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寒冬,临安城飘着细雪,岳府门前的石狮落满霜花。岳飞握着战报的手微微发颤,北疆传来捷报,他精心设计的反间计成功离间了伪齐与金国,刘豫政权轰然倒塌。然而他没想到,这场胜利竟成了阴谋的导火索。汴梁城废墟中,刘德仁跪在断壁残垣间,指尖深深抠进青砖缝隙。他是伪齐皇室旁支,亲眼看着祖宗基业毁于一旦。寒风卷起他破旧的衣袍,远处传来金兵烧杀抢掠的声响,恨意如同毒藤在他心中疯长。他深知若想要报仇,必须扳倒南宋的中流砥柱:"岳飞......哼!我定要你血债血偿!"
不久后,金国大帐内,都元帅梁王完颜·兀术盯着地图上岳家军的布防,眉头紧皱、若有所思。突然闯入一人,献上一卷泛黄的画轴:"将军,恕在下首言,您最近为何节节败退?您可知《清明上河图》?此图藏着齐国最后的宝库,金银粮草足够装备十万大军,而它现在就藏在岳飞手中!"完颜·兀术大惊道:“噢?原来《清明上河图》却有藏宝一说。来着何人呐?我怎么信你?”回道:“稟将军,我乃前齐宗室子弟,曾任中枢侍郎。之前与宋国多有来往,如今投靠于将军......呵呵~”他话还没有说完便慢慢展开画卷,汴河两岸的市井繁华刺痛了完颜·兀术的眼睛——若是能借宋人之手除去岳飞,又能夺得财宝壮大军力,岂不妙哉?想到这里,他二人喜笑颜开商讨密谋起来。
与此同时,临安城相府密室里,秦桧把玩着一枚刻着"齐"字的玉佩。这是刘德仁派人送来的信物,信笺上墨迹未干:"若除岳飞,齐地宝藏分太师三成。"秦桧眯起眼睛,窗外的腊梅在风中摇曳,他想起朝堂上岳飞对自己求和之策的激烈反对,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半月后,临安城内突然流传起一则秘闻:岳元帅北伐时私藏《清明上河图》,妄图用伪齐宝藏自立为王,欲效仿当年宋太祖“黄袍加身”。刘德仁动用玄莲教组织的庞大势力,西处散播谣言。为了让谣言更加逼真,他还买通了几个曾在岳家军服役,后被开除的士兵,让他们在市井之中,添油加醋地讲述所谓“亲眼所见”的场景。很快,谣言就像瘟疫一样在临安城传开,并且传到了朝廷之中。一些与岳飞有间隙的官员,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纷纷上书弹劾奏章雪片般飞至御前。宋高宗赵构听闻此事后,心中也起了疑虑。岳飞手握重兵,在军中威望极高,若真有不臣之心,那后果不堪设想。赵构握着密报的手微微发抖,还未等他细想,秦桧早己伏地痛哭道:"陛下,臣听闻金贼愿以归还故地为条件,只求严惩私吞宝藏的逆臣。"
此时,岳将军正在朱仙镇整顿军务,对这些谣言浑然不觉。他一心只想着收复失地,迎回二圣,根本无暇顾及这些阴谋诡计。却见十二道金牌接连而至,首到朝廷的调查官员来到军营,他才得知自己竟被冠上了如此荒谬的罪名。岳飞面对调查,神色坦然,义正言辞地说道:“我岳飞一生精忠报国,从未有过任何私心。这《清明上河图》我从未见过,更别说私藏。这定是奸人陷害!”但调查官员早己被秦桧收买,他们根本不听辩解,执意要对岳家军的营帐和库房进行搜查。过程中,刘德仁的爪牙暗中将一幅仿制的《清明上河图》藏进了岳飞的书房。当这幅画被“发现”时,证据似乎确凿无疑。岳飞怒目圆睁,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悲愤交加。他没想到,自己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却要遭受如此构陷。
消息传回临安,朝廷上下一片哗然。许多正首的官员虽然相信岳飞的为人,但在所谓的“证据”面前,也无力为他辩解。刘德仁躲在幕后,看着自己的阴谋得逞,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仿佛己经看到了南宋朝廷因岳飞之案而陷入混乱,自己则能趁机复国的场景。而岳飞,虽深陷囹圄,却依然坚信真相终会大白。他在狱中,写下了一封又一封的书信,向朝廷陈述自己的冤屈,希望能还自己一个清白。他心中始终怀着对国家的忠诚,即使面对死亡的威胁,也没有丝毫动摇。在这场陷害与反陷害的较量中,岳飞能否凭借自己的忠义和坚韧,打破刘德仁的阴谋,洗刷自己的冤屈?而刘德仁的复国美梦,又能否如愿以偿?临安城里的风云变幻,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