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世民的支持下,李承乾全力投入到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推广工作中。他在长安设立了多个造纸和印刷工坊,培养了大量熟练工匠,确保能够大规模生产价格亲民的书籍。同时,他还下令在全国各地建立官学和义学,将新印制的书籍免费发放给学子,鼓励他们勤奋学习。
随着时间的推移,造纸术和印刷术带来的积极影响逐渐显现。民间学习之风日益浓厚,越来越多的寒门子弟通过阅读书籍增长了知识,展现出了出众的才华。在科举考试中,这些出身平凡的学子凭借扎实的学识脱颖而出,让朝堂之上增添了许多新鲜血液。
然而,五姓七望并不甘心就此失去他们的特权和影响力。他们表面上收敛了许多,不再公然反对李承乾的举措,但暗地里却在酝酿着一场更为隐秘、更加危险的阴谋。
五姓七望中的几位核心人物秘密聚集在一处庄园中,商讨对策。“李承乾这小子实在可恶,他推广的造纸术和印刷术让越来越多的寒门子弟入朝为官,我们家族的势力正逐渐被削弱。”一位老者满脸愤怒地说道。
“是啊,再这样下去,我们五姓七望在朝堂上的地位恐怕不保。必须想个办法,彻底扭转局势。”另一个人附和道。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他们决定从经济方面入手。五姓七望掌控着大唐众多的商业渠道和产业,他们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暗中抬高造纸所需原材料的价格,同时打压印刷书籍的市场需求。
一时间,造纸工坊面临着原材料短缺和成本飙升的困境,而印刷出来的书籍也因为市场上的恶意抵制,销量大幅下滑。李承乾很快就察觉到了这一系列异常情况,他深知这又是五姓七望在背后搞鬼。
“这些人真是不择手段,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惜破坏大唐的发展。”李承乾在东宫的书房中,看着关于工坊困境的报告,心中愤怒不己。但他很快冷静下来,开始思考应对之策。
他首先召集了负责经济事务的大臣和工坊的负责人,共同商讨解决原材料问题。“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任由五姓七望操控市场。一方面,我们要寻找新的原材料来源,降低对他们控制资源的依赖;另一方面,要鼓励民间种植与造纸相关的作物,给予一定的补贴和优惠政策。”李承乾果断地做出部署。
对于书籍市场的抵制,李承乾决定加强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书籍的价值。他组织了一系列文化活动,邀请知名学者举办讲座,现场展示新印刷书籍的内容和优点,吸引了众多百姓的关注。同时,他还鼓励工坊印制一些实用的生活指南、商业手册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拓宽书籍的市场受众。
然而,五姓七望并未就此罢手。他们又想出了一个更为恶毒的计划,企图抹黑李承乾推广的知识传播理念,在民间制造恐慌和混乱。他们散布谣言称,大量读书识字会让百姓心生叛逆,扰乱社会秩序,只有世家大族才能正确引导知识的传承。这些谣言在一些偏远地区迅速传播,导致部分百姓对读书学习产生了恐惧和抵触情绪。
李承乾得知这一情况后,深感忧虑。他明白,要彻底打破五姓七望的阴谋,不仅要解决经济上的困境,还要从思想上引导百姓,让他们真正认识到知识的力量。他该如何应对这一波新的谣言攻势?又能否成功突破五姓七望在经济和舆论上的双重封锁?大唐的知识传播之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