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阿勒楚喀》
辽国天庆五年(公元1115年)的寒冬,女真完颜部落首领--完颜·阿骨打站在按出虎水畔的土岗上,对着族人们搭建的简陋木寨望而兴叹。凛冽的西北寒风卷起漫天的大雪,犹如一把锋利地小刀,割在他青铜色的面庞上、又如一把钢刀深深地扎在他的心窝。那时候的女真人仍处于文明落后的部落时代,在辽国铁骑的压迫下艰难求生。而近几年,辽国天祚帝荒淫无度,对女真各个部落的压迫越来越重,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敢于反抗的村寨则被整个屠戮殆尽,女真每个部落均是人人自危,几乎到了整个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之际。完颜部落首领完颜·阿骨打自从上次参加了辽国的“头鱼宴”被羞辱后,回来便一首闷闷不乐。他终于做出了一个大胆而又艰难的决定,他要彻底反抗辽国的统治、他要带领自己的族人们过上平安喜乐的日子。于是在正月二十八日这天,他正式称帝建国,定国号为“金”。
金国太祖完颜·阿骨打曾说:“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唯金不变不坏。”以此为由,便定国号为金。自那时起,女真勇士们挥舞着马刀,仅用十年左右时间就踏破了辽国的关隘。金国天会五年(公元1127年),金军铁骑南下。北宋都城汴京在战火中沦陷,靖康之难成为中原王朝的耻辱印记,却也为金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历史仿佛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天下之人谁也未曾料想到,就在这片白山黑水之间,就是被周围人都瞧不起的女真人,竟能打败幅员辽阔的辽国和无比富庶的北宋国。在东北亚的松漠大地上,即将崛起一个震撼天下的大金国王朝。
从北宋都城汴京掳掠而来的不仅有金银财宝,更有无数能工巧匠和典籍文书。金国太宗完颜·吴乞买凝视着缴获的《营造法式》,当他指尖抚过泛黄的图纸时,心中萌生出一个宏伟的构想。时过境迁、今非昔比,女真人早不是当年那个落魄的鬼样。他要在女真故地“阿勒楚喀”建造一座不逊于北宋汴京的都城。由于金国仿照辽国实行“五京制”,这里的汉文被定写为“上京会宁府”。会宁府的建造堪称一场文化交融的奇迹。本地的工匠们与掳来的北宋匠人们并肩劳作,将白山黑水的雄浑气魄与汴京城的精巧雅致融为一体。城墙用黑土夯实,高十余米雄伟壮观,垛口间还飘扬着女真人的图腾“海东青”的旗帜。城内仿照北宋的里坊制,纵横交错的街巷,将居民区、商业区与官署划分得井井有条。
最壮观的当属皇城。乾元殿仿照汴京城的大庆殿建造,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殿内,女真贵族们身着传统袍服,围坐在火炕上议事。殿外,汉属官员头戴幞头、身着宽袍大袖的官服,穿梭往来。两种截然不同的服饰文化,在乾元殿中奇妙地共存着。商街上,民族交融的景象随处可见。女真小伙牵着驮满皮货和人参鹿茸的马匹,与贩卖瓷器和丝绸茶叶的汉商讨价还价;茶馆里,汉族文人吟诵着汉语诗词,而旁边的女真才俊竟能出口相对;军营里,女真勇士们则耐心地教授汉人新兵们骑马射箭。金国自建国短短二十年以来,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兴起一股学习效仿汉风的潮流。尤其是金太祖的孙辈们,几乎人人学习汉语汉文。其中以完颜·合剌、完颜·迪古乃、完颜·乌禄等几位孙辈最为突出优秀。
金国天会八年(公元1130年)盛夏,乾元殿外一名内侍官,手捧着一株红色的芍药花欣喜若狂地小跑到殿内,跪下后说道:“启禀大汗,今年春天御花园内竟然有红色的芍药花盛开,实属不易天降祥瑞啊!宛如太祖当年建国时一般场景啊!”此时,一名内官上前跪下说道:“启禀大汗,据可靠消息来报,宋国高宗皇帝有意议和。”金太宗完颜·吴乞买惊道:“属实吗?”再报:“属实!不久后便要派使者前来。”金太宗回道:“哈哈~好啊!红芍药果然是祥瑞呐!看来与宋国议和的事该提上日程了。”大殿内顿时齐刷刷地煽呼道:“臣等给大汗道喜!大汗万岁、万岁、万万岁!”
上京城会宁府“阿勒楚喀”,这座在战火中崛起的都城,不仅是金国的政治中心,更是多民族文化交融的鲜活见证。在这里,女真民族的尚武精神与中原的儒雅风流相互碰撞、互相融合,绽放出独特的文明之花,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