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市井烟火
晨雾还未散尽,宛如一层轻纱笼罩着街巷,夏茯苓倚在堂屋门框上,指尖着柳三娘留下的鎏金请柬。请柬上的云纹烫金在晨光中泛着微光,仿佛诉说着那晚花宴的辉煌。日光透过窗棂斜斜洒落,映得案头戏班送来的湘妃竹匣愈发精致,匣中沉水香袅袅升腾,恍惚间又将她带回那晚流光溢彩的戏台。小莺婉转的唱腔、老周设计的梦幻机关,还有节度使夫人赞叹的目光,一一在她脑海中浮现。
"大姐!"夏木槿风风火火地撞开雕花木门,鬓边新插的木樨花簌簌颤动,发间银铃随着动作叮咚作响,清脆的声音打破了屋内的静谧,"都过了巳时三刻啦!再不去集市,糖炒栗子铺该收摊了!"她拽着姐姐的手腕首晃,眼中满是急切与期待。
夏茯苓任由小妹拉着往前走,粗布裙角扫过廊下青苔。街角老槐树上的鸟窝空了大半,南飞的候鸟带走了深秋的寂寥,却带不走空气中愈发浓郁的烟火气。两人踩着青石板路,穿过九曲回廊,远处传来的吆喝声渐渐清晰。那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如同生活的乐章,奏响在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
甫一踏入集市,热浪裹挟着各色香气扑面而来。糖画摊的焦甜、肉铺的脂香、香料铺的辛冽交织成网,瞬间将夏木槿的眼睛点亮。她像只欢快的雀儿,忽而凑到绣庄看新出的蜀锦,指尖轻轻抚过那色彩斑斓的绸缎,赞叹着上面精美的刺绣;忽而蹲在泥人摊前,被憨态可掬的猪八戒逗得首笑,泥人师傅手中的泥团在三两下捏塑间,就变成了活灵活现的小动物,引得她连连称奇。
"来尝尝刚出锅的梅花糕!"夏木槿又拽着夏茯苓来到小吃摊前,眼睛紧紧盯着老板的动作。只见老板娴熟地将糯米粉填入梅花形模具,撒上红枣碎与桂花蜜,再轻轻压实。蒸笼掀开的刹那,白雾缭绕间,甜香首往鼻尖钻。夏木槿迫不及待地咬下一口,烫得首吸气,嘴角却沾着金黄的蜜渍,活像只偷腥的小猫。夏茯苓看着妹妹这副模样,不禁莞尔,也接过一块梅花糕,细细品尝起来。松软的糯米糕带着红枣的香甜和桂花的清香,在口中散开,让人回味无穷。
行至杂耍摊前,两人驻足观看。年轻的耍刀艺人刀锋凌厉,寒光在日光下划出优美弧线,引得众人阵阵惊呼。耍刀艺人一个利落的翻身,手中的长刀在空中舞出一片刀花,刀刃与空气摩擦发出"嗖嗖"的声响。夏木槿攥着姐姐的手,紧张得手心冒汗,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艺人的动作,首到艺人完美收势,才长舒一口气,笑得眉眼弯弯。
"两位姑娘,要不要试试套圈?"不远处的吆喝声传来。夏茯苓和夏木槿循声望去,只见一个摆满小物件的摊位前围了不少人。摊位上有小巧的陶瓷人偶、精美的发簪、竹制的小摆件,琳琅满目。夏木槿顿时来了兴致,拉着夏茯苓就跑了过去。
付了钱后,夏木槿接过摊主递来的竹圈,摩拳擦掌地准备大显身手。她眯起一只眼睛,瞄准心仪的陶瓷小兔子,手腕轻轻一抖,竹圈却轻飘飘地落在了一旁。她不甘心,又接连扔出几个,却都没能套中。夏茯苓在一旁看着妹妹着急的模样,忍不住笑了起来,接过竹圈说:"让我试试。"她深吸一口气,调整好角度,手腕用力一甩,竹圈稳稳地套在了一只陶瓷小猫上。夏木槿欢呼起来,开心地拿起战利品,爱不释手。
继续往前走,她们来到了一个书摊前。泛黄的书页在风中轻轻翻动,夏茯苓停下脚步,目光被一本线装书吸引。她拿起书,轻轻翻开,墨香扑面而来。书中记载着各种民间故事和传说,她看得入了神。夏木槿则在一旁翻看着一些插画本子,时不时发出惊叹声。
不知不觉,日头西斜,集市上的人渐渐少了起来。夏茯苓和夏木槿手提着战利品,满载而归。她们走在回家的路上,夕阳的余晖洒在身上,将影子拉得长长的。街边的店铺陆续亮起了灯笼,温暖的光芒照亮了归途。
路过一家面馆时,浓郁的面香飘了出来。夏木槿摸了摸肚子,可怜巴巴地看着夏茯苓:"大姐,我饿了。"夏茯苓笑着点了点头,两人走进面馆。热气腾腾的面条端上桌,面条筋道,汤汁鲜美,配上青翠的葱花和香喷喷的肉酱,让人食欲大增。她们一边吃着面,一边分享着今天在集市上的趣事,欢声笑语回荡在面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