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嬴政的一生
帝王嬴政的一生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帝王嬴政的一生 > 第62章 禁止言论坑杀儒生

第62章 禁止言论坑杀儒生

加入书架
书名:
帝王嬴政的一生
作者:
白河的金灵芝
本章字数:
3216
更新时间:
2025-07-07

在焚书之后的第二年,就发生了坑杀儒生的事件。

秦始皇晚年的时候,独断专行,又喜欢追求长生不老,就找了许多的方生和术士,其中最信任的是卢生和侯生。然而卢生和侯生经过探讨,却认为秦始皇求仙必然不能成功。

侯生、卢生在一起商量说:“秦始皇天性粗暴凶狠,刚愎自用,他出身诸侯,兼并天下,非常顺利,就认为从古到今没人比得上他。他专门任用残酷的官吏,他们手段残忍,却能得到宠幸。博士虽然也有七十人,却从来没有听从过他们的意见,博士都成了摆设。丞相和各位大臣都只是遵守己经决定的命令,皇帝喜欢用重刑、杀戮显示威严,官员都怕获罪,都想保持住禄位,所以没有人敢真正竭诚尽忠。皇帝听不到逆耳的忠言,不知道自己的过错,一天更比一天骄横。而臣子却害怕皇帝的威严,专事欺骗,讨好秦始皇。秦法规定,一个方士不能兼有两种方术,如果不能应验,就要处死。而占卜星象和天气的人多达三百人,都是有学问的人,害怕遭到别人的忌惮,就得阿谀奉承,不敢正首地说出皇帝的过错。天下事无论大小都由皇上决定,各种事情他都想管,每天批复的表笺和奏请书文,重达一百二十斤,不满不休息。他贪于权势到如此地步,不能为他去找仙药。”

侯生和卢生于是逃走了,秦始皇得知自己最宠信的两个术士居然背叛自己,在背后议论自己的是非,大为震怒,他一声令下,将那些还留在咸阳的术士全部抓起来,关在一起,严加审问。酷刑之下,诸生为求自保,互相揭发,乃至诬告,最后共牵连出西百六十多人,秦始皇将他们全部坑杀在咸阳,以警告天下所有人。他还向全国宣扬,让大家都知道此事,以惩戒后世。同时遣罚更多的人流放到边地戍守。

《史记·儒林列传》中记载了一个地方叫悯儒乡,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境内。相传这里原本有个大坑,就是秦始皇坑儒的地方。东汉的学者卫宏曾经说,侯生和卢生逃跑之后,秦始皇担心天下人心不服,还会继续评判秦王朝的政策。于是就利用温泉乡的地热,在冬天种瓜,等到瓜果结出来之后,把当时各地来到咸阳的儒生全部召集起来,共有七百余人,让他们实地参观。大家都很疑惑,走到了秦军事先设置好的机关里面,等到他们正在议论的时候,兵士从上面操纵机关,堵住了回路,把儒生全部封在坑里,然后用土活埋。于是秦始皇再也听不到反对的声音了。往后人们来到这里,都会对那些儒生心怀怜悯,所以叫悯儒乡。

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在众兄弟之中最为优秀,具有政治远见。“扶苏”是古人对树木枝叶茂盛的形容,出于《诗经》,有香草佳木之意。秦始皇以此命名,证明他对儿子的喜爱,对他寄予期望。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他的评价是:“扶苏为人仁。”扶苏是一个仁慈的人,他反对父亲焚书坑儒的举措,多次上书劝谏:“现在天下刚刚安定,边远地区百姓尚未归附,儒生只不过是诵读并效法孔子的言行,而陛下却用严厉的刑法处置他们,我担心天下会因此不安定。”由于扶苏的屡次劝谏,因而触怒秦始皇,秦始皇便有意疏远扶苏,派扶苏前往上郡监督大将军蒙恬的军队,协助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焚书坑儒”其实是一场统一思想的运动。秦始皇统

一六国之后,致力于加强皇权,在中央上建立了三公九卿的制度,在地方废除分封,施行郡县制。之后又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这些措施都是国家大一统的根本。但秦王朝统治下的思想领域仍然保持着百家争鸣的状态,极度混乱,不能形成统一的价值观,也不支持新王朝的政令。因此,统一思想就成了秦始皇维护国家安定的重要举措。明代思想家李贽在《史纲评要》中就焚书坑儒做出了一番评论:“(李斯)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他对当时的历史环境做出总结之后,认为统一思想是历史的必然,但焚书坑儒的手段太过狠毒了。秦始皇的手段虽然激烈,但也收到了很好的客观效果。从此以后,华夏民族的思想渐渐开始统一,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大一统思想正式形成。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