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退突厥的小规模骚扰并协助结盟部落平定内乱后,李承乾深知,突厥定会谋划更大规模的进攻。为应对即将到来的严峻局势,他决定在朝堂上与群臣共商长远之策。
这日早朝,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扫过殿下群臣,率先开口道:“如今突厥虽屡遭挫折,但贼心不死,想必正谋划着更为凶狠的反扑。众爱卿,可有良策以应对?”
李承乾出列,恭敬奏道:“父皇,儿臣以为,当下之急是进一步增强我大唐军事力量。可在全国范围内选拔精壮之士,扩充军队规模。同时,加大对军事技术的投入,研发新型武器装备,提升我军战斗力。”
李靖紧接着上前一步,抱拳道:“陛下,太子殿下所言极是。此外,我军应强化军事训练,特别是针对突厥骑兵的作战策略。可多组织实战演练,让士兵们熟悉突厥战术,做到知己知彼。”
李世民微微点头,目光投向其他大臣:“诸位爱卿,还有何见解?”
这时,长孙无忌站了出来:“陛下,军事固然重要,但外交也不可忽视。我们可继续联合周边更多部落,壮大反突厥联盟。如此一来,突厥在进攻我大唐时,便不得不有所顾忌,不敢倾巢而出。”
魏征也随后进言:“陛下,除军事与外交,内政同样关键。应持续推进科举与商业改革,确保国内经济繁荣、人才辈出。只有国力强盛,方能在与突厥的对抗中占据上风。”
李世民听了诸位大臣的建议,陷入沉思。片刻后,他说道:“众爱卿所言皆为良策。承乾,你负责统筹科举与商业改革,务必加快进度,取得实效。李靖,军事训练与武器研发便交由你全权负责。长孙无忌,外交联盟之事,你要多费心思,积极联络周边部落。”
众人纷纷领命。李承乾深知责任重大,退朝后,便立刻投入到各项事务的安排中。他首先来到科举阅卷处,查看此次乡试选拔人才的情况。看着一份份优秀的答卷,李承乾心中倍感欣慰,他深知这些人才将是大唐未来的希望。
“将这些在算学、律法、农学等科目表现出色的学子,优先记录在册。待殿试之后,委以重任。”李承乾对负责阅卷的官员说道。
随后,李承乾又马不停蹄地赶到负责商业改革的衙门,了解商业试点的最新进展。得知试点地区商业繁荣,百姓生活日益富足,李承乾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但他也清楚,要将商业改革推广至全国,还有许多细节需要完善。
在处理完国内事务后,李承乾又与李靖一同探讨军事改革的具体方案。他们详细研究了突厥骑兵的战术特点,制定了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并商讨了新型武器的研发方向。
“李将军,我听闻民间有一种投石车,若能加以改进,应用于战场,或许能对突厥骑兵造成有效打击。”李承乾指着军事地图说道。
李靖眼睛一亮:“殿下所言极是。我们可召集能工巧匠,对投石车进行改良,增加其射程与威力。同时,训练专门的投石车部队,配合步兵与骑兵作战。”
两人正商议间,侍卫前来禀报,说程铁环求见。李承乾笑道:“快让她进来。”
程铁环风风火火地走进营帐,看到李承乾和李靖,行了一礼后说道:“太子哥哥,李将军,我听说突厥又在谋划坏事,我也想为抗击突厥出份力!”
李承乾笑着摸了摸程铁环的头:“铁环,你有心了。但战场凶险,你……”
还没等李承乾说完,程铁环就打断道:“太子哥哥,我知道你要说什么。我武艺高强,不会拖后腿的。而且,我还可以给士兵们传授一些我从爹爹那里学来的战斗技巧呢。”
李承乾和李靖相视一笑,被程铁环的热情所打动。李承乾思索片刻后说道:“那好吧,铁环。你可先到军中,协助训练士兵。但一定要注意安全。”
程铁环兴奋地说道:“好嘞,太子哥哥,你就放心吧!” 看着程铁环充满活力的背影,李承乾心中默默想着,有这样一群心怀家国的人,大唐定能战胜突厥,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然而,此时的突厥王庭内,颉利可汗正与他的谋士们谋划着一场更为险恶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