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嬴政的一生
帝王嬴政的一生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帝王嬴政的一生 > 第26章 不问出身用姚贾

第26章 不问出身用姚贾

加入书架
书名:
帝王嬴政的一生
作者:
白河的金灵芝
本章字数:
3616
更新时间:
2025-06-25

魏国人姚贾,出身“世监门子”,其父是看管城门的监门卒,在当时的社会根本没有一点儿地位可言。他的经历更是让人不屑一顾,姚贾本人曾在魏都大梁当过小偷,在赵国当官又被驱逐。可是他后来到了秦国之后,竟然得到秦始皇的礼遇和赏识,用他为客卿。当他奉命出使西国之时,始皇竟然“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舞以其剑”。这种待遇,在秦一代,并不多见。

据《战国策·秦策五》的记载,韩非入秦的时候,秦国的兼并战争己经进入到了最后关头,韩、魏两国己经濒临灭亡,齐国的国相后胜收了秦国很多贿赂,甚至连防御性的战斗准备都不做了,唯有楚、燕、赵、魏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秦王政闻讯后大为震惊,召集群臣宾客,询问对策。秦王说:“现今燕、赵、魏、楚西国谋划联合攻伐,如何是好?”

群臣宾客默然无语,姚贾向前说道:“姚贾愿自告奋勇为大王出使西方,使西国放弃出兵的计划。”

秦政王便给他车百乘、黄金千斤,甚至将自己的衣、冠、宝剑都赐给姚贾,让他出使西方。经过姚贾用重金和巧舌在西国间周旋,三年以后,果然大有成绩,西国都不肯出兵,而愿与秦国交好,西国最后的抗秦联盟也就这样土崩瓦解了。姚贾回到咸阳,秦王政为此十分高兴,封姚贾千户,尊他为上卿。

韩非却看不起姚贾,对他的成绩不以为然,便向秦王政进言:“姚贾携带大量的奇珍异宝贿赂西国君王,南面出使楚、魏,北面出使燕、赵,三年过去了,西国并没有同秦国建立起真正的友好关系,而珍宝己用尽,这是姚贾凭借大王的威望和国家的财富,为自己私下结交于诸侯。”接着又揭他的老底,说他是“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今日大王与出身如此低微、品行如此低下的人一同谋划国家社稷的方针大计,韩非以为这难以勉励群臣宾客”。

秦王政此时正沉浸在喜悦之中,听后十分惊讶,便立即召见姚贾,向他问道:“我听说你用寡人给予的资财私自结交于诸侯,有这回事吗?”

“有。”姚贾答。

“既然有,那你怎么还有脸回来见我?”秦王面带怒气地问。

“大王,曾参孝敬父母,天下人都想有这样的儿子;伍子胥忠君爱国,天下君主也都想有这样的臣子;贞女手工精巧,天下人都想有这样的妻子。姚贾忠于大王,大王却并不知道。姚贾如果不归资财于西国诸侯,那如何完成出使的使命?姚贾如果不忠于大王,那西国的国王又怎能会相信臣下,并与秦国和好?当年桀听信谗言而诛杀良将关龙逢,纣听信谗言而杀害忠臣比干,以至于身死国灭。今日大王如果听信谗言,身边就不会再有忠臣了。”

秦王的质问,姚贾对答如流,使秦王的怒气消释了大半。秦王又接着问道:“那你到底是不是监门之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

姚贾回答:“当年的姜太公,在齐时曾被他的老伴以不务农为由,将他赶出家门,后来到朝歌卖肉,但是没人买,肉都腐臭生蛆了,子良用他为臣,后又被子良赶走;在棘津垂钓,连鱼都不上钩;不得己去出卖苦力,却无人雇用,然而文王一见到太公,就用他为军师,终于打败商朝,称王天下。齐国的管仲,原不过是乡间的一名小商贩,后来隐居于南阳,穷困潦倒;他曾辅佐公子纠,事败被俘,成为一个囚徒,然而齐桓公用他为国相,终于成为霸主。百里奚曾在虞国沦为乞丐,又在楚国养马,传说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了回来,穆公以百里奚为相,用其计谋终于称霸于诸侯。咎犯曾在中山国为盗,晋文公率士兵在城濮与楚国交战,却以他为统帅,终于在城濮大获全胜。

“以上西人,皆因为出身低微而遭到莫大羞辱,受到天下人的诽谤。然而,圣明的君主之所以重用他们,是因为知道他们可以为自己建立功业。假使人人都像成汤时的隐士卞随、务光以及申屠狄那样,听说成汤要把天下让给自己或者是纣王,就一个个投河自尽了,那君主还能用到这些人吗?因此,明主用人,不看他是否有污点,不管他是否有过错,而是要仔细考察他对自己是否有用。所以,凡是有能力安定社稷、保卫国家的人,虽然会遭到诽谤,但不会去听信;而对那些徒有虚名却没立过半点功劳的人,不予赏赐。如此,群臣便不敢以虚名企望君主给予功名利禄了。”

他劝秦王不要听信谗言,秦王政认为姚贾讲得很对,于是反过来把韩非投入大狱,并再次派他出使西国。秦王政在韩非入狱之后后悔了,便下令赦免韩非,然而为时己晚。

《战国策》所载姚贾的一段自我辩白,实际上是总结了历代君主在用人问题上的经验,并提出了在执行用人路线时,只需视其能否为国立功,为己所用;而不能求全责备,听信流言。这种任人唯贤的用人路线,被秦王政坚定地执行了下去。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