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嬴政的一生
帝王嬴政的一生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帝王嬴政的一生 > 第32章 击筑知己高渐离

第32章 击筑知己高渐离

加入书架
书名:
帝王嬴政的一生
作者:
白河的金灵芝
本章字数:
3522
更新时间:
2025-06-25

荆轲刺秦王,最终以失败告终,秦王政恼羞成怒,命王翦率大军攻燕,十月,李信攻克燕国都城蓟(今北京市),燕王喜与太子丹逃亡辽东郡。此时,赵国的公子嘉在代郡称王,但在逃亡时只带了宗族内的几百人而己。燕、赵两国名存实亡,俘虏代王嘉和燕王喜是秦王政接下来的目标。

公元前226年,秦军在李信的率领下攻入燕都,燕王喜与太子丹带领精锐部队匆匆逃往辽东郡(今辽宁省辽阳市),李信率秦军紧追不舍,形势危急之时,燕王喜收到一封书信,原来是代王嘉见燕国破灭,想要保存友军的力量,日后一起抗秦。只见书信上写道:

“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

当时太子丹正藏匿在辽东的衍水,燕王喜收到代王嘉的书信后,果真派人斩太子丹,并把他的头装在盒子里,想要献给秦王,然而秦军仍然没有停止进攻。后来秦军撤回,并非是燕王喜斩杀太子丹起了作用,而是秦王政急调李信的军队参加灭楚的一场规模空前的决战。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楚国灭亡之后,王贲率大军攻取燕国的辽东郡,俘虏燕王喜,燕国灭亡。

同年,王贲回师途中,又进攻代郡,俘虏代王嘉,赵国灭亡。

灭燕后,秦王政命人搜寻燕太子丹的门客,许多人被杀,也有许多人隐姓埋名,西散逃离。高渐离隐姓埋名,来到宋子县一个富贵人家里给人当帮佣,并改名换姓。

有一天,高渐离干活累了,就坐在门口休息,这时听到有人在屋内击筑,他便坐在那里,侧耳倾听。听完之后高渐离忍不住对主人说:“刚才这个人击筑,有的地方还不错,有的地方却很不中听。”主人听他评论音乐,嘲弄他说:“你一个穷帮工,也懂音乐?”

高渐离想起了荆轲,以往在燕国的街市上,他们纵酒高歌,从不在意旁人的眼光,他们互为知己。而如今,荆轲为了大业,己经死去,死得那么从容,高渐离啊高渐离,你这样躲躲藏藏,不见天日,总不是个办法!于是,他回到住的地方,取出筑和以前穿过的衣服,焚香沐浴,恢复了本来的面貌,然后拿着筑,又来到了上房,开始演奏起来。

人们大吃一惊,才知道他竟是有名的高渐离。主人慌忙离开座位,以平等的礼节重新接待了高渐离,并且请他为大家讲述荆轲的英勇事迹。回忆往事,高渐离情绪激动起来,他开始对人们讲述易水送别的情景。讲到悲壮之时,高渐离击筑而歌,唱的就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音色悲凉,慷慨从容,在场的人们都听得流下泪来。

从此以后,宋子这地方的人家就轮流请高渐离去做客,听他击筑唱歌,让他讲荆轲的事迹。秦王政也喜欢音乐,得知了这件事以后,就想让他进宫演奏,可这时的秦王政,对荆轲的事还心有余悸,于是就派人把高渐离的双眼弄瞎,让他无法行刺,然后再带进宫来。

高渐离老老实实地为秦王击筑,演奏音乐,表现得非常温顺,没有一丝不满,但在内心从未忘记荆轲,那是他的知己。高渐离演奏得越来越好,秦王也逐渐放松了警惕,开始慢慢靠近他,还和他说话。为了随时能听到高渐离的筑声,秦王政让他随侍身边。稍稍离秦王政近一点儿的时候,高渐离开始往筑中填充碎铅,日复一日地坚持着。

一天,有旨传高渐离赴内庭击筑。击筑时,高渐离力气很轻,故意把声音弹奏得很小,秦王感觉奇怪,就朝他走来,坐在他身旁倾听。高渐离不动声色,秦王靠得足够近了,但他还是继续演奏下去,他唱到荆轲练剑读书的情景,唱到他们在闹市中喝酒大笑的情景。听得自己泪流满面,听得秦王政也感慨万千,唱到高处,高渐离忽然举筑砸向秦始皇。盲眼的高渐离并没有能扑杀秦始皇,筑摔得粉碎,碎铅散落一地。他隐忍数年,就是为了今日这毫无把握的一击。

引荐荆轲的田光曾经说:“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脉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荆轲,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不知道身处黑暗之中的高渐离,是哪一种勇敢之人。当他举筑的一瞬间,人们看见的是哪种颜色。

秦王政诛杀了高渐离,终生不敢再靠近六国之人。

高渐离虽然没有实现除暴夙愿而被秦王政杀死,却表现出勇于抗暴除恶、杀身成仁以报知己的英雄气概。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了古代有名的刺客,有曹沫、专诸、豫让、聂政和荆轲,他们每个人都是为了报答权贵人士的知遇之恩才去行刺的,只有高渐离,是为了报答知己,才执着地继续行刺秦始皇。只有他的行刺是和“知遇之恩”毫无关系的行动,不为权势者所用,只为答谢知己。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