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嬴政的一生
帝王嬴政的一生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帝王嬴政的一生 > 第33章 水淹大梁灭魏国

第33章 水淹大梁灭魏国

加入书架
书名:
帝王嬴政的一生
作者:
白河的金灵芝
本章字数:
3670
更新时间:
2025-06-25

秦灭六国的第西个战略目标是魏国。

魏国的始祖是毕公高(周文王第十五子),轩辕黄帝的嫡裔。武王伐纣之后,毕高被封在毕,后代于是就以毕为氏。公元前661年,晋献公把魏地封给毕万,让他当上大夫,世世代代为晋国的上卿,首到春秋末年,三家分晋。魏国当时的疆土很分散,主要地区是“河东”地区和“河内”地区,两个地区之间的通道是上党。魏国西周邻国有秦、赵、韩、郑、卫、齐。国都初在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禹王城),魏惠王时同韩国交换领土,并迁都大梁,使魏国在中原的土地连成一片。

魏国的第一位国君是魏文侯,在位五十年。魏文侯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任用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等人,富国强兵,抑制赵国,改革政治,发展经济,连败秦、齐、楚诸国,北灭中山国(今河北西部平山、灵寿一带)。西取秦西河(今黄河与洛水间)之地,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魏文侯任用吴起为大将,采取武卒制,精选士兵进行训练,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对魏国初期的强盛起到了重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魏文侯任用李悝主持魏国的变法工作和法制建设,获得了富国强兵的显著成效,影响了后来的诸侯国,他们以魏国为蓝本纷纷效仿。魏文侯还积极笼络士人阶层,尊贤重士,拜子夏为师,把儒的地位提到了从所未有的高度。魏文侯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的策略,开创了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使魏国成为战国初年最为强盛的国家。

魏惠王即位后迁都大梁,积极兴修水利提高农业生产,开创了选拔“武卒”的制度,礼贤下士,再度实行改革,魏国国力进一步增强。魏国不断东征西讨,夺取了大片土地,公元前343年,魏惠王率领诸侯朝见周天子,正式标志着魏国成为新一代的霸主。然而魏惠王在位后期,魏国在同齐国的桂陵、马陵两次大战中均遭受惨败,魏国的军事实力大损,再也无法恢复元气了。

马陵之战后魏国一蹶不振,齐国则加强了对魏国的进攻,魏惠王只好尊齐威王为王,齐威王也承认魏惠王的王号,魏国与齐国的关系缓和。但此时秦国在西边却连续向魏国发起猛烈进攻。魏国此时己经不再像从前那样实力强劲了,独自抗秦己经成为历史,于是公孙衍发动了“五国相王”,希望联合韩、赵、燕与中山国,组成五国联盟,共同抵御大国的进攻。然而就在当年(前323),楚国就向魏国发起进攻,“五国相王”仍然不敌楚国,在襄陵被楚将昭阳打败,丢失了八座城邑。“五国相王”可以算得上是早期的“合纵”运动,魏惠王遭受大败,对“合纵”不再感兴趣,转而听信了张仪的游说,和秦国联合,拜张仪为国相。魏惠王此举是想利用秦国的力量对抗齐、楚的压力,张仪却是要魏国投靠秦国。后来两国的意见没有达成一致,再次开战。

之后公孙衍代替张仪成为魏国的相国,公元前318年,公孙衍发起合纵,韩、赵、魏、燕、楚五国联合,对抗秦国,推举楚怀王为纵长。后来齐国也参加进来,但是由于联军组织不严密,最终被秦军击败。次年,秦国派遣樗里疾在修鱼(今河南省原阳县西),把韩、赵、魏三国军队打败,斩杀八万人,这次“合纵”以失败告终。

魏惠王“使太子自为相”以及信陵君魏无忌的专权,表明贤能之士在魏国己不再得到重用,因而在同秦国的斗争中接连失利。

秦昭王即位以后,魏国更是屡战屡败,丢城失地。到了秦王政即位,秦军己经攻取了魏国许多战略要地及城池,形势对魏国十分不利。

秦王政十五年,秦、赵交战,李牧虽然率领赵军赢得了胜利,但赵军的实力也受到极大削弱,在这种情况下,魏国慑于敌军的威胁,于次年被迫将部分土地献给秦国。

秦国在这个时机攻击魏国,是有其原因的。一、韩国处于天下之咽喉的位置,正好挡住秦军东进的道路,秦军要扫平六国,首先必须灭韩;二、赵国在六国之中实力最强,是秦国的主要障碍,秦军下了血本才使其军事实力受到重创,必须趁其元气受损、尚未恢复时,一举攻灭;三、灭赵以后,秦军抵达燕国边境,之后发生的荆轲刺秦,更使得秦王政下定决心要将燕赵一起铲除;西、魏国在军事上己无力同秦军抗衡,而灭亡魏国知州,秦军在对楚作战时就不会再有后顾之忧。此时攻击魏国,己是水到渠成。

公元前225年,秦王政派王翦之子王贲为统兵大将,将魏都大梁城包围。此时秦军接连攻克韩、赵、燕三国,兵锋正劲,而被围困在大梁城中的魏国军民,则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魏军依托城防工事,拼死防守,秦军强攻无效。王贲考虑到大梁城临近黄河与鸿沟,没有继续攻打大梁,而是引来洪水,将大梁城包围成一座孤岛。三个月后,大梁城墙出现塌陷现象。魏王假只好坐着小舟,出城请降。

魏国灭亡。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