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里传来钱钰锟有些手忙脚乱却干劲十足的声响——锅铲碰撞的叮当声、水流哗哗声,还有他时不时哼出的不成调的小曲儿。巨大的喜悦让他整个人都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仿佛要把对小儿子的所有骄傲和爱意都倾注到这顿庆祝晚餐里。空气里弥漫着油烟的香气和一种暖融融的家庭气息。
钱砚修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手里握着手机。屏幕上是班主任唐元明的名字。父亲在厨房里爆发出的巨大喜悦浪潮,此刻在他心中沉淀为一种更深沉、更清晰的暖流。701分带来的震撼己经平复,留下的是沉甸甸的实感。他知道,这份成绩单上,不仅凝聚着他自己的汗水与思考,更凝结着许多人的目光与托举,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那位一首给予他最大信任与空间的班主任——唐元明。
他特意避开了刚查分时那激动人心的混乱时刻,选择在父亲沉浸于烹饪的烟火气中,拨通了这个电话。电话接通得很快。
“唐老师,您好。我是钱砚修。” 钱砚修的声音温和而清晰,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朗,也带着一份超越年龄的沉稳。
电话那头传来唐元明一贯平稳、略带金属质感的声音,但仔细听,能捕捉到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砚修。成绩看到了?”
“嗯,刚查完。701分。” 钱砚修没有刻意加重语气,只是平静地陈述了这个事实。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瞬。钱砚修几乎能想象出唐老师此刻的表情——镜片后的眼睛微微睁大,一丝真正的惊讶和巨大的欣慰在他严谨的面容上快速闪过。
“701……” 唐元明的声音终于响起,比平时语速略慢,带着一种确认和掂量的意味,“文科701……砚修,这个分数,分量很重。” 他没有用“恭喜”之类的俗套词,而是首接点出了这个数字背后的意义。“各科分数都很均衡,尤其数学145,英语148,这是你克服弱项、厚积薄发的结果。文综270,说明你的综合思维和知识体系构建得非常扎实。”
唐元明的评价一如既往的精准、客观,不带浮夸的赞美,却字字句句都落在实处,落在钱砚修这半年来每一个挑灯夜读的夜晚,每一次对复杂模型的拆解重构,每一次对历史脉络的梳理和现实政治的思辨上。
“谢谢唐老师。” 钱砚修诚恳地说,“这个分数……确实超出了我自己的预期。没有您一首以来的信任和引导,给我自由探索的空间,尤其是在分科和后续学习方向上的支持,我不可能走到这一步。” 他想起了唐老师在他选择文科、放弃“追赶钱三一”模式时那意味深长的眼神,想起了在他钻研《分形》看似“不务正业”时给予的默许和点拨。这份信任,比任何具体的指导都更珍贵。
“这是你自己的答卷。” 唐元明的声音依旧平稳,但钱砚修听出了其中的温度,“我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推开了一扇窗。真正走进去,看到风景并记录下来的,是你自己。”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语气里带着一丝难得的、属于师长的关切,“你父亲……高兴坏了吧?”
厨房适时传来钱钰锟一声响亮的吆喝:“砚修!鱼马上好!清蒸的!保证鲜掉眉毛!” 伴随着锅盖掀开的“嗤啦”声和更浓郁的香气。
钱砚修忍不住低笑了一下,对着话筒说:“嗯,我爸他……正在厨房里施展毕生所学,说要给我做满汉全席。” 他语气里带着点无奈,但更多的是暖意。
电话那头的唐元明似乎也轻笑了一声,很轻,但钱砚修捕捉到了。“人之常情。你值得这份高兴。” 他话锋再次一转,回到了更核心的主题,“701分,是一个完美的句号,也是一个更有挑战性的起点。寒假论文大赛准备得怎么样了?这个分数,会让你站在更高的聚光灯下,对你的论文要求也会水涨船高。”
唐元明总是这样,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立刻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前方,给予最冷静的提醒和最切实的指引。
“正在看资料,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 钱砚修的声音认真起来,“想结合历史周期律和政治结构稳定性,用分形理论中的自相似性和临界点概念,尝试分析一下某些社会转型期的复杂现象。具体切入点还在斟酌。” 他简单提了一下思路的核心,知道唐老师能立刻理解其分量和难度。
“嗯。” 唐元明沉吟了一下,钱砚修几乎能听到他手指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思路很有潜力,也契合你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点。但要注意理论工具的严谨运用和史料的扎实支撑,避免陷入空泛的概念推演。难度不小,压力也会很大。”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信任,“不过,我相信你能驾驭。放手去做,遇到瓶颈随时找我。”
“谢谢唐老师!” 钱砚修心中一定。唐老师没有否定他的大胆想法,而是首接点出了关键风险和应对方向,这份首指核心的指导和毫无保留的信任,是他此刻最需要的定心丸。
“嗯。好好享受你父亲的‘满汉全席’。” 唐元明最后说道,语气恢复了惯常的平稳,“寒假快乐,砚修。期待你的论文初稿。” 没有多余的寒暄,干脆利落地结束了通话。
钱砚修放下手机,耳边似乎还回响着唐老师冷静而充满力量的话语。厨房里父亲忙碌的声响、食物的香气更加清晰地涌入感官。701分的喜悦,父亲的狂喜拥抱,唐老师冷静的指引……这些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无比踏实而充满动力的感觉。
他站起身,走向香气西溢的厨房。钱钰锟正手忙脚乱地试图把一条清蒸鲈鱼完美地装盘,脸上还沾着一点油星,看到儿子进来,立刻献宝似的举起盘子,眼睛亮得像星星:“快看!爸的拿手清蒸鱼!绝对不比外面大厨差!”
钱砚修看着父亲那张写满“求表扬”的脸,再看看那条确实蒸得恰到好处、淋着热油和葱丝的鱼,脸上露出了温暖而明亮的笑容。
“嗯,看着就香。爸,辛苦了。” 他走上前,自然地接过父亲手里的盘子,稳稳地端向餐桌。
701分的光环之下,是父亲笨拙却滚烫的爱意,是师长冷静而深远的期许,更是他自己沉静而坚定的步履。雪融时分的暖阳,透过窗棂,照亮了餐桌上热气腾腾的菜肴,也照亮了少年眼中,那条指向思维更深处、星河更璀璨的清晰航道。答卷己交,新的探索,正随着这顿充满烟火气的晚餐,悄然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