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嬴政的一生
帝王嬴政的一生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帝王嬴政的一生 > 第55章 秦瓯战争秦军受阻

第55章 秦瓯战争秦军受阻

加入书架
书名:
帝王嬴政的一生
作者:
白河的金灵芝
本章字数:
3510
更新时间:
2025-07-07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就有出兵百越的打算,只是当时中原战事尚未完全结束,秦军还不能向这个地区投入太大的精力,部分军队己开到南部边境做战争准备。灭楚之后,秦国没有了后顾之忧,很快降服了居住在浙江一带的越族,建置会稽郡。接着于统一六国的当年,征服了居住在今温州一带的东瓯和今福建境内的闽越,设置闽中郡。

“百越”这个概念是相当宽泛的,指的是秦汉时期中原人对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所有种族的泛称,泛指分布于今苏、浙、沪、皖、鄂、湘、赣、闽、粤、港、澳、桂、琼等地的所有种族,因种族众多,因此称为“百越”。“百越”这个名称可以追溯到战国以前,这些民族与中原的华夏民族在生活习惯上有很大的区别,多以部族的形式出现,所以称为“百越”。

东越也称瓯越,位于现在浙江的南部地区,主要以温州为中心。

闽越主要在福建地区,以福州为中心。

南越在岭南地区,包括现在的广东、广西及越南等地,秦灭亡后南海郡尉赵佗建立南越国,后被汉武帝所灭。

西瓯在广西地区。

雒越主要分布在越南北部。

浙江一带的部族,以绍兴为中心。春秋末年,著名的越王勾践灭吴国,越国的实力达到鼎盛,势力范围一度北达齐鲁,南入闽台,东濒东海,西达淮上、赣鄱,雄踞东南,而勾践本人也被称为春秋五霸之一。战国时,越国势力衰弱,公元前306年,被楚国打败,就成了楚国的领地。一部分越人逃到福建,有的甚至流落到了越南。

这些地区的社会状况在当时发展得较慢,落后于中原地区,而且各民族之间的社会发展程度也不相同,大多数刚刚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其首领一般都称“君长”。当时土地公有制己开始向私有制转化,但耕作方式仍相当落后,人们的思想观念及生活习俗也是很原始的。百越诸民族之间无法用各自的语言交流,交往需要借助当时影响面比较广的汉民族语言,今天中国南方很多少数民族的语言仍然保留着诸多汉朝官话的影子。

他们与中原地区的华夏民族在文化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有其独特的传统,比如断发、文身、契臂、食异物、巢居、使舟和铜器。在服装上与中原民族也不同。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这些民族与中原人的交流很少,当秦军到达南方后,遭到了抵抗。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秦始皇在平定楚国之后,命屠睢率领五十万大军出兵百越。

屠睢兵分五路,第一路军向广西和湖南交界的谭城之岭(今越城岭)开进,首逼湘桂地区的可达西瓦族聚居地;第二路军攻占九崇山,之后向西推进;第三路军越过北江,攻打番禺;第西路军先攻占南岭,然后增援第三路军;第五路军向余干(今江西信江)集结,以牵制东瓯,孤立南越。

一场空前的“百越”战争终于爆发了。秦始皇要彻底消灭南方诸地,要在一年之内把百越平定。屠睢是一位智勇双全的战将,他在秦楚战争中指挥有方,颇得秦始皇赞赏。队伍马不停蹄向前开进,几十天后己到达“百越”的边境。这时候他们遇到了困难,山路崎岖,大部队很难顺利通过,战车和马匹成了负担。屠睢命令队伍就地安营扎寨,就这样又向前走了三天。

秦军虽然骁勇善战,但是百越之地山高水长,交通不便,秦军的后勤粮饷很难送达。秦军第一路进展顺利,出兵当年就平定了东瓯和闽越地区,设置了闽中郡。其余西路由于山高路险,河道纵横,行军作战及军粮运输极为困难,加之百越各部的顽强抵抗,相持三年未能取胜。

百越军出战的总人数史料没有提及,但当时的百越之地基本上都是蛮荒之地,原始森林密布,生存环境恶劣,能出战的越人估计只有秦军的十分之一。秦军五十万大军虽然在兵力和装备上都占绝对优势,但是艰苦的环境令秦军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秦军大部分都是西北人,不适应南方炎热的气候,在征战时军队里瘟疫横行,部队的战斗力大打折扣。百越军以西瓯军为主力,在首领译吁宋的率领下顽强抵抗,与秦军进行了惨烈的激战,秦军举步维艰,迟迟不能进入越地。在译吁宋战死后,百越军又马上另选了新的首领,并全线退入山地丛林与秦军继续作战。百越军甚至不惜与野兽为伍,宁死不降,他们采取偷袭的方式,切断秦军粮道,使秦军的处境更加艰难。

屠睢对待百越军的政策是残酷镇压,全部杀死,更激起了百越军的愤怒。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百越军发起反击,秦军大败。根据《淮南子》记载,秦兵“伏尸流血数十万”,而秦军总指挥官屠睢也在现在的广西桂林一带被杀死,战争进入相持状态。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