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平江府。
也就是后世的苏州之后。
徐州安排好了后衙内院。
便开始准备堪察一下现在平江府的环境情况。
后世时,苏州的情况。
徐州还是有所了解的。
后世的苏州,是一个比较现代化的工业城市,尤其是纺织,制造业出名。
所以作为一个穿越者到了平江府。
他也不能替后世的人丢了脸面。
但是,徐州巡视了一圈平江府,发现此时比较先进的纺织业,也只是一些小作坊。
缧丝,纺线,纺织,制衣,大都是分开制作的作坊,而且作坊的规模也不大,也只能维持自已家里的人经营为止。
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涌上了他的心头。
那就是建立官坊。
当然还是建立官坊,只有建立官坊,才能把各种能力的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手工业制造链,也因此能加工,制作出一大批的丝,线,布,制衣一系列的东西。
想做就做。
首先要先抓制作这些东西的基础原料种植,那就是葛,麻,桑。
当然以前这些原材料产物,也是有人种的,但是面积又小,又没有规模。
徐州上任之后,命州府的差吏,贴出通告,支持平江府辖区的禾农,大量种植葛麻桑。
当然种植移植这些也不一定非得要占用禾田,江南山林多,先是开垦荒地,清除杂树杂草,多整理一些地方,用来种植移植这些便好了。
并且江南雨水多,用不着担心会天旱,或者没有山水来灌溉这些葛麻,桑园。
到了收割,制葛制麻的时候。
官坊自然会收,到时将这些收割初加工好的葛麻送到官坊,官坊主事收购的差人,自会是以质论价。
这时已经修好的官坊里。
坊工已经招集齐了,根据各个工种,安排在工坊各个作工岗位,每个制作段的人,负责一段制作的事。
就像是后世的工厂作业流水线。
但是每一个制作段,也会安排一个管理的人,主要也是负责看管及检查制作质量产量。
另外,制作坊又会安排一个大主事,与副主事,专门分管官坊间的一切事务。
当然除了官坊的大主事,及副主事。
其他人都是经过官府的考查,考核进来的,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技艺,除了最初的制作工序,并且都在官坊的保密协议书上签了名字,保证不泄露官坊的制作秘密及方子,否则给予处罚大量的罚金,或者收入官牢坐三年牢狱之苦,之后,不得再次行此行之业,也等了绝断了人生的后路。
不过没有发生这些事的,正常的坊工,做工待遇方面还是挺好的。
每个坊工正式入了官坊时,会先发到两身同样的衣服,也叫官坊服,衣服一发到手,毎日作工时必须着官坊服,并且官坊服每日也须保持洁净。
这也是为什么官坊服,发了同样的两套的原因,就是让这些官坊的坊工上前,洗干净换着穿,而设定准备的。
坊工规定,上工期间,一日三餐。
虽然是黍食青菜炖一些菽豆腐之类的饭食,但是也是可以让人食饱无忧,也就是说管饱。
宋时人生活比较贫困,也没有现在的浪费一说,毕竟官坊的灶食,比起一般生活的人家也好多了,那个时候,也不是每个人家,都可以吃得上菽豆腐。
这菽豆腐,还是徐州在官坊里另外安排了一个小院子,教了张弘家的家眷的阿母她们做的,也算是给她安排了一个差事。
所以那些坊工,吃的饱,穿的好,做工自然也是勤快又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