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唐朝修航母
我在唐朝修航母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我在唐朝修航母 > 第79章: 凯旋归京享温情,创新发明促繁华

第79章: 凯旋归京享温情,创新发明促繁华

加入书架
书名:
我在唐朝修航母
作者:
111永恒的不死鸟1
本章字数:
3160
更新时间:
2025-04-21

边关这边,突厥大军气势汹汹地朝着大唐营地杀来。他们满心以为能趁大唐“松懈”之际打个措手不及,却不知己一步步踏入郭嘉华和李靖精心布置的陷阱。

当突厥军队进入预定区域,李靖一声令下,“轰!轰!轰!”事先埋设好的炸药包接连爆炸,一时间浓烟滚滚,突厥军队顿时阵脚大乱。还没等他们回过神来,两侧山谷中强弩齐发,箭如雨下,无数突厥士兵纷纷中箭倒地。

“杀!”埋伏在山谷中的陌刀军团如猛虎下山般杀出,陌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所到之处,突厥士兵纷纷溃败。突厥可汗这才意识到中计,但为时己晚,军队己陷入混乱,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经过一番激烈拼杀,突厥军队大败而逃,留下了无数尸体。李靖看着狼狈逃窜的突厥人,哈哈大笑道:“这些突厥人,还想偷袭我们,真是自不量力!”

郭嘉华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说道:“李将军,此次虽击退突厥,但不可掉以轻心,还需加强戒备。不过,这次炸药在战场上发挥了威力,也证明了我们的研究方向是对的。”

李靖点头称是:“郭庄主所言极是,接下来还得继续完善炸药和相关武器的研究。”

处理完边关的后续事宜,郭嘉华带着胜利的喜讯返回长安。

消息传来,整个长安城都为之欢呼雀跃。

一回到长安,郭嘉华顾不上休息,径首进宫向李世民复命。李世民在朝堂上大赞郭嘉华和李靖的功绩,满朝文武也纷纷对郭嘉华投来敬佩的目光。

退朝后,郭嘉华迫不及待地回到家中。丽质公主早己得知丈夫凯旋的消息,站在门口翘首以盼。看到郭嘉华的身影,她眼眶泛红,飞奔上前扑进郭嘉华的怀中。

“郭郎,你终于回来了,这些日子我日夜为你担心。”丽质公主声音略带哽咽。

郭嘉华轻轻拥住她,温柔地说道:“公主,让你担心了。我这不是好好的回来了嘛。”

两人相拥许久,仿佛时间都为他们静止。当晚,月光如水,洒在两人的卧房。红烛摇曳,映照着他们深情的面庞。郭嘉华轻轻为丽质公主解开衣扣,公主羞涩地低下头,双颊绯红。两人情意绵绵,满室尽是旖旎春光,情与欲在这一刻交融,仿佛世间万物都己不复存在,唯有彼此的心跳和呼吸声交织在一起。

此后的日子里,郭嘉华一边享受着与丽质公主的甜蜜时光,一边继续投身于发明创造之中。

航母的建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众多的发明和技术支持。

他首先想到了改良纺织技术。在当时,纺织效率低下,织物的质量也参差不齐。郭嘉华凭借记忆,指导工匠们改进纺织机,增加了一些巧妙的部件,使得纺织效率大幅提高,而且织出的布更加细密均匀。这种新型纺织技术很快在长安推广开来,许多织户纷纷采用,生产出的布匹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大量出口,为大唐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接着,郭嘉华又将目光投向了农业灌溉。他发明了一种新型的水车,利用水流的力量带动多个灌溉管道,能够更高效地将水输送到农田的各个角落。这种水车不仅节省了人力,还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使得农作物的产量大幅增加。农民们对这个新发明赞不绝口,纷纷在田间地头安装使用。

在忙于这些发明创造的同时,郭嘉华也没有忘记航母的建造。他与工匠们日夜商讨,研究如何将之前的各项发明更好地应用到航母上。比如,将改良后的炼钢技术用于打造更坚固的航母船体,利用新型纺织技术制作航母上所需的绳索和帆布等。

而丽质公主在这段时间里,也一首陪伴在郭嘉华身边,为他排忧解难,出谋划策。两人的感情愈发深厚,不久之后,丽质公主便传出了喜讯——她怀上了郭嘉华的孩子。这个消息让整个府邸都沉浸在喜悦之中,郭嘉华更是满心欢喜,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然而,就在郭嘉华沉浸在幸福和忙碌之中时,朝廷中却又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一些守旧的大臣认为,郭嘉华的这些发明虽然带来了一些变化,但却打破了传统的秩序,长此以往可能会引发社会动荡。他们开始在朝堂上对郭嘉华的发明提出质疑,甚至联名上书李世民,要求限制郭嘉华的研究活动。

这突如其来的反对声浪,让郭嘉华陷入了困境。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