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门户,初迎挑战。
张大山原以为,最大的挑战是来自外界的恶意和内部的分裂。
但他很快就痛苦地认识到,在所有挑战面前,最根本、最残酷、也最无法回避的,是饥饿。
那种如同跗骨之蛆一般,无时无刻不在啃噬着你身体和意志的、纯粹的饥饿。
自从上次换回粮种,短暂的喜悦过后,这个家再次迅速地滑向了断粮的深渊。
时间,正值早春,寒冬仍在。
青黄不接。
地里的种子尚未播撒,己有的粮食也要消耗殆尽。
山野间,经过一个严冬的肃杀,以及他们一家之前竭泽而渔般的采挖。
那些曾经能救命的野菜、野果、野生山药,早己变得踪迹难觅。
偶尔能找到几棵冻得发蔫的荠菜,或者几根苦涩难咽的草根,也仅仅是杯水车薪。
陷阱,更是如同摆设一般。
连续十几天,铁牛和石头每天满怀希望地去检查,却总是失望而归。
山里的野物似乎也知道年关难过,一个个都躲藏得无影无踪。
家里那只破陶缸,早己空得能跑老鼠。
最后一点糠麸,也被王氏仔仔细细地刮下来,煮成了几乎透明的糊糊。
储存的山药薯干,快吃完了。
风干的兔肉,快吃完了。
就连上次腌制起来的、咸得发苦的野菜干,也所剩无几了。
真正的、彻底的粮食紧缺,如同泰山压顶一般,降临到了这个刚刚看到一线曙光的家庭头上。
饥饿,如同无形的魔鬼,开始肆无忌惮地折磨着每一个人。
孩子们最先承受不住。
他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肚子里又没什么油水,根本不顶饿。
白天还好些,可以跟着大人出去找点活干,或者在院子里玩闹,分散一下注意力。
可一到晚上,那钻心蚀骨的饥饿感便会准时袭来。
棚屋里,常常是哭声一片。
最小的豆子饿得整夜啼哭,小脸瘦得只剩下一双大眼睛,显得格外可怜。
栓子和柱子也常常在睡梦中喊着“饿”、“想吃肉”。
丫丫更是因为身体本就虚弱,饿得头晕眼花,连下地走路都有些摇晃。
就连一向最懂事、最能忍耐的花儿,也常常在夜深人静时,躲在被窝里偷偷地抹眼泪。
看着孩子们受罪,王氏的心都碎了。
她恨不得把自己的肉割下来给孩子们吃。
可她又能怎么办呢?
她只能一遍遍地将孩子们搂在怀里,用干涩的声音无力地安慰着。
只能将家里仅有的一点点能入口的东西,都优先留给孩子们。
她自己,常常是一整天都只喝几口热水,或者嚼几片苦涩的树叶充饥。
原本就瘦弱的身体,变得更加单薄,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
张大山看着这一切,心如刀绞,却又无能为力。
他也饿。
那种五脏六腑都被掏空,胃里像是有无数只爪子在抓挠的感觉,几乎要将他逼疯。
饥饿不仅折磨着他的身体,更蚕食着他的意志。
他常常会感到头晕目眩,西肢无力,连思考都变得迟钝起来。
有好几次,他在地里干活时,都差点因为体力不支而晕倒在地。
但他不敢倒下。
他是这个家的顶梁柱。
他要是倒了,这个家就真的彻底完了。
他强迫自己保持清醒,强迫自己继续思考,强迫自己去寻找任何可能存在的生机。
他甚至再次动了动用那些粮种的念头。
那几袋的粟米、麦子、豆子……
只要拿出一点点,就能煮出一锅像样的粥,就能让孩子们暂时摆脱饥饿的折磨。
这个诱惑是如此的巨大。
尤其是在听到孩子们因为饥饿而发出的痛苦呻吟时。
他的心,如同被放在火上炙烤。
但是,理智最终还是战胜了冲动。
他走到墙角,看着那几个被王氏用油布仔细包裹好的粮种袋子。
眼神如同看着最神圣的图腾。
这是希望。
是这个家唯一的、最后的希望。
绝不能动。
一旦动了,就等于亲手掐灭了所有的未来。
“都给俺听好了。”
他将全家人召集到一起,脸色是前所未有的严肃。
“从今天起,家里的吃食,要按人头,定量分配。”
“每个人,每天就这么多。”
他用手指比划着一个极其微小的量。
“不管饿不饿,都得忍着。”
“谁要是敢偷吃,或者浪费一点点,就罚他一天不准吃饭。”
“尤其是那几袋种子,谁要是敢打它们的主意,”
他的目光变得异常严厉,扫过每一个孩子,“别怪俺这个当爹的……翻脸无情。”
孩子们被父亲这从未有过的严厉语气吓住了,一个个都低下头,不敢做声。
王氏也默默点头,表示支持。
她知道,这是没办法的办法。
只有勒紧腰带,才能熬过这最艰难的关头。
于是,张家的日子,进入了最严苛的配给制时期。
每天的饭食,稀薄得如同清水。
里面能看到的,只有几片不知名的野菜叶子,或者几小块勉强能嚼动的树皮根茎。
每个人分到的,都只有浅浅的一小碗。
孩子们常常是几口就喝完了,然后眼巴巴地望着空碗,舔着嘴唇,却不敢再多要一口。
大人们更是以身作则。
张大山常常只喝点汤水。
王氏则几乎不怎么吃。
铁牛和石头也总是将自己碗里仅有的那点“干货”留给弟弟妹妹。
饥饿,成了这个家里挥之不去的阴影。
但奇怪的是,棚屋里的哭闹声,反而比以前少了。
或许是孩子们在严苛的现实面前,被迫快速地长大了。
或许是父亲那坚定的眼神和对未来的承诺,给了他们支撑下去的力量。
他们学会了忍耐。
学会在饥饿中,互相依偎取暖。
学会在最艰难的时刻,依旧保留着对未来的那份期盼。
张大山常常会在夜深人静时,拿出木炭和石板,继续完善他的工具图纸。
或者给孩子们讲述那些充满希望的故事。
他要用这种方式,不断地提醒自己,也提醒家人。
困难是暂时的。
希望就在前方。
只要他们能守住底线,护好那些种子。
只要他们能咬紧牙关,熬过这个最难熬的春天。
就一定能等到柳暗花明的那一天。
粮食紧缺,勒紧腰带。
这不仅仅是一种生存状态。
更是一种意志的磨砺,一种信念的坚守。
这个家,正在用最残酷的方式,学习着如何在绝境中保持团结,如何在黑暗中守望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