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私下认为,奸诈滋生,便会有妖怪出现。黄帝时期,有蚩尤兴乱,扰乱世间。在那个时候,黄帝十分忧虑百姓所遭受的苦难,于是在涿鹿的郊野与蚩尤展开激战(涿鹿,是一个郡的名称)。双方交战,流血百里,却仍然无法制服蚩尤(当时黄帝刚刚制造出干戈刀剑等兵器)。黄帝为此进行斋戒,修筑高坛祭祀上天,又在方形的土丘上礼拜大地。
上天于是降下了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黄帝于是将十天干呈圆形分布,以象征天的形状;将十二地支呈方形分布,以象征地的形态。开始以天干代表天,地支代表地,二者配合,依照其规律施行,然后才得以治理好世间乱象(这便是十天干、十二地支的由来)。
此后,有大挠氏,他为后人忧虑道:哎呀!黄帝乃是圣人,尚且不能彻底消除蚩尤的恶念与杀伐,万一后世遭遇灾祸,承受苦难,又该怎么办呢!于是,大挠氏将十天干、十二地支相互搭配,组成了六十甲子。
关于十天干所遵循的阴阳属性: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
其中甲、丙、戊、庚、壬属于阳干,乙、丁、己、辛、癸属于阴干。
【眉批】
“黄帝于是将十天干呈圆形分布,以象征天的形状;将十二地支呈方形分布,以象征地的形态”,天圆地方的说法便起始于此。
天干相合
天干之间还有相合的关系:甲与己相合(甲属木,己属土,在五行生克关系中,木以土为妻财,所以甲己能够相合),乙与庚相合,丙与辛相合,丁与壬相合,戊与癸相合(与甲己相合的道理相同)。
【眉批】
从甲顺着数到己,经过六个数位,形成阴阳相合的关系,其他顺数或倒数形成相合关系的,都仿照此例。 这一段文字详细阐述了十天干、十二地支的起源传说,以及天干阴阳属性、天干相合的原理。它不仅反映了古人对天地秩序、自然规律的探索与认知,还体现了古代哲学思想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这些概念在古代天文、历法、术数等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
一、背景:黄帝时期,蚩尤神扰乱,黄帝于涿鹿之野与之激战,流血百里仍难以制服,彼时黄帝始制兵器。
二、干支出现:黄帝为解民忧,斋戒后筑坛祀天、礼地,上天降下十干(甲、乙等)与十二支(子、丑等)。黄帝将十干圆布象天形,十二支方布象地形,以天干为天、地支为地,二者配合最终平定蚩尤。
三、干支完善:大挠氏担忧后世再遭灾祸,遂将十干、十二支分配组合成六十甲子,为后世命理应用奠定基础。
西、相合关系:阐述甲与己、乙与庚、丙与辛、丁与壬、戊与癸这五组天干相合。
五、相合原理:以五行生克为基础,如甲木克己土 ,木以土为妻财,所以甲己合,其余类推。
六、数理阐释:从数理角度,以甲顺数至己得六,说明阴阳成合,顺倒数皆仿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