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城外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李定国已经开始部署下一阶段的行动。
他站在城墙上,手指远方,低声说道:“吴三桂穷途末路,此时若不趁势追击,必将贻患无穷!全军听令——追击吴三桂,务必将其剿灭!”
在李定国的号令下,明军兵分三路:
主力部队由李定国亲自率领,沿着吴三桂的退路追击,目标直指贵州边境。
空军编队在严守虚的指挥下,提前侦察吴三桂的退路,并摧毁其沿途的补给点和兵力集结地。
偏师部队分散清剿云南各地的清军残部,确保大后方稳定。
吴三桂一路率领残兵败将向贵州方向撤退,心中却难掩惊惧:
“明军这次不仅有无敌的空军,还有那些从未见过的火器和战术……若不尽快找到支援,我吴三桂恐怕真的要万劫不复了。”
然而,满清的援军遥遥无期,他只能一边命令部队沿途设伏,一边派人赶往贵州的安顺城,召集驻扎在那里的清军主力。
与此同时,明军空军的飞艇编队不断出击,凭借居高临下的视野侦察到吴三桂的动向。严守虚冷静地下达指令:
“摧毁他沿途的粮草和补给,断其后路。”
-飞艇队发现清军在山谷间搭建的临时营地后,立即投掷火焰弹,将粮草点燃。火光冲天,清军士兵四处奔逃,哭喊声不绝于耳。
严守虚站在飞艇舷窗旁,望着下面混乱的景象,冷声道:“不必恋战,逼他走投无路即可。”
吴三桂看到远处的黑烟升起,双拳紧握,咬牙切齿地骂道:“这天上的怪物,他奶奶的,真不给老子活路!”
李定国带领的主力部队疾速推进,他们沿着清军撤退的路径,在山林间与零星的清军交战。
一小队清军试图伏击明军,被机敏的前锋部队发现。双方交火后,明军凭借人数和士气优势,迅速歼灭敌军。
李定国策马而过,看到清军尸横遍野,他冷冷说道:“不必多留,继续前进!”
一路追击的过程中,明军士兵越战越勇,士气高昂。战士们高喊着:“捉吴贼,复河山!”声音响彻山谷,震慑敌胆。
吴三桂最终退入贵州境内的安顺城。他看着手下不足三万的疲惫士兵,又想起沿途被摧毁的粮草和失散的部队,心中不禁涌起绝望。
一名心腹将领上前低声劝道:“大帅,明军来势汹汹,空军更是难以对付,不如暂时退守安顺城,等待援军。”
吴三桂冷笑一声:“等援军?你觉得清廷现在能顾得上我们吗?”他沉吟片刻,忽然狠狠一拍桌案:“不行,必须尽快找到办法对抗明军的空军!传我命令,召集贵州的工匠,务必加紧打造守城器械,同时尝试模仿那些‘天上的怪物’!”
“我绝不会坐以待毙,让他们尽力而为,我吴三桂就是死也要崩掉明军一颗牙!”
明军一路势如破竹,不久后便抵达贵州边境,开始对安顺城形成包围态势。李定国下令道:
“穷寇莫追?如今我方完全有能力将其彻底消灭,必然要追,要追到其彻底绝望为止。传令全军,围而不攻,断绝其粮道,让吴三桂自食恶果!”
安顺城内,吴三桂听着远处传来的明军号角声,神色阴沉。他缓缓起身,低声说道:
“若想活下去,唯有拼死一战。明军虽强,但我吴三桂未必会输!”
安顺城外,李定国站在高坡之上,注视着城池,手握战刀,沉声说道:
“吴三桂,此地便是你的葬身之地!”
明军围困安顺城已有三日。城外,士兵们忙碌地搭建投石机与攻城塔,弓弩手则整装待发,准备随时进攻。空军飞艇仍在不断侦查和威慑,燃烧的火光和低空掠过的阴影让城内清军惶惶不可终日。
李定国在大营中接到了朱由榔的密令,信中嘱咐他道:
“吴贼此人罪孽深重,但生擒方能昭示天威,震慑群臣。务必竭尽全力将其活捉,押解回昆明。”
李定国合上密令,眉头微皱,思索片刻后召集众将议事。他缓缓说道:
“圣上有命,须活捉吴三桂。但此人狡诈且性情刚烈,恐怕宁死不降。我们必须设下计策,逼他弃械投降。”
一名副将出列建议:“大帅,吴三桂如今被困孤城,士气低落。我军可通过断粮和心理战瓦解其抵抗意志,再进行强攻。此人若负隅顽抗,定有一线生擒的机会。”
李定国点了点头:“好!命令空军投放告示,昭告城内百姓,只要不助吴贼,与明军合作者不予追究。与此同时,加紧围困,务必截断一切粮道。”
安顺城内,吴三桂站在城墙上,眺望远方。他的脸色阴沉,胡须凌乱,眼中透着疲惫与疯狂。他的心腹将领报告道:
“大帅,城中粮草不足三日,士卒士气低迷。若明军强攻,恐怕……”
“恐怕什么?”吴三桂猛地转头,怒吼道,“告诉他们,这座城就是他们的归宿!宁死不降!本帅若有半分退缩,尔等便可自行投降!”
然而,他的咆哮并未能阻止士气的崩溃。城内许多士兵已然绝望,百姓更是忍饥挨饿,有人甚至试图靠近城门向明军投降,却被吴三桂的巡逻队当场斩杀。
“我吴三桂,就算死,也要与安顺城共存亡!”吴三桂低声喃喃,随后召集城内仅存的工匠和残兵,命他们打造最后一批攻防器械。他下令道:“让那些明军见识见识,我吴三桂的最后一战!”
围城的第五日清晨,明军发动总攻。
战斗场景:
投石机齐鸣:巨大的石弹砸向城墙,震得尘土飞扬。吴三桂亲自督战,指挥士兵用弓弩和火箭反击,但面对明军高效的攻城器械,防御显得苍白无力。
空军突袭:飞艇低空飞行,抛下火焰弹和滚石,将城内的守军阵地摧毁得七零八落。火光中,吴三桂的残兵四散奔逃,无力阻挡明军的推进。
巷战白刃:明军破城后迅速涌入城中,与清军展开激烈的巷战。手持枪械的明军士兵大声喊着“活捉吴贼”,势如破竹,将守军压缩到城内最后的指挥所。
在城内指挥所中,吴三桂面色铁青,紧握战刀。他身边仅剩几十名心腹将领和亲兵。他望着周围,喃喃自语道:
“天要亡我,何必再挣扎……但若要我束手就擒,绝无可能!”
然而,明军却并未给予他自尽的机会。几名士兵冲入指挥所,迅速控制了局势。一名副将拔刀向前,高喊:“吴三桂,还不束手就擒!”
吴三桂怒吼一声,挥刀反抗,但体力不支,被士兵一枪托击落长刀,押倒在地。他绝望地大喊:“我吴三桂生于乱世,死亦不惧!李定国,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
不久后,李定国亲自到场,看着满脸是血却仍咬牙切齿的吴三桂,冷声道:“吴贼,天命已绝,你不过是螳臂挡车。”随即命人将其押解回昆明。
与此同时,朱由榔率领朝廷官员和行政机构正式返都滇京,原载天府的名称得以保留,象征着对大明往昔的追念。他在宫殿前召集群臣,郑重说道:
“滇京虽非中原,却是我大明复兴之基。载天府之名,提醒吾辈后人,居安思危,勿忘覆国之痛!”
随后,他命人设立“复国纪念碑”,以刻录昆明攻防战的功绩,并昭告四方:
“大明中兴之势已成,西南全境必将收复,满清贼寇终将伏诛!”
尽管明军大获全胜,但朱由榔并未放松警惕。他下令李定国继续南征广西,清剿当地清军残部,而海军也奉命绕过马六甲海峡,与郑成功合力围剿满清的广东水师。
昆明城中,李定国站在复国纪念碑前,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他低声说道:“吴贼已擒,南疆未定。大明的复兴之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