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在应对各方阻力时,局势愈发复杂。秦琼出使周边部落的行程并非一帆风顺。高句丽得知消息后,抢先一步派出使者,携重金与丰厚礼品前往各部落,企图离间他们与大唐的关系。
秦琼刚抵达一个部落营地,便察觉到异样氛围。部落首领虽表面热情接待,但言语间多有试探与推诿。秦琼心中明白,定是高句丽从中作梗。他并未慌乱,在宴会上,秦琼起身,手持酒杯,朗声道:“诸位,大唐与贵部向来交好,如今高句丽狼子野心,不仅对大唐边境虎视眈眈,对诸位部落亦是潜在威胁。若大唐被高句丽侵扰,唇亡齿寒,贵部又怎能独善其身?”
部落首领们面面相觑,虽有所动摇,但仍顾虑重重。这时,一名部落勇士站出,质疑道:“大唐虽强,但高句丽也非易与之辈。与大唐结盟,我部恐损失惨重。”
秦琼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说:“高句丽如今西处拉拢,看似强大,实则色厉内荏。大唐此次备战充分,海军强大,陆军精锐。一旦战事开启,高句丽必首尾难顾。而大唐承诺,若贵部与我们并肩作战,战后定有重赏,不仅会给予大量财物、粮食,还会帮助贵部发展壮大,传授先进技术。”
秦琼的话掷地有声,部落众人低声议论起来。最终,部落首领被秦琼的诚意与分析打动,决定与大唐结盟。秦琼马不停蹄,继续前往其他部落,凭借着卓越的口才与坚定的信念,成功说服多个部落与大唐联手。
然而,国内守旧势力对新兴经济模式的抵制仍在持续。他们在朝堂上不断上奏,称商业信贷会扰乱经济秩序,使百姓陷入债务深渊。李承乾召集众臣,在朝堂上展开激烈辩论。
一位老臣颤颤巍巍地站出,拱手道:“殿下,自古以来,农商为本,此乃祖宗之法。如今推行这商业信贷,实乃舍本逐末,望殿下三思啊!”
李承乾耐心解释:“爱卿,时代在变,如今大唐商业繁荣,商人在资金周转上多有不便。商业信贷可解其燃眉之急,促进商业进一步发展,从而带动国家经济增长。这并非舍本逐末,而是顺应时势之举。”
但仍有部分大臣固执己见,不肯认同。李承乾深知,仅靠言语难以改变他们的观念。于是,他决定在长安设立试点,挑选几家信誉良好的商会开展商业信贷业务,并安排专人监管。同时,让户部统计试点前后商业活动的数据变化,用事实说话。
在民生方面,李承乾加大了对地方官员的考核力度。对于那些积极推行学堂改革,重视实用学科教育的官员,给予表彰与晋升;而对消极怠工、阳奉阴违的官员,毫不留情地撤职查办。此举一出,各地官员纷纷重视起来,学堂改革得以顺利推进。
与此同时,大唐海军针对高句丽沿海地形的模拟演练进入关键阶段。他们打造了新型平底战船,这种战船吃水浅,适合在多礁石海域航行。船上配备了可伸缩的云梯、投石机等登陆器械。士兵们反复演练在复杂地形下的登陆作战,从如何躲避礁石靠近岸边,到如何快速放下云梯、发起冲锋,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
高句丽察觉到大唐在军事上的步步紧逼,也在加紧筹备防御。他们在沿海布置了大量拒马、陷阱,还在高处修筑瞭望塔,密切监视海面动静。
大唐与高句丽之间的气氛愈发紧张,大战一触即发。李承乾在这内外交困的局势下,凭借着智慧与果敢,逐步打开局面。但高句丽的防御不容小觑,国内守旧势力虽有所收敛,但仍在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