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之歌
稻田之歌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稻田之歌 > 第11章 市场的波动

第11章 市场的波动

加入书架
书名:
稻田之歌
作者:
冰凌蔷薇女孩1
本章字数:
5042
更新时间:
2024-12-03

第十一章:市场的波动

丰收的喜悦还未完全消散,老王却迎来了新的挑战——粮食价格的波动。原本期待着能凭借丰收的稻谷获得丰厚收入的他,发现市场的变化让这一愿望落空。

当老王把精心晾晒好的稻谷拉到市场上出售时,却被收购商给出的价格惊住了。与他预期的价格相差甚远,这意味着他辛苦一年的劳动成果所换来的收入大打折扣。

“怎么会这么低?这价格不合理啊!”老王皱着眉头,试图与收购商讨价还价。

收购商无奈地摇摇头:“老王啊,不是我故意压价,今年市场行情就这样,大家都这个价收。”

老王满心的不甘,他望着那满满一车的稻谷,心里像堵了块石头。他知道,这些稻谷是他和家人一年的心血,可如今却卖不上好价钱。

回到家里,老王坐在院子里的板凳上,闷着头抽着烟,一句话也不说。妻子看出了他的心事,轻声问道:“当家的,咋啦?是不是价格不好?”

老王长叹一口气:“唉,太低了,这一年白忙活了。”

儿子也凑过来:“爸,那咱咋办?总不能就这么便宜卖了吧?”

老王狠狠吸了一口烟:“我得想想办法,不能就这么认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老王开始四处打听市场行情,了解粮食价格波动的原因。他去了镇上的粮站,找那里的工作人员咨询。工作人员告诉他,今年全国粮食丰收,市场供应充足,价格自然就下来了。而且,国际市场上的粮食价格也对国内有一定的影响。

老王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去村里其他种粮的农户家交流。有的农户唉声叹气,决定低价卖掉算了;有的农户则准备囤粮观望,等待价格回升。老王心里没底,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他想到了储存一部分稻谷,等待价格回升。但储存需要合适的仓库和条件,家里的仓库空间有限,而且储存不好还容易发霉变质。

“要不咱自已找销路?直接卖给那些加工厂或者超市?”儿子提议道。

老王摇摇头:“哪有那么容易,咱又没有人脉,人家凭啥买咱的?”

一家人陷入了困境,每天都在为粮食的出路发愁。

一天,老王听说邻村有个种粮大户通过互联网平台把粮食卖到了外地,价格还不错。这让他眼前一亮,开始琢磨着利用网络寻找商机。

可对于老王来说,互联网是个陌生的东西。他连智能手机都用不太熟练,更别提在网上卖东西了。但为了能把粮食卖个好价钱,他决定从头学起。

儿子帮他买了一部新的智能手机,教他如何上网、如何使用各种电商平台。老王戴着老花镜,认真地学着,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记在本子上。

经过几天的摸索,老王终于在一个农产品电商平台上注册了账号,把自家稻谷的信息发布了上去。他详细地介绍了稻谷的品种、产地、种植过程和优势,还配上了精美的图片。

然而,一开始并没有什么效果。几天过去了,没有一个买家联系他。

老王有些着急:“这咋回事?难道网上也不行?”

儿子安慰他:“爸,别着急,可能还需要时间,咱再等等。”

就在老王几乎要放弃的时候,终于有一个买家发来消息询问稻谷的情况。老王兴奋得手都有些颤抖,赶忙回复对方的问题,并详细介绍了自家稻谷的优势。

经过一番沟通,买家表示有兴趣购买一部分,但价格还是比老王的预期低了一些。

老王犹豫了,卖还是不卖?如果不卖,可能错过这个机会;如果卖,又觉得有些亏。

经过反复思量,老王决定先卖掉一部分,毕竟能回一点是一点。

这次交易虽然没有让老王完全满意,但却让他看到了希望。他开始更加用心地经营自已的电商账号,不断更新稻谷的信息,拍摄漂亮的照片,还学习如何写吸引人的广告语。

同时,老王也没有放弃线下的努力。他联系了一些小型的加工厂,亲自带着稻谷样品去推销。虽然吃了不少闭门羹,但他始终没有放弃。

有一次,老王去一家加工厂,老板看都没看他的样品就拒绝了。“我们有固定的供应商,不需要你的。”

老王不甘心,他诚恳地说:“老板,您就看看我的稻谷,质量绝对不比别人的差,价格还能商量。”

老板被他的坚持打动,看了看样品,说:“质量还行,但价格真的没优势。”

老王急忙说:“老板,我这是自家种的,没有中间环节,成本低。您要是长期合作,价格可以再谈。”

老板想了想:“行,那先给我送一小批试试,如果质量稳定,咱们再谈长期合作。”

老王高兴极了,这是他努力了好久才得到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老王也遇到了一些好心人的帮助。有个加工厂的老板虽然自已厂里需求不大,但给他介绍了几个同行的联系方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老王终于逐渐打开了销路,陆续有买家前来购买他的稻谷。价格虽然没有完全达到他的理想水平,但相比最初的收购商给出的价格已经好了很多。

然而,市场的波动依然没有停止。粮食价格时涨时跌,让老王的心也跟着起起伏伏。

“这市场真是让人捉摸不透啊!”老王感慨道。

有一段时间,价格突然上涨了一些,老王本想再等等,看能不能涨得更高。但没过几天,价格又跌了下来,他后悔不已。

但经过这段时间的经历,老王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能完全依赖传统的销售方式,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多渠道、多方式地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

于是,他决定明年不仅要种好粮食,还要提前了解市场信息,做好应对价格波动的准备。

他订阅了农业相关的报纸杂志,关注市场动态;还加入了一些农业交流群,和其他农民分享经验和信息。

“不管市场怎么变,咱都不能被它打倒!”老王暗暗发誓。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王逐渐积累了一些应对市场波动的经验。他学会了根据市场行情调整种植品种和规模,不再盲目跟风。

有一年,大家都种一种热门的稻谷品种,老王经过分析,觉得市场可能会饱和,于是选择了另一种相对冷门但有潜力的品种。结果正如他所料,热门品种价格下跌,而他种的品种因为供应较少,价格不错。

老王的儿子也给他出主意:“爸,咱们可以搞一些特色种植,比如有机稻谷,说不定能卖更高的价钱。”

老王觉得有道理,开始尝试有机种植的方法。

经过几年的摸索,老王的有机稻谷在市场上受到了欢迎,价格比普通稻谷高出不少。

但有机种植成本高、难度大,老王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如病虫害防治、肥料选择等。

有一次,稻田里出现了大面积的虫害,老王按照传统的方法防治效果不佳。他赶紧请教专家,学习了新的有机防治方法,才解决了问题。

虽然过程艰辛,但看到有机稻谷的好价格和市场前景,老王觉得一切都值得。

在应对市场波动的过程中,老王的心态也逐渐变得平和。他不再为一时的价格涨跌而过度焦虑,而是把眼光放得更长远。

“种地就像过日子,有起有落,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好的时候。”老王常常这样对家人说。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