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完锅炉房后,余自芳回了办公室。当她推开技术一组的大门时,正中间聂启辉办公室的灯还亮着。
加班在项目组是常有的事,自她进项目组开始,就没见过几个能按时回家吃晚饭的。
她轻手轻脚地走过去,看见聂启辉正伏在堆满图纸的办公桌前,鼻梁上的老花镜反射着昏黄的灯光。听见脚步声,他头也不抬,“数据放桌上就行。”
“聂工,是我,小余。”余自芳从口袋里掏出个贴着“丙-51”标签的玻璃瓶,小心翼翼地放在图纸缝隙间,“国产轧制油的替代方案我找到了,用棉籽油加0.3%硫磺,成本大概只有进口油的十分之一。”
聂启辉这才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微微眯起。他拧开瓶盖,指尖蘸了点油液捻了捻,又凑近闻了闻,看了测试结果,满意极了,“我看财务室得把你供起来!”
余自芳一愣。
“太会省钱了!”
没想到聂工还会讲笑话了。
她抿着嘴笑,刚想汇报测试数据,就见聂工合上了笔记本,起身从衣帽架上取下那件洗得发白的劳动布外套。
“正好,”聂启辉突然道,“跟我去小会议室开个会。”
“现在?”余自芳一怔,墙上的挂钟都指向了八点西十了。她目光下移,注意到聂启辉桌上的电话己经被收走了。
聂启辉扶了扶鼻梁上的黑框眼镜,侧身说道,“今天开的是乙类技术问题研讨会,主要讨论通信方面的问题。你也跟着去听听吧,年轻人多学点技术总没坏处。”
“谢谢聂工!”
余自芳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能参加乙类项目讨论会,这可是组里多少技术员梦寐以求的机会!
更让她心跳加速的是——讨论内容居然是电路改造!
世上哪有这么巧合的事?上午刚被收缴了办公电话,晚上就要讨论电路方案?
这分明是要架设内部专线!
机会终于来了!
她强压下心头的激动,快步跟上聂启辉的背影,脑海中己经开始盘算如何在这场会议中好好表现了。
余自芳跟着聂启辉穿过昏暗的走廊,看到小会议室门缝里透出的光,隐约还能听到里面传来的交谈声,她激动的心脏砰砰跳。
“别紧张,就是常规的技术交流。”聂启辉推门前低声说。
会议室里己经坐了七八个人,长条桌上摆着几个打开的仪器箱。余自芳只认得三个人,其余都是陌生面孔,正凑在一起研究电路图。
“老聂来了!”一人抬头招呼,“快来看看这个振荡电路。”
余自芳厚着脸皮坐前排,她注意到桌上摊开的都是些无线电相关的图纸和零件,显然不是普通的轧机技术讨论。
“人都到齐了,咱们开始吧。”聂启辉从公文包里取出个铁皮盒子,“今天主要交流短波通信在工业环境下的抗干扰方案。”
他打开盒子,里面是套精巧的矿石收音机,“这是我托人好不容易弄来的,用在野战通讯上的,不过是简化版。”
余自芳好奇极了,她曾见过类似设备,但眼前这个明显更精密。镀铜的线圈在灯光下泛着温暖的光泽,可变电容器上刻着细密的刻度。
“基本原理大家都懂,”聂启辉转动调谐旋钮,收音机里立刻传出微弱的广播声,“但在轧钢车间这种强电磁环境下......”
话音未落,一阵刺耳的电流杂音突然淹没了广播声。
“小余,知道为什么吗?”
余自芳站起身,三步并作两步走到窗前,指着远处闪烁的灯光说道。
“除了电磁场,每次轧机压下时,电压波动都会导致整个厂区的照明系统产生谐波干扰,这些谐波通过供电线路耦合进了收音机的电源系统,就会产生杂音。”
会议室安静了一瞬,没想到这个来蹭学的小姑娘还真有两把刷子!
聂启辉代为发问,“你还懂无线电?”
“跟着公社广播站学过一点皮毛而己。”余自芳有点不好意思,"我们那儿雷雨多,经常要检修线路,再深奥我就不会了。"
“不会可以学啊!以后多来参加交流会。”研究电气的范工推过来一张图纸,“这是我设计的LC滤波器,能衰减特定频段的干扰......”
讨论逐渐热烈起来。
余自芳全神贯注地记录着,当谈到天线阻抗匹配时,现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众人都在沉思,她瞅准机会,“范工,如果用双绞线代替单芯线,是不是能进一步降低串扰?”
“双绞线......”
范工还在沉吟的时候,一个陌生面孔突然拍桌,“好想法!双绞线确实能抵消共模干扰!”
众人茅塞顿开,看余自芳眼神都不一样了——你的皮毛跟我的皮毛好像不太一样啊?
余自芳无辜的看回去。
接下来的讨论中,她渐渐放开了。
当谈到信号放大电路时,她甚至主动走到黑板前,用粉笔画出了自己改进过的三级放大电路,侃侃而谈,“加个负反馈虽然增益会降低,但稳定性却能大大提高。咱们轧机震动大,稳定性比灵敏度更重要......”
会上,余自芳的表现让在座的同志们刮目相看。
这个年轻姑娘条理分明的发言、扎实的理论功底,让不少老师傅都暗自点头。当她提出三点电路改进建议时,哪怕是专精于此的范工都记了几笔。
连称呼,都从“小余”变成了“小余工”。
临近散会时,聂启辉合上笔记本,清了清嗓子总结道:
“今天国安局同志传达的精神,想必大家都记在心里了。现在督导组查得紧,敌特分子活动猖獗,连办公电话都被收缴了,严重影响了革命工作的开展。但,我们绝不能因噎废食,那不是正中阶级敌人的下怀吗?”
他的手重重敲在桌子上。
“经过与国安同志和督导组的充分讨论,组织决定在确保保密的前提下,架设内部专线电话,提高革命工作效率。”
聂启辉环视会场,目光最后落在余自芳身上,“今天余自芳同志的表现大家都看到了,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过硬。大家可能不知道,她在三天解决了两个丙类项目,动手能力极强。我认为可以把这个光荣任务交给她!”
“同志们有什么意见?”
会场里安静了几秒钟,几位老同志交换了下眼神,最后都摇了摇头。
余自芳激动得面色潮红,像每一个热血上头的年轻人那样,大声保证,“谢谢大家,我一定不会辜负组织给我的信任!我会坚决完成任务,绝不给阶级敌人可乘之机!”
在座的老同志们纷纷点头微笑,眼神中满是对这个年轻人的期许。
革命事业,后继有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