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承乾有条不紊地推进着大唐各项事务的同时,科举改革后的首次乡试也即将拉开帷幕。此次乡试意义非凡,不仅因为新增了算学、律法、农学等科目,更因为它承载着大唐选拔新型人才、推动国家全面发展的期望。
长安城内,各地赶来的学子们络绎不绝。他们怀揣着梦想与抱负,齐聚这座繁华的都城。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身着儒衫的学子,或相互讨论着学术问题,或紧张地背诵着经义条文。
考试前夕,李承乾亲自来到贡院视察准备工作。贡院内外张灯结彩,焕然一新。考棚整齐排列,桌椅摆放得井然有序,每一个考位都干净整洁。
“此次乡试,关乎大唐未来,各位务必确保一切万无一失。”李承乾对负责贡院事务的官员严肃说道。
“殿下放心,我等己做好充分准备,定不会出任何差错。”官员恭敬地回答。
李承乾点点头,又仔细检查了试卷存放处的安保措施,确保试题不会泄露。他深知,科举考试公平公正的重要性,容不得半点马虎。
终于,乡试开考的日子到了。天还未亮,贡院门口就围满了学子。他们神情紧张又激动,相互打气。随着一声锣响,贡院大门缓缓打开,学子们鱼贯而入,寻找自己的考位。
首场考的是经义,这是传统科目,学子们大多驾轻就熟。考棚内一片寂静,只能听到毛笔在试卷上沙沙作响的声音。李承乾在贡院外巡视,心中默默为学子们加油。
接下来几日,分别进行了算学、律法、农学等新增科目的考试。这些科目让不少学子感到新奇又充满挑战。在算学科目的考场外,考试结束后,学子们纷纷讨论起来。
“此次算学题目看似复杂,但只要运用平日里所学的算法,倒也能解出。”一位学子自信满满地说道。
“是啊,以前从未想过算学能在科举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看来以后要更加用心钻研了。”另一位学子附和道。
律法科目考试结束后,有学子感慨:“通过此次考试,才深知律法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以后定要为维护大唐律法的公正而努力。”
而农学考试,许多来自农家的学子更是大展身手,将自己在田间积累的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答题如流。
乡试结束后,阅卷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李承乾特意挑选了朝中精通各学科的官员组成阅卷团队,确保评分的公正准确。
在等待放榜的日子里,长安城内热闹非凡。酒楼、茶馆中,人们谈论的都是此次科举改革和乡试的话题。
“听说这次科举新增了好多实用的科目,说不定以后大唐会涌现出许多不一样的人才呢。”一位老者捋着胡须说道。
“是啊,太子殿下推行的这些改革,真是为大唐的未来着想啊。”旁边的年轻人点头称赞。
终于,放榜的日子来临。贡院外早早围满了人,大家都翘首以盼。当榜单张贴出来的那一刻,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我中了!我中了!”一位学子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的名字赫然在算学科目的上榜名单之中。
李承乾站在远处,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心中充满了欣慰。此次乡试的成功,让他看到了科举改革的希望,也为大唐未来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就在此时,一封来自边关的加急密报送到了李承乾手中。他打开密报一看,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原来,突厥在暗中与周边一个原本亲唐的部落勾结,企图对大唐边境再次发动袭击。大唐边境的局势,又一次变得紧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