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才情为大唐文化添上绚丽一笔,而李承乾深知,文化繁荣需经济与军事作为坚实后盾。在目睹李白诗歌掀起的文化热潮后,他将目光更为坚定地投向商业与军事领域,尤其是海上发展,为消灭高句丽积极筹备。
商业方面,李承乾颁布一系列促进商业发展的诏令。在国内,他大力整顿市场秩序,设立专门的市场监管机构,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等行为,保障公平交易。同时,降低商业赋税,减轻商人负担,鼓励他们扩大经营规模。为了促进商品流通,他下令拓宽并修缮连接各大城市的官道,使陆路交通更加便捷高效。官道两旁,客栈、商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走廊。
在沿海地区,李承乾全力推动海上商业发展。他在各个港口城市设立市舶司,负责管理对外贸易事务,为往来商船提供便利,征收合理关税。市舶司制定了详细的贸易规则,保障中外商人的合法权益,使得港口贸易有条不紊地进行。为了吸引更多外国商船前来,大唐给予诸多优惠政策,如提供免费的仓储设施、贸易补贴等。一时间,大唐沿海港口热闹非凡,来自南洋、波斯、大食等地的商船络绎不绝,满载着香料、珠宝、药材等异国珍品,又将大唐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特产运往世界各地。
为了增强海上贸易的安全性与效率,李承乾大力发展造船业。他召集国内顶尖的能工巧匠,成立专门的造船工坊,并鼓励皇家科学院的学者参与其中,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进造船工艺。新造的商船体型庞大,结构坚固,采用了隔水舱技术,大大提高了船只的抗沉性。同时,在船帆设计上进行创新,根据不同风向可灵活调整帆的角度,提高航行速度。这些商船不仅往来于国内沿海各港口,还远渡重洋,开辟了多条新的海上贸易航线,将大唐的商业版图拓展至更远的地方。
海上经济的繁荣,不仅带来了巨额财富,还促进了沿海城市的发展。像广州、泉州、扬州等港口城市,迅速崛起成为繁华的商业大都市。城市中,高楼林立,店铺鳞次栉比,酒楼、茶馆、妓院等娱乐场所应有尽有,昼夜灯火通明,热闹非凡。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汇聚于此,形成了多元的文化氛围。
在大力发展商业的同时,李承乾将海军建设提升到重要战略地位。他任命经验丰富的将领担任海军统帅,招募大量精壮青年加入海军。为了提高海军士兵的战斗素质,建立了严格的训练制度,士兵们每日进行高强度的体能训练、海战战术演练以及游泳、攀爬等技能培训。
海军的装备也得到了全面升级。除了建造更为坚固、先进的战船,还为战船配备了强大的武器系统。投石机被改良得更加精准有力,能够将巨大的石块投射到更远的距离,对敌方战船造成毁灭性打击;弩炮经过改进,射速更快,射程更远,可在远距离对敌方进行火力压制。此外,还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火器,将火药装填在特制的竹筒中,点燃后可喷射出火焰,对敌方战船和士兵造成巨大伤害,在海战中具有强大的威慑力。
为了熟悉不同海域的情况,海军频繁进行远航训练。他们沿着海岸线南下,探索南洋诸岛;向东航行,深入东海、黄海海域。在训练过程中,绘制了详细准确的航海地图,标注出暗礁、浅滩、风向、水流等重要信息,为日后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宝贵资料。
李承乾还积极储备战略物资,为消灭高句丽做准备。在沿海地区设立了多个大型军需仓库,储存着大量的粮草、兵器、盔甲等物资。同时,加强与国内各大工坊的合作,确保战时物资能够及时供应。
随着商业的蓬勃发展和海军实力的不断增强,大唐在经济和军事上都具备了雄厚的实力。李承乾深知,消灭高句丽的时机正逐渐成熟,但他也明白,这将是一场艰苦的战役,需要更加周密的部署和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