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每打败一个诸侯国,便派画师把该国的王宫描画下来,照原样重新建造在咸阳北面的斜坡地带,南临渭水,从雍门以东首到泾、渭二水,殿屋间天桥回廊相连。还把从诸侯手中得到的美人、乐器充实到宫室,总数达到数万人,整日鸣歌奏乐。秦王政对待六国诸侯的态度也各不相同,有少部分人因为顽强抵抗或是触怒秦王被杀掉。《烈女传》曰:“秦杀假。”魏王假可能是因为顽强固守,城破之时就被当场杀掉了。所灭六国中,秦王政对魏国最严厉,除了魏王外,还追杀魏国的所有宗室子弟。
赵国灭亡后,赵王迁被秦始皇流放到今湖北省房县。后来赵代王嘉也被俘虏,秦王让赵嘉的儿子赵公辅前往西戎,世代居住在天水(今属甘肃),形成一个望族,西戎尊他为赵王。
韩国被灭时,由于韩国没有大规模抵抗,所以对待韩王安比较温和。秦国将被俘虏的韩王安迁离韩国,移居陈郡,离韩国首都新郑不远,目的是为了向韩国遗民表示怀柔。
秦王政把齐王建安置在边远的共地,居住在荒僻的松树、柏树之间,不供给齐王建食物,齐王建最终被活活饿死。
大部分的六国贵族都被调集到咸阳,有的则被关进大牢,成为囚犯,为秦国的国家建设效力。
和秦始皇后来残暴的名声相比,秦国对待六国诸侯算不上苛刻。依照一般的思维来说,秦王政可能会将他们斩杀殆尽,但是秦末农民战争中,六国诸侯的子弟都出现了,说明大一统的时候,六国的宗室都得以保存下来,没有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其实这是秦国出于政治目的而采取的手段,虽然没有采取大规模杀戮的方式,却限制了他们的自由,防止他们东山再起。六国诸侯丢失了国土和王位,被当作俘虏和囚犯,尊严丧尽,诗句“咸阳侯-没彩”就是讥讽他们的。
六国宫室的建造,是否是对诸侯的讽刺和炫耀呢?还是秦王政在显示自己的权威?对于这些,人们都不得而知。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多次在西安市渭城区发现出土有六国风格的建筑材料。如窑店镇的宫室遗址出土印有“楚”字的瓦当,怡魏村有“齐”字的瓦当,柏家嘴有“燕”字的瓦当,很有可能就是这一宫殿的遗存。从地形上看,这一带也和史书的描述完全吻合。六国宫室和阿房宫一样,毁于项羽熊熊燃烧的愤怒中,司马迁写《史记》时,这些宫室己经荡然无存,但是他有可能去过当地,实地考察过建筑遗址,才描述得如此确切。
文字瓦当是考古断代的重要依据,有的学者作出了以瓦当上的国号来推测国家的判断。陈首在《秦汉瓦当概述》一文中辩证说“卫字瓦当为未央宫卫尉官署所用之瓦”,否定了上述观点,但大多数人依然认为“楚”字和“卫”字的瓦当是六国宫室的建筑遗物。实际上秦国建造六国宫室,不仅仅是仿,而是融合了秦的建筑技巧,使之既保留原有风格,又能和咸阳宫的建筑风格协调一致,是对当时各国建筑风格和技巧的整合,代表了当时建筑学的新水平。
咸阳北阪六国宫室的建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阪是指咸阳一道山塬,咸阳北阪上集中了主要的西汉皇帝陵墓,因为汉高祖长陵、汉惠帝安陵、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和汉昭帝平陵都在这一地区,所以也称五陵原,位于今天陕西省咸阳市北部,西起兴平市,东到高陵县,北接泾阳县,南达渭河北岸,东西长约西十千米,南北最宽处约十三点五千米,总面积约五百平方千米。五陵原地势较高,土壤肥沃,地势开阔,自然风光绝佳,被历代统治者视为风水宝地,成为皇家陵墓区。
西汉时期,富家豪族和外戚都居住在五陵原附近,所以后世诗文常常用“五陵年少”来称呼那些京城中的富家子弟。李白曾有一首《少年行》,说的就是五陵少年的生活: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韦庄的《少年行》里也写道:
五陵豪客多,买酒黄金贱。
醉下酒家楼,美人双翠幰。
挥剑邯郸市,走马梁王苑。
乐事殊未央,年华己云晚。
“五陵少年”爱喝酒,其中不乏性格豪爽之人,整日买醉。李白说,长安阔少在金饰市场的东部游玩,骑着白马踏着银色的马鞍得意洋洋。马蹄踏遍长安的落花不曾停歇,他究竟是去哪儿呢?他笑着进入了异族歌姬的酒坊中。李白和韦庄刻画的是豪爽倜傥的少年形象。据汉代历史学家班固《汉书·地理志》里的说法,他们独特的生活态度,正是六国之人迁徙到这里才形成的。
六国宫室虽然己经损毁,但这一建筑群融合了各地的特色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交流的一个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