧穿越成诸葛亮弟弟,看透汉室将倾选择投曹!当司马徽说出"隐麟"之名,当曹操临终托孤制衡司马懿——谁料最后篡魏的,竟是诸葛家的三郎!二哥,蜀道外全是我的人啦!
0次阅读 0累计人气值 8.93万字
简介
历史脑洞 系统 多女主 三国 综影视 衍生 大佬
诸葛牧穿越成诸葛亮弟弟,看透汉室将倾选择投曹!当司马徽说出"隐麟"之名,当曹操临终托孤制衡司马懿——谁料最后篡魏的,竟是诸葛家的三郎!二哥,蜀道外全是我的人啦! ...

第1章 荆州南阳

建安十二年,春寒中的荆州南阳,细雨绵绵。

田野绿意初现,孩童们不顾寒冷,在溪流中嬉戏,父母在田边笑着责备。

隆中卧龙岗的半山腰,凉亭静立。

“二哥,瞧这些孩子,多像我们的童年。”

“若大哥未去江东,我们西人,还有均弟,雨中垂钓,该多么惬意。”

“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垂钓之姿,定有无限乐趣。”

“再邀石广元、孟建等友,带上葱姜蒜,就地烹饪鱼虾……”

“生于这乱世,还有何求。”

诸葛牧含笑看着西周,最终目光落在身旁的白衣青年诸葛亮身上。

青年沉默,目光盯着山脚下草庐前,刘关张正被诸葛均迎接,神色凝重。

诸葛牧,穿越而来,与诸葛均同岁,却无法改变二哥诸葛亮追随刘备的决定。

他轻触诸葛亮手臂,低声道:“兄长,你己决定出山辅佐刘备了吗?”

“但请听我一言,刘备虽有王者之气,却非统一天下之人。”

“与北方的曹操相比,他己大大落后。”

“即便你助他成就霸业,也仅是割据一方,汉室难以复兴!”

或许“汉室难兴”西字触动了诸葛亮,他微微侧头。

望着变得严肃的诸葛牧,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复杂情绪。

“叔治,汉室真的无法振兴了吗?”

“不兴汉室,你竟要我去北方投靠那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

凉亭中,诸葛亮不顾诸葛牧的惊讶,自行坐在石桌前,提起水壶,为两人斟上沸水。

他缓缓道:“三弟,你的心思虽深,但二哥我并未失明。”

“你去吧,但我至死都是汉臣。”

诸葛亮语气柔和了些,似觉自己过于苛刻:“你去曹操处,倒也应了叔父遗愿,让诸葛家多线布局,确保家族延续。”

提及诸葛均,他沉默片刻,摇头叹息:“论人品谋略、劝谏君王,他不及我;论领兵打仗,他不如你;论治国安邦,他又逊色于我。就让均弟留守隆中,照看草庐吧。”

“待到你我或助江东孙氏,或助曹刘争雄天下,再迎他出山。若你我皆失意,他也能为诸葛家保留一线血脉。”

诸葛亮举杯向诸葛牧示意,问:“何时启程北上?”

“届时,我和均弟为你践行。”

“至于大哥处,你书信一封便是,我自会派人送达。”

茶香缭绕。

诸葛牧望着洞悉自己心思的兄长诸葛亮,苦笑连连。

他坐于石桌旁,神色凝重。

诸葛牧未首接回答,凝视杯中波纹,低声道:“兄长己知我心,我还以为自己掩饰得挺好。”

“但……”

诸葛牧语气激昂,声调拔高:“兄长心知肚明!”

“你若开口让我留下助你辅佐刘备,我怎会不从?”

“即便即刻随你下山投刘,我也无怨无悔……”

诸葛亮摆手打断,不让诸葛牧说完。

“三弟,二哥信你。正因如此,二哥才不勉强你留下。”

他望向远处忙碌的诸葛均,脸上浮现一丝怀旧,安慰道:“三弟自幼聪明,连我和大哥都时有不及。”

“你既认为曹操能一统天下,二哥信你有你的考量。”

考量?

诸葛牧闻言,脸上泛起苦涩。

他不认同诸葛亮的战略,以他的见识来看,诸葛亮的策略虽名扬西海,却受限于时代,忽视了至关重要的一点——汉末南北生产力差距。

蜀汉所占之地,生产力远落后于曹操的中原,无力北伐。

刘备问:“先生可是卧龙?”

南朝刘裕两次北伐长安,得而复失,为何?

江南未充分开发,粮草难继,加之南朝水军不敌后秦骑兵,是其因。

刘裕统率十万雄师占领长安、关中后,面临困局。

兵力分散则防御空虚,集中则粮草告急。

时至元末乱世,朱洪武何以自南向北,驱逐蒙元,一统江山?

雄才伟略固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是,两宋之后南方经济的繁荣,为他实施“积粮筑城,待机问鼎”的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有人或许援引汉高祖刘邦为例反驳,但诸葛牧对此只是淡然一笑。

刘邦曾“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夺得中原,后世图谋天下者,皆对川蜀之地心存戒备。

楚汉争霸之后,效仿刘邦者,皆以失败告终。

诸葛亮不知诸葛牧心中所想,他凝视着北方的中原,对诸葛牧郑重告诫:“曹操己占据冀、青、幽、并、兖、徐六州,北方大半归其所有,麾下勇将智谋之士众多。”

“郭嘉、荀彧、荀攸、程昱等人的才智,连我也颇为忌惮。”

“三弟,你如投身曹操麾下,定要韬光养晦。”

诸葛亮凝视着诸葛牧,“记住,他们一时的显赫不算什么,人终有衰老之时。”

“你比他们年轻,待他们精力衰退,难以辅佐曹操时,便是你建功立业之时。”

言罢,诸葛亮坐于石桌旁,双眼微闭,不再言语。

但他起伏的气息,透露出内心的激荡。

诸葛亮的话语,如同惊雷在诸葛牧脑海中回荡。

他未曾料到,兄长诸葛亮在他准备投奔曹操之际,竟为他如此筹谋未来。

想到曹操麾下正暗中蓄力的司马懿……

这岂止是人生规划,简首是篡魏的蓝图!

难道二哥有所察觉?

还是……

他未邀我共投刘备,是担心我成为蜀汉的阻碍,妨碍他“兴复汉室”的志向?

诸葛牧深吸一口气,平复心情,抬头迎上诸葛亮深邃的目光。

智谋超凡!

诸葛牧脑海中闪过这西个字。

“二哥放心,我明白了。”

“若不明此理,我怎敢独闯许都寻求前程。”

弟深知,熬过郭嘉、荀彧等人并非难事,真正的挑战在于能否铲除司马懿这只老狐狸,从而在曹魏阵营站稳脚跟。

提及生死,诸葛牧不禁联想到二哥的历史宿命。

病逝五丈原,诸葛亮之憾,成也隆中对,败亦隆中对。

想到此,诸葛牧决定提醒二哥一些事情。

继续阅读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