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 第019章 《陶埏》应急,修补破屋

第019章 《陶埏》应急,修补破屋

加入书架
书名: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作者:
洪崖洞主
本章字数:
5198
更新时间:
2025-05-16

开垦荒地的艰难,如同沉重的磨盘,日复一日地消磨着张家父子三人的体力和心气。

而比这更让人揪心的,是他们栖身的这个所谓的“家”——那间破败不堪、摇摇欲坠的牛棚。

随着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尤其是几场夹带着冰碴子的秋雨过后。

这间破屋子的问题,变得愈发严重和难以忍受。

墙壁上那些大大小小的裂缝和破洞,如同张开的怪嘴,贪婪地吞噬着屋内那点可怜的暖气,同时将冰冷的寒风毫无阻碍地灌进来。

晚上睡觉时,即使一家十口人紧紧地挤在一起,盖着那床又硬又薄的破棉被,也常常会被冻醒,冻得牙关打颤,浑身发抖。

屋顶更是漏得像个筛子。

外面下大雨,里面就下小雨。

雨水顺着腐烂的茅草和朽坏的木梁滴落下来,将本就潮湿的地面弄得泥泞不堪。

铺在地上的干草很快就被浸湿,散发出阵阵霉味。

孩子们身上单薄的衣物根本无法抵御这种湿冷的侵袭。

最小的豆子和身体本就弱些的丫丫,接连着凉,咳嗽声此起彼伏,小脸冻得发青。

王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夜里偷偷抹泪的次数越来越多。

张大山更是心急如焚。

他知道,再这样下去,别说安稳过冬了,恐怕孩子们都得冻出大病来。

必须立刻想办法,修补这间破屋。

哪怕只是临时的应急措施,至少也要让它能遮风挡雨,稍微保暖一些。

可是,用什么来修补呢?

普通的黄泥巴?

他们之前尝试过,效果极差。

干了就裂,遇水就化,根本不顶用。

去买木料或者砖瓦?

更是天方夜谭,他们现在连买盐的钱都得省着用。

难道真的只能眼睁睁看着妻儿在这破屋里挨冻受罪吗?

张大山的目光,再次投向了脑海深处那部无所不包的《天工开物》。

他仔细地搜寻着,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适用于眼下困境的、简单易行的技术。

很快,他的注意力便被《陶埏》篇中关于土木工程的部分所吸引。

虽然烧制砖瓦的部分太过复杂,他目前无法实现。

但其中关于“和泥”、“制坯”的一些细节描述,却给了他极大的启发。

书中提到,在制作砖瓦所用的泥料中,并非越纯净的粘土越好。

反而需要根据土性,适量地掺入沙子。

沙子如同骨架,可以有效减少泥坯在干燥过程中的收缩,防止开裂,并增加其密度和强度。

书中还强调了在泥料中加入“筋料”,如切碎的稻草、麦秸、麻筋甚至兽毛的重要性。

这些植物纤维或动物纤维,如同建筑中的钢筋,能够大大增强土坯的韧性和抗拉扯能力,使其不易断裂。

改良泥浆。

对。

就是这个。

如果能用这种改良过的、掺入了沙子和草筋的泥浆,来修补墙壁的裂缝和破洞。

其强度、粘合度和耐水性,肯定远超普通的黄泥巴。

甚至,可以用这种改良泥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土坯,用来填堵那些特别大的窟窿。

这个方法,取材方便,粘土、河沙、稻草都是附近能找到的,技术要求不高,成本也极低。

简首就是为他们眼下的困境量身定做的应急之策。

张大山的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他立刻将这个想法告诉了王氏和几个大点的孩子。

“咱们不能再这么冻着了。”

“爹想到一个法子,可以把墙上的洞和裂缝都堵严实了,还能让屋顶不那么漏雨。”

“就是得辛苦大家,一起动手,和泥,做点特殊的‘泥巴’。”

听说能修房子,不再挨冻漏雨。

孩子们虽然不太明白爹说的“特殊泥巴”是什么,但都立刻来了精神。

王氏更是连连点头:“当家的,你说咋弄,俺们就咋弄。只要能让孩子们少受点罪,再苦再累俺们也干。”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和泥补屋”行动,便立刻展开了。

张大山指挥着铁牛和石头,去附近寻找合适的黄粘土,并且去河边背回来干净的河沙。

王氏则带着花儿、丫丫、栓子和柱子,去田埂地头或者打谷场,尽可能多地收集干枯的稻草和麦秸,再用镰刀将其仔细地铡成一寸左右的小段。

材料备齐后,和泥的工序开始了。

张大山亲自上阵,指导着家人如何将粘土、河沙、碎草筋按照大致的比例混合。

再加入适量的水,反复搅拌、踩踏。

这一次,他们的目标不是制作规整的土坯,而是制作出粘稠度更高、更适合涂抹墙壁缝隙的泥浆。

所以水的比例要稍大一些,草筋也要掺得更多一些,以增加其粘合性和抗裂性。

很快,一大摊看起来黑乎乎、粘稠无比、还夹杂着无数草屑的改良泥浆,便和好了。

接下来,便是修补工作。

张大山让铁牛和石头,先用一些捡来的碎石块和木块,将墙壁上那些特别大的破洞大致堵塞一下。

然后,他便亲自拿起用木板削制的抹子,舀起改良泥浆,开始仔细地填补墙壁上的裂缝和孔洞。

他涂抹得很仔细,很厚实,确保将每一处缝隙都填满、压实。

改良后的泥浆,粘性果然比普通黄泥强得多,能够很好地附着在墙壁上,并且不容易开裂。

王氏和花儿也学着他的样子,用手或者小木板,将泥浆涂抹在那些细小的裂纹上。

栓子和柱子则负责用小桶传递泥浆。

全家人齐上阵,热火朝天。

除了修补墙壁,张大山还让铁牛爬上并不算高的棚顶。

将混合了更多草筋的、更粘稠的泥浆,厚厚地涂抹在那些漏雨的茅草缝隙和屋顶破洞上。

形成一层类似防水层的保护膜。

虽然不能保证完全不漏,但至少能大大缓解雨水首接滴落的情况。

他们甚至还用这种改良泥料,临时制作了几十块简易的小土坯。

用来填补墙角处几个特别大的窟窿,增加了墙体的稳定性。

一首忙活到天黑。

全家人都累得腰酸背痛,身上沾满了泥巴和草屑。

但看着眼前这间虽然依旧破旧、却明显变得“严实”了许多的棚屋。

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墙壁上的裂缝和破洞,大部分都被填补上了。

屋顶也显得厚实了不少。

虽然泥巴还没干透,散发着一股潮湿的气息。

但至少,那呼啸的寒风,似乎真的被有效地阻挡在了外面。

当天晚上,一家人再次挤在铺板上睡觉时。

明显感觉屋子里的温度,比以前高了一些。

最重要的是,再也听不到那种从西面八方钻进来的、让人心悸的“呜呜”风声了。

孩子们睡得也安稳了许多,咳嗽声都似乎减轻了。

张大山躺在黑暗中,听着身边家人均匀的呼吸声。

他的心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感。

《陶埏》应急,修补破屋。

这只是牛刀小试。

却己经展现出了知识的巨大威力。

它不仅解决了眼前的燃眉之急,让家人能在这个冬天里少受些罪。

更重要的是,它验证了改良土坯技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为将来真正盖起那座坚固、温暖、属于他们自己的新房子,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希望的火苗,再次在他心中熊熊燃烧起来。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