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与李承乾一番详谈后,大唐未来的战略方向就此确定。李承乾回到东宫,一刻也不敢耽搁,迅速将想法付诸行动。
在民生方面,他即刻召集户部与工部官员,商讨水利工程的拓展与荒地开垦计划。“诸位,如今南方引进稻种己见成效,我们要将成功经验推广。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尚有不少荒地,需尽快组织百姓开垦。”李承乾站在殿中,神色严肃,目光扫过众人。
户部尚书上前一步,拱手道:“殿下,开垦荒地需大量人力与物力支持,臣以为可给予开垦百姓一定的赋税减免,以作鼓励。”
李承乾点头赞同:“此计甚妙。不仅如此,工部需尽快规划水利设施,确保灌溉水源。像之前研制的新型水车,可大量制造,分发各地。”
工部侍郎赶忙应下:“殿下放心,臣定会督促工匠加快制造,保证水车及时供应。”
同时,李承乾又命礼部协同各地官员,加大对学堂兴办的支持力度。“教育乃民生大计,要让更多孩子有学可上。各地需选拔优秀教师,除了传统经史子集,算术、农艺、医术等实用之学也要纳入课程。”
礼部尚书领命道:“殿下高瞻远瞩,臣这就去安排,定不辱使命。”
经济领域,李承乾召见了一众商人和商会代表。“如今大唐商业繁荣,诸位皆是功臣。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此,要继续开拓。”李承乾看着台下众人,言辞恳切。
一位资深商人站出,恭敬说道:“殿下,如今商业发展确有瓶颈,尤其是资金周转方面,若能有更便捷的信贷之法,定能让商业更上一层楼。”
李承乾早有准备,微笑道:“朕己考虑此事。你们可联合起来,成立类似钱庄的机构,规范信贷流程。朝廷会出台相应律法,保障各方权益。”
商人们听闻,纷纷面露喜色,连声称好。李承乾又叮嘱道:“同时,对于我大唐的丝绸、瓷器等特产,要精益求精,提升品质,打造大唐品牌,让其在海外更具竞争力。”
在拓土方面,李承乾与李靖、秦琼等将领再次研讨作战计划。“如今海军训练己有成效,但还需针对高句丽沿海地形,进行模拟演练。”李承乾指着军事地图说道。
李靖点头,分析道:“高句丽沿海多礁石,登陆难度较大。我们需制造特殊战船,配备精良的登陆器械。同时,要提前派遣斥候,摸清敌军防御部署。”
秦琼补充道:“联合周边部落之事,也需尽快推进。臣愿亲自出使,说服他们与我们共同作战。”
李承乾拍了拍秦琼的肩膀:“有叔宝将军出马,朕放心。但也要小心行事,切勿中了高句丽的离间之计。”
然而,大唐一系列动作引起了各方关注。高句丽察觉到大唐的备战迹象,开始加强自身防御,在边境修筑工事,屯集粮草。他们也试图拉拢周边部落,破坏大唐的联盟计划。
而在国内,一些守旧势力对商业信贷等新兴经济模式心存疑虑,暗中抵制。民生方面,部分地方官员对学堂改革推行不力,认为传统经学才是根本,对实用学科嗤之以鼻。
李承乾深知,改革与发展之路困难重重。但他毫不退缩,决心冲破一切阻碍。他一面派遣得力官员监督地方学堂改革,严惩消极怠工者;一面召集守旧势力代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阐述新兴经济模式对大唐的长远益处。
在对外上,大唐与高句丽的暗中较量愈发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