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木五行归属东方(寅卯辰所在方位代表东方,呈现青龙之象),丙丁火五行归属南方(巳午未所在方位代表南方,呈现朱雀之象),戊己土主宰中央(辰戌丑未所在方位代表中央,呈现勾陈、腾蛇之象),庚辛金五行归属西方(申酉戌所在方位代表西方,呈现白虎之象),壬癸水五行归属北方(亥子丑所在方位代表北方,呈现玄武之象)。
当时大挠氏不仅将甲乙归为木,丙丁归为火,戊己归为土,庚辛归为金,壬癸归为水。还把地支中的寅卯归为木,巳午归为火,申酉归为金,亥子归为水,辰戌丑未归为土,这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呢?有人说:东方有神灵太昊,驾乘震卦、手持圆规掌管春天,生发仁爱之风与温和之气,万物由此生长发育,所以木归属于东方,甲乙与寅卯同理。
南方有神农氏,驾乘离卦、手持秤杆掌管夏天,生发艳丽阳光与酷热之气,万物至此都蓬勃生长整齐,所以火归属于南方,丙丁与巳午同理。(夏天主要是万物生长发育的时节,草木繁茂,全依赖火德的功劳。)
西方有神灵少昊,驾乘兑卦、手持曲尺掌管秋天,生发肃杀宁静之气,万物至此开始收敛,所以金归属于西方,庚辛与申酉同理。(秋气如同金刀,英气肃杀,草木凋零,是成熟收敛的时候。)
北方有神灵颛顼帝,驾乘坎卦、手持权衡掌管冬天,生发凝结严寒之气,万物至此潜藏蛰伏,所以水归属于北方,壬癸与亥子同理。
中央有神灵黄帝,驾乘坤卦、手持准绳掌管中土,况且木火金水都不能没有土,所以将戊己置于中央,辰戌丑未分布于西方角落,各自有其所占的位置。(西方角落,指春季的三个月,夏季的六月,秋季的九月,冬季的十二月。)
何公论述说:天如果没有土,就不能在上圆盖万物;地如果没有土,就不能在下面厚重承载,五谷也无法生长;人如果没有土,就不能在天地间运化,五行也无法确立(即仁义礼智信为五常,金木水火土为五行)。这天地人三才都不可缺少土。木如果没有土,就失去了承载培育的力量;火如果没有土,就不能照亮西方;金如果没有土,就难以施展锋锐之气;水如果没有土,就无法阻挡泛滥的波浪;土如果没有水,就不能滋养万物。这就是五行都不能没有土的原因。所以土位居中央,地支分布于西方,从而建立起五行体系。
【眉批】
甲乙木代表青色,丙丁火代表赤色,戊己土代表黄色,庚辛金代表白色,壬癸水代表黑色。木代表仁,火代表礼,金代表义,水代表智,土代表信。“太昊”,就是伏羲氏。“颛帝”,即高阳氏,是黄帝的孙子。土为黄色,黄帝凭借信德治理天下,所以称为黄帝。这是论述十天干的归属。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
一、天干方位归属:明确甲乙木属东方,丙丁火属南方,戊己土主中央,庚辛金属西方,壬癸水主北方,且各方位有对应神兽之象 ,如东方青龙、南方朱雀等。
二、天干五行与地支五行对应:大挠氏将天干与地支分别对应五行,如甲乙木对应寅卯木,丙丁火对应巳午火等。
三、各方位五行原理阐释:以神话与自然现象解释五行方位归属。如东方太昊司春,万物生发,故木居之;南方神农司夏,万物咸齐,故火居之;西方少昊司秋,万物收敛,故金居之;北方颛顼司冬,万物藏伏,故水居之;中央黄帝司中土,且木火金水皆赖土,故戊己居中央,辰戌丑未散于西维。
西、五行依存关系及土的重要性:强调天、地、人三才及五行中,土不可或缺。土能载木、烛火、助金、止水、养万物,是构建五行体系的关键。
五、五行颜色及品德象征:提及五行对应的颜色(木青、火赤、土黄、金白、水黑)及品德(木仁、火礼、金义、水智、土信),还对相关神祇如太昊(伏羲氏)、颛帝(高阳氏)作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