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八年,秦国的朝政出现了一个意外的波折,长安君成娇奉命率兵出征赵国,结果在前线叛秦。成娇(公元前256年?一前239年)为秦庄襄王之子,被封为长安君。他曾前往韩国担任官职,劝说韩桓惠王割地百里给秦国。虽然他是嬴政的亲弟弟,但是赢政从小就以质子的身份生活在赵国,而成娇从一出生就是锦衣玉食的公子哥,所以看不起他那个远在他乡的哥哥,两人的关系并没有那么亲密,在吕不韦看来,长安君成娇始终是秦王政的一个隐患。
第五次合纵抗秦,虽被吕不韦打败,但是吕不韦心中愤恨,想要报一箭之仇,他说:“五国伐秦,始作俑者是赵国的庞煖。”于是请求秦王政发兵攻赵,秦王答应了,派遣蒙骜和张唐率领五万精兵伐赵。三天以后,又派出长安君成娇、樊於期率兵五万为后援,有的门客就对吕不韦说:“长安君还年少,恐怕担当不了大将的责任。”吕不韦微微笑着说:“这就不是你所能明白的了。”
蒙骜和张唐率前锋部队从函谷关出发,经过上党,攻击庆都,在都山安营扎寨。长安君成娇将大军兵分两路,一路在屯留驻扎,伺机声援蒙骜,一路由副将率领,攻取蒲鹝,三路军队互成犄角之势。
赵国任命相国庞煖为大将,扈辄为副将,率军十万拒敌,让庞煖有便宜行事的权力。庞煖做出分析说:“庆都的北面,只有尧山是最高点,站在尧山上面就可以望见都山,应当将它占领下来。”就让扈辄引军二万先行出发。等到扈辄来到尧山,才发现己经有秦兵驻扎在那里了,总数有一万多人。扈辄利用人多的优势,冲上山去将秦兵杀得西散而去,然后在山头安营扎寨。蒙骜派遣张唐引军二万,前来争山,庞煖的大军这时也己经赶到,两边于山下列成阵势,大战一场。扈辄在山头用红旗为号,张唐往东,旗便往东指,张唐往西,旗便往西指。赵军就根据红旗的指向,大队人马包围过去。庞煖下令:“有人擒得张唐者,封以百里之地。”赵军士气高涨,做殊死搏斗,像潮水一般扑上前去。张唐奋尽平生之勇,却不能杀出重围。激战正酣时,蒙骜带领大军来到,将张唐救了出来,一同回到都山大寨。经过此战,秦军损失很大,蒙骜己经无法独自和庞煖对阵了,于是就让张唐去屯留,向长安君成娇说明情况,催取后队军兵。
长安君成娇年方十七岁,不熟悉军务,经常向樊於期请教。樊於期对吕不韦专擅弄权非常不满,屏退左右,向成娇进言:“当今天下的大王是吕不韦的孽种,并不是先王的骨血,只有公子您才是正统。文信侯吕不韦今日把兵权交付给你,肯定不怀好意。他是怕一旦这些事泄露出去,公子会向大王发难,明着看是对您的恩宠,实际上是要把您支出王宫,想要排挤您。文信侯经常出入后宫,与太后做出苟且之事,他们一家三口相亲相爱,忌惮的只有公子您而己。若蒙骜兵败无功,他们就会把这件事怪罪到您头上。轻则削除爵位,逐出王族;重则刑律加身,立刻诛杀。赢氏的江山国度,就要变成吕氏的了,全国人都知道,公子不可不早做打算。”成娇说:“今天要不是足下说出来,我还真的不知道这些事呢,依你之见,我现在该怎么办?”樊於期说:“现今蒙骜失利,困在赵国,一时半会儿赶不回来,公子却手握重兵。如果此时举起义旗,向天下人宣布吕不韦的罪名和他们的阴谋诡计,臣民都会愿意尊奉正义之师做社稷之主的!”成娇生气地拔出剑来,严肃地说:“大丈夫就算一死,又岂能屈膝
尊奉低贱商人的儿子?请将军辅佐我!”樊於期就骗使者说:“大军即日移营,请蒙将军耐心等待。”使者去后,樊於期就起草檄文,然后西下传布。
蒙骜与庞煖相持不下,过了很久却始终没有等来成娇的援军,正在疑惑,忽然接到檄文,蒙骜大惊,和副将商议:“我们和长安君一同出师攻击赵国,还没立功,长安君却造反了,我等能脱得了干系吗?如果这时不起兵讨伐,恐怕以后再也没有机会洗脱罪名了。”蒙骛是员老将,在军中威望极高,将士都表示愿意听从调遣,跟他一起去讨伐逆贼。于是传令班师,军马分为三队,蒙骜亲自断后,慢慢退兵。
庞煖探知秦军的行动之后,马上命令扈辄率领三万精兵,从小路前行,埋伏在太行山的深山野林之中。他料想老将蒙骜一定会亲自断后,于是等秦军走出大半的时候,突然袭击。蒙骜深受重伤,仍然奋力作战,杀了几十人,最终被乱箭射死。而庞煖被蒙骜射中肋骨,得胜回赵之后,没过多久也死了。赵军虽然取胜,但蒙骜的殿后,也使秦兵最大限度上减少了损失。
张唐、王翦率领大军继续前行,来到屯留。成娇害怕了,樊於期说:“现在是骑虎难下,况且三城之兵,不下十五万,奋力一战,胜负在谁还不一定。”就在城下排兵布阵,王翦也列出阵来,两军交战,樊於期勇不可当,所向披靡,秦兵损伤很多。王翦于是派成娇的旧识杨端和前去劝降。杨端和趁樊於期在城外作战、成娇登城观战之机劫持成娇,打开城门攻占屯留,樊於期被迫逃往燕国,叛乱很快就被平息。秦王政命王翦将成娇诛杀,“戮其尸”,部下全部连坐处死,屯留的百姓也被流放到临洮。
关于屯留平叛“戮其尸”的情节,被人当作赢政“乐以刑杀为威”的证据,但其实,那个时候赢政还没有加冠亲政,更有可能是吕不韦的建议,他把成娇骗出,本意是想用征讨赵国失利的罪名将他逐出权力中心,没想到他首接反叛,倒给了吕不韦借口。叛乱很快就被平息,也说明情势都在吕不韦和赢政的掌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