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还只是第一步。
官坊建立的初衷。
当然也是为了让镙丝,纺线,织布,到制衣一体化。
所以在官坊中,早已设置了几个制作段。
第一个工序当然是最初的加工。
制葛,制麻。
虽然也是用了宋时古法,但是作坊的人多,自成一个流水线程序。
麻最初的加工制作分别便是。
收麻,剥离,浸泡,晾晒,最初的麻是茎皮,从麻株上剥离下来,然后放到水中浸泡,至,脱皮,脱麻皮之间的胶质,之后,以干净的水冲,清洗干净控水之后,悬挂于院中干净的竹竿上晾晒干水分。
第二道工序,纺线。
晾晒干水分的麻,从院中干净的竹竿上取下来。
之后,便是梳理,分丝,用木架机纺车纺成细线。
之后,便是第三道工序。
织布。
宋时江南平江府的作坊里,最初用的,都是那种古式脚踏手棱织布机,徐州一下子让木器坊做了十几台,一摆溜的放在作坊间里。
一群手头干净利索的妇人们,从容不迫,一边蹬着脚踏|,快速的交织着手梭,然后,麻布一寸寸的开始变长。
最后一道工序,制衣
织好的麻布匹到了一定长度时,便会被栽下来,送到制衣坊,制衣坊建在州衙附近的街面上,前有铺子后有作坊。
前面铺子中客人选好了布料,量好了尺寸,铺子里的主事便会连着布料及记录量好的尺码,一同交给后面作坊的主事,然后,后面作坊的主事,再分下去,送给某位制衣娘子做成成衣。
当然这是麻。
另外一种是葛。
同样的葛也需要几层工序的加工。
第一工序,取丝。
收割回来的葛藤需要浸泡蒸煮之后,抽取纤维(即葛丝),然后冲洗,清洗干净之后控水,搭在院中干净的竹竿上晾晒。
二,纺线。
将晾晒干水分的葛丝从院中的竹竿上取下来,送到纺丝间工序,用木架子纺车纺成细线。
第三道工序照例是织布。
纺好的葛线,同样用脚踏织布机,用那种古老的方式,织成葛布。
但是葛与麻不同。
根据不同的加工条件。
葛布可以制作出粗葛布,及比较精细的细葛,甚至更加精细的葛布还可以直供上京宫中。
第四道工序,是制衣。
所以官坊制衣坊能制作的衣服,只能是粗葛布衣,而且像那种细葛的制衣坊,制作坊,都是在上京大明府的宫中开设的,名字区别另叫做宫衣坊,当然一些关于葛丝,葛线,葛布一系列的制作方法,也是一个秘密,也是宫外之人所不能知晓的。
那可是专属于宫中的秘法,泄露了可是要灭族杀头的,那个胆大的,敢冒着大不违的事去做,可是不要命了。
所以那些真正的制葛之法,都是留在宫中,被保护下来,就连织好的精细葛布,也不是外人所能触摸到的,除非是宫里人,或者是嫔妃之类的宫中之人,才能拥有。
不过平江府的麻布与粗葛制衣,也是可以满足,辖区内的平民百姓们的购买力了,这些制衣不但价钱便宜,又适于透气出汗,也正是田间操作的禾农们所着衣服的最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