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南宋:能不能一起躺平啊
穿越南宋:能不能一起躺平啊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穿越南宋:能不能一起躺平啊 > 第54章 查封

第54章 查封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南宋:能不能一起躺平啊
作者:
Perovskite
本章字数:
4832
更新时间:
2025-06-30

1.

陈启蹲在路边,愁眉苦脸地叹气:“谢泉疯了吧?水煤气?乙炔?这玩意儿搞不好能把整个窑厂炸上天!”

黄守正翘着二郎腿,嘴里叼着根草茎,漫不经心道:“那你就让赵友钦来嘛,小道士艺高人胆大,又不怕死。”

陈启翻了个白眼:“钦子现在眼里只有硝化炸药,连‘炼丹’俩字都不提了,整天念叨什么‘硝化三连’——硝化棉、硝化甘油、硝化尿素!我怀疑他连自己姓什么都忘了。”

黄守正眯起眼睛,突然露出一个狡黠的笑容:“那不如……以毒攻毒?”

陈启一愣:“什么意思?”

陈启、陈蘅、黄守正找到谢泉时,她正坐在账房里,手指飞快地拨弄算盘,眉头紧锁,显然在核算最近的收支。

“泉姐!”陈启笑嘻嘻地凑过去,“咱们出去玩玩吧?天天算账多没意思。”

谢泉头也不抬:“你们很闲?”

陈启摊手:“苯酚都被赵友钦拿去做三硝基苯酚了,酚醛树脂没法做。”

陈蘅蘅适时补刀:“磺胺实验也停了,没原料。”

谢泉的手指猛地停在算盘上,缓缓抬头,眼神冷得像冰:“……什么?”

黄守正假装叹气:“唉,钦子最近沉迷硝化实验,苯酚省标多少用多少……”

谢泉“啪”地合上账本,猛地站起来,椅子都被她撞翻。

“走!”

谢泉大步流星地冲向赵友钦的实验室,身后跟着陈启、陈蘅和黄守正,三人交换了一个“计划通”的眼神。

赵友钦的实验室外,几个学徒正蹲在墙角瑟瑟发抖,见谢泉杀气腾腾地走来,立刻作鸟兽散。

“砰!”谢泉一脚踹开草棚门,里面烟雾缭绕,赵友钦正坐在通风橱前,欣赏刚刚研发的硝化淀粉。

“赵友钦!”谢泉一声暴喝。

赵友钦吓得手一抖,差点把手中的烧杯打碎,他抬头一看,谢泉的脸黑得像锅底,立刻讪笑着站起来:“谢、谢掌柜……”

“你把苯酚全用光了?!”

“呃……小道只是略作研究……”

“研究?!”谢泉冷笑,“磺胺和酚醛树脂都停了,你研究个屁!”

赵友钦缩了缩脖子:“这个……小道可以……”

“可以什么可以!”谢泉首接打断,转身对跟来的工人下令,“把这里查封!所有硝化实验材料没收!苯酚、硝酸、甘油,全部封存!”

赵友钦急了:“谢掌柜!贫道的硝化淀粉还没……”

“没得商量!”谢泉冷冷道,“从现在开始,你去帮陈启搞炼钢,炼钢搞不出来,别想碰炸药!”

赵友钦如遭雷击,呆立原地。

谢泉冷哼一声,转身就走,留下赵友钦一脸绝望。

远处,黄守正和陈蘅看着这一幕,忍不住偷笑。

“真是一物降一物啊。”陈蘅感叹。

黄守正得意地挑眉:“怎么样,我这招不错吧?”

陈启走过来,拍拍赵友钦的肩膀,假惺惺地安慰:“钦子啊,别难过,炼钢也挺有意思的……”

赵友钦:“……”(道心破碎)

2.

赵友钦蹲在炼钢炉前,手里捏着一块生铁,愁眉苦脸地叹气:“炼钢……贫道炼丹多年,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要炼这凡铁。”

陈启凑过来,压低声音:“钦子,炼钢可不只是打铁,有了好钢,咱们就能造枪炮!”

“枪炮?”赵友钦一愣,“你是说……突火枪那种?”

“突火枪?”陈启嗤笑一声,“那玩意儿炸膛比杀敌还快!我说的是真正的火铳——铁铸的枪管,能连发几十次不炸膛,射程百步开外,一枪能打穿铁甲!”

赵友钦眼睛微微睁大,手指不自觉地着铁块:“当真?”

“骗你作甚?”陈启趁热打铁,“你想想,你现在炸的都是小玩意儿,可要是有了钢炮,一炮下去,城墙都能轰塌!到时候你的炸药才真正有用武之地!”

赵友钦陷入沉思。南宋的火器他自然见过——竹制的突火枪、陶罐装的火蒺藜,威力有限还容易自爆。可若真如陈启所说,能造出坚固的枪管……

“有点意思。”他喃喃道。

陈启见赵友钦上钩,立刻补充:“不过炼钢要用到水煤气,这玩意儿看不见摸不着,但有毒,还容易爆炸……”

“爆炸?!”赵友钦猛地抬头,眼中精光暴涨,“会炸?多容易炸?”

陈启:“……”失策了!

“呃……理论上,如果气密性没做好,一点火星就能把整个炉子炸上天……”

赵友钦却突然皱眉:"等等,为何不用焦炭?贫道炼丹时用焦炭,火势甚旺。"

"焦炭温度不够。"陈启摇头,顺手抓起一块焦炭在地上画起来,"你看,普通焦炭燃烧,最多也就一千二百度。但钢的熔点要一千五百度以上。"

赵友钦不服:"《丹房须知》有载'猛火锻金',多加炭..."

"不是多少的问题。"陈启打断他,画了道火焰:"固体燃料的火是散的,但气体燃料——"他画出几道缠绕铁块的流线,"火焰能首接裹住铁块,热量一点不浪费。"

"水煤气燃烧时..."陈启继续讲解,"温度能比焦炭高出三百度,足够把铁烧成水。要是把废气余热再利用..."他在炉子侧面画了个蛇形管,"预热过的新煤气,温度还能再高一截。"

赵友钦盯着草图,突然拍腿:"妙啊!此乃'回风返火'之术!"说着突然压低声音:"那爆炸..."

"就是漏气遇到明火。"陈启比了个膨胀的手势,"嘭!比你的硝化甘油还痛快。"

赵友钦兴奋地搓着手:"妙极!小道炼丹时最擅封炉,保管滴水不漏!"说着从袖中掏出一把铜钱,"再嵌些铜钱导热......"

"等等!"陈启一把按住他的手,"铜钱就免了,咱们还是先研究怎么造个安全的水煤气炉吧......"

赵友钦的炭笔在青石板上龙飞凤舞,转眼就画出一套复杂的气体导流系统:

泥封法:炉体接缝处用桐油混合瓷粉(南宋瓷窑秘方)密封,耐高温又防漏气。

水封阀:借鉴蒸馏酒的冷凝装置,在气体管道中设水槽,一旦气压过高,气泡会从水中溢出,避免爆炸。

铜哨预警:在关键节点安装铜哨,气压异常时会发出尖啸(灵感来自北宋的“警火铜铃”)。

硝石试漏:用硝石溶液涂抹管道,漏气处会结霜显形(南宋工匠查漏土法)。

陈启看得目瞪口呆:“这……这些都是你想的?”

赵友钦得意地捋着假胡子:“《丹房须知》有云:‘气行如龙,需以水火驯之’!”

陈启:“……”自己的化学博士好像白读了。

不过陈启还是扳回一局,用肥皂水代替硝石验漏。

"这就是信息差,"陈启美滋滋地想。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