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在攻灭韩国之后,又积极准备攻伐赵国。
赵人的先祖是华夏族的一支,国君赢姓是少昊氏之后,赵氏是赵城叔带之后。相传先祖造父曾经为周穆王驾驶战车,因为战功被封于赵城,后来的人就用赵当作姓。三家分晋时,赵于韩、赵、魏三家之中势力最强,《史记·赵世家》说“赵北有代,南并智氏,强于韩、魏”。战国初年,领土大致为今山西北部和中部,河北西部和南部。赵国的都城一开始在晋阳,后来又迁到中牟(今河南省鹤壁市西),公元前386年迁都到邯郸。
赵烈侯与相国公仲连执政时期,从士阶层中选拔人才担任重要官职,在赵国实行改革,可是成效远比不上魏文侯的改革。
公元前326年,赵武灵王赵雍年少即位。当时赵国的形势远远称不上乐观,秦、魏、齐、韩、燕都是军事上的强国,中山、三胡有强悍骑兵,赵国的心脏地带及西周皆有强敌。赵国的境内多为山谷之地,经常遭到中山国及胡人的侵略。武灵王总结这一历史教训,从赵国的实际出发,在赵国实行“胡服骑射”,获得了成功,赵因此而成为当时军事上的强国,将心腹之患中山国一举消灭。
赵惠文王也是一位有作为的国君,在他执政期间,杰出的文臣武将比比皆是,最著名的有乐毅、蔺相如等文臣,廉颇、赵奢等武将。有这些人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辅佐,赵国在当时成为实力雄厚的强国。在对外作战中,赵国也曾接连取得胜利,开拓了大片的疆土。
公元前262年长平之战爆发,秦国命白起率大军进攻赵国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廉颇率赵军固守,相持三年有余。后来,赵孝成王中了反间计,任命“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为将,赵括轻敌出击,主力被白起分割包围,最终失败。此战赵军主力西十余万人全部投降,结果被白起一夜之间坑杀。长平惨败使赵国元气大伤。
秦王政要兼并天下,赵国仍然是秦国唯一的强敌,是六国中唯一有能力单独与秦国在军事上抗衡的军事强国。秦王政亲政后,把削弱赵国军事实力作为歼灭六国的前期战略目标。秦王政十一年,秦国乘赵与燕大战之际,分兵两路进攻赵国。名将王翦率一军攻占阏与(今山西和顺)、橑阳(今山西左权),将军桓崎、杨端和率一军攻占邺(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安阳(今河北安阳西南)等九座城邑。秦王政十三年,桓崎又率军进攻平阳(今河北省磁县东南)、武城(今磁县西南),杀死赵将扈辄,斩首十万,大败赵军,占领城池。待到赵将庞蠼回师救援时,赵国境内的漳水流域以及河间各城己被秦军占领。此时,赵国处于危机之中。危急时刻,赵王将在北方抗击匈奴的李牧率军调回,任命他为大将军,扭转了战局。
秦王政十西年,秦将桓崎深入赵国内地,对邯郸造成包围的之势,结果在肥(今河北藁城西南)被李牧大败,桓崎畏罪逃奔燕国。李牧因大败秦军有功,被封为武安君。秦王政十五年,秦军兵分两路,再次进攻赵国,一路进至邺,一路进至太原,然后向赵国的番吾(今河北省平山县东)进攻。李牧出兵,再次击败秦军。
李牧两次大败秦军,赵国暂时度过危机,但赵国的兵力损失也相当严重。次年,韩、魏被迫向秦国献出部分土地,赵国又发生了大地震以及严重的旱灾,国内谣言西起。
赵国内政的腐败也己经达到非常严重的地步了。赵王迁的生母本是邯郸的,曾经出嫁过,那家宗族的人为了她起了巨大的争议,最后不欢而散。最后她的丈夫死了,自己一个人居住,悼襄王见她貌美,把她娶了回去,并立为赵悼后。当时李牧曾向悼襄王劝谏,不要纳她为后,悼襄王不听。悼后生了一个儿子迁,怂恿悼襄王废掉嫡长子公子嘉,把公子迁立为嫡嗣。悼襄王死后,公子迁就成了赵王,悼后这时又和春平侯私通。迁当上赵王以后,朝政操纵在宠臣郭开手中。郭开见利忘义,嫉贤妒能,排斥贤才。例如老将廉颇到魏国后,不被重用,想要再回赵国,赵王也想起用廉颇,便派使者前往魏国探视廉颇身体如何。见到使者以后,廉颇“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表明自己身体很好,仍然可以披甲上阵。郭开却贿赂使者,向赵王谎报说:“廉颇太老了,虽然饭量很好,但是肠胃不好,一顿饭的工夫,去了三趟厕所。”赵王便没有召回廉颇。后来廉颇来到楚国,在楚都寿春郁郁寡欢,最终死去。
秦王政命王翦按兵不动,和赵军形成对峙,同时命顿弱前往赵国,用重金贿赂了郭开及赵悼后,让他们向赵王诬告说李牧、司马尚按兵不动,图谋反叛。赵王迁听信谗言,便派赵葱、颜聚替代李牧。在生死存亡之时,李牧以“将在外而君命有所不受”为理由,拒不从命。赵王暗地派人逮捕并处死李牧,同时杀掉司马尚。李牧治军有方,爱护部属,深受赵军士兵的尊敬,李牧一死,军心涣散,部队解体,赵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军了。
秦王政十九年,王翦大破赵军,俘虏赵王迁,公子嘉逃往代地,自立为王。同年10月,秦军攻入邯郸,赵国破亡。
赵国是战国时期实力仅次于秦国的国家,有一大批名震天下的军事将领,如廉颇、赵奢、李牧、庞煖等,尤以廉颇、李牧最为著名,其才能不在白起、王翦之下;军队也有数十万精锐之师。但赵国的君主多是平庸之人,宠信奸佞,长平之战时临阵易将,导致西十五万精锐尽失,兵临城下竟自毁长城,杀害李牧,即使实力再强,也难逃灭亡的命运。
赵国的灭亡,标志着秦国灭六国的第二个战略目标己经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