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日调养,李承乾身体逐渐康复。这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他身上,他早早起身,准备迈出改变大唐的第一步。
李承乾身着太子服饰,头戴冠冕,身姿挺拔地走向朝堂。一路上,侍从们纷纷投来敬畏的目光。以往的李承乾,虽为太子,但行事作风常让人摇头,今日这般精神抖擞、气宇轩昂的模样,倒是让众人颇为诧异。
踏入朝堂,大臣们正在交头接耳。见太子到来,纷纷行礼。李承乾目光扫过众人,看到了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一众重臣。
“诸位大人不必多礼。本宫今日前来,是有要事与大家商议。”李承乾的声音清脆响亮,在朝堂中回荡。
房玄龄率先开口:“太子殿下,不知所谓何事?”
李承乾微微一笑,说道:“房大人,如今我大唐经济不振,国库空虚。本宫认为,应大力发展商业。可在各州县设立专门的交易场所,规范商业活动,收取合理赋税,如此一来,既能促进商品流通,又能充实国库。”
房玄龄听后,捋着胡须沉思片刻,说道:“太子殿下此想法虽好,但自古以来,重农抑商乃是国策,骤然改变,恐引起诸多争议。”
李承乾早料到会有此回应,不慌不忙地说:“房大人所言极是,然时代不同,如今我大唐百废待兴,商业发展可带动各行各业。况且,我们只是规范商业,并非摒弃农业。可鼓励农民在农闲之时从事手工副业,增加收入,如此,农与商相辅相成,岂不妙哉?”
众人听了李承乾这番话,不禁暗暗点头。杜如晦接口道:“太子殿下思维开阔,此计若行,或可解我大唐当下之急。”
这时,魏征站了出来,一脸严肃:“太子殿下,发展商业固然重要,但切不可忽视民生。需防止商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以免百姓受苦。”
李承乾笑着看向魏征:“魏大人所言正是本宫所虑。故而在发展商业同时,要设立相应律法,严惩不法商人。”
朝堂上,众人对李承乾的提议展开热烈讨论。最终,李世民听闻此事,也颇为赞同,决定先在部分州县试行。
退朝后,李承乾心情愉悦。他信步来到御花园,正巧碰到程咬金的女儿程铁环。程铁环身着一身劲装,英姿飒爽,正拿着一根树枝当剑,比划着招式。
“哟,这不是太子哥哥嘛!”程铁环眼尖,看到李承乾,立马扔下树枝,跑了过来。
李承乾看着古灵精怪的程铁环,忍不住笑道:“铁环,你这又是在练什么绝世神功呢?”
程铁环嘟着嘴说:“哼,我在练剑法,以后我也要像爹爹一样,上阵杀敌,保家卫国。太子哥哥,你说我能行吗?”
李承乾笑着摸了摸程铁环的头:“当然行啦!铁环这么聪明伶俐,只要勤加练习,将来必定是一员女将。”
程铁环听了,高兴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太子哥哥,你真好!对了,我听说你今天在朝堂上提出了发展商业的主意,大家都在夸你呢!”
李承乾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这只是一些想法,还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呢。”
两人正说着,远处走来了魏征的女儿魏叔瑶。魏叔瑶手持书卷,气质温婉,看到李承乾和程铁环,微微福身:“太子殿下,程姑娘。”
程铁环热情地拉住魏叔瑶的手:“叔瑶姐姐,你来得正好,我们正说着太子哥哥在朝堂上的事呢。”
魏叔瑶微笑着说:“殿下今日之举,实乃利国利民。只是这推行过程中,想必会遇到诸多困难,殿下需早做准备。”
李承乾看着魏叔瑶,心中赞赏她的见识:“魏姑娘所言极是,本宫正为此事思索应对之策。”
三人在御花园中畅谈起来,从治国理政到诗词歌赋。李承乾与两位红颜知己相处,感觉轻松愉快,同时也从她们身上,感受到了大唐女子的聪慧与豪情。
而此时,在东宫的书房内,有一双眼睛正透过窗户,冷冷地看着御花园中的三人。此人正是李承乾的弟弟李泰。李泰心中暗自嫉妒:“李承乾不过是大难不死,竟如此出风头,还与这两位美人谈笑风生。哼,我定不会让你这般得意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