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飞歌
贞观飞歌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贞观飞歌 > 第29 章 暗流涌动的朝堂

第29 章 暗流涌动的朝堂

加入书架
书名:
贞观飞歌
作者:
111永恒的不死鸟1
本章字数:
3216
更新时间:
2025-03-08

李承乾得知突厥在边境蠢蠢欲动的消息后,深知大唐面临的局势愈发严峻。然而,当他回到长安,准备与群臣商讨应对之策时,却发现朝堂内外隐藏着更为复杂的暗流。

以五姓七望为首的世家大族,表面上对朝廷的决策保持尊重,暗地里却在各个方面设阻设坎。他们凭借着深厚的家族底蕴和庞大的人脉网络,在朝堂上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这些世家大族担心大唐在经历天灾和救灾之后,会推行一系列削弱他们权力和利益的政策,因此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地位。

与此同时,朝堂上党派林立的问题也愈发凸显。一些大臣为了自身的仕途和利益,纷纷抱团形成党派,互相争斗倾轧。他们在讨论应对突厥和灾区重建等重大问题时,往往不是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而是为了党派之争,各执一词,使得决策过程变得异常艰难。

李承乾刚踏入东宫,就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信中详细列举了五姓七望暗中阻挠救灾物资调配的种种行径,以及一些党派大臣为了私利在朝堂上故意拖延、曲解政令的行为。李承乾看完信后,脸色阴沉,他深知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大唐难以全力应对内忧外患。

这日早朝,李世民面色凝重地提及突厥可能进犯之事,询问群臣应对之策。一位隶属于某党派的大臣率先站出,说道:“陛下,如今我大唐历经天灾,国力受损,应以和为贵,派遣使者与突厥议和,避免战事。”

话音刚落,另一个党派的大臣立刻反驳:“议和?突厥狼子野心,岂会因议和而放弃进犯?此时议和,无疑是示弱,只会让突厥更加嚣张。我们应立刻整军备战,给突厥以迎头痛击。”

朝堂上顿时争论不休,各党派大臣为了自己的主张吵得面红耳赤。李承乾看着这混乱的场面,心中焦急万分。他大声说道:“诸位大人,此时争吵无益。我们应冷静思考,权衡利弊。议和与备战并非不可兼容,可一面派使者前往突厥,探其虚实,拖延时间;一面加紧整军备战,提升我军实力。同时,我们绝不能忽视国内的情况,灾区重建刻不容缓,需各方齐心协力。”

然而,李承乾的话并未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五姓七望家族在朝堂上的代言人冷笑一声,说道:“太子殿下,如今国库空虚,既要应对突厥,又要重建灾区,谈何容易?依在下之见,应先解决国内财政问题,至于突厥,可暂且搁置。”

李承乾目光锐利地看向此人,说道:“若不解决突厥威胁,边境百姓将永无宁日,且突厥一旦进犯,国家将陷入更大的危机,届时谈何重建?至于财政问题,我己与户部商讨诸多开源节流之策,只要各方配合,并非无法解决。倒是有些势力,暗中阻挠救灾与重建工作,实乃我大唐之隐患。”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寂静,一些心中有鬼的大臣面露尴尬之色。李世民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对朝堂上的党派之争和世家大族的小动作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退朝后,李承乾决定主动出击,解决这些内部问题。他首先邀请了几位在朝堂上德高望重且中立的大臣到东宫商议。“诸位大人,如今大唐内忧外患,可朝堂之上却党派林立,五姓七望也在暗中作梗。若不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难以全力应对突厥和推进灾区重建。不知诸位大人有何高见?”

一位老臣捋了捋胡须,说道:“殿下,党派之争由来己久,想要彻底解决并非易事。但可从加强陛下权威,明确政令入手,对于那些为了党派私利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的大臣,予以严惩,以儆效尤。至于五姓七望,他们根基深厚,不可操之过急,可逐步削弱其权力,例如在官员选拔上,减少对世家大族的依赖,推行科举选拔真正有才能之人。”

李承乾点头称是:“大人所言极是。只是推行这些举措,必然会遭到各方阻力,还望诸位大人能在朝堂上支持本宫。”

众大臣纷纷表示愿意支持李承乾。然而,李承乾深知,这只是艰难改革的第一步,五姓七望和各党派势力绝不会轻易让步。在应对突厥威胁的同时,他还要在这错综复杂的宫廷关系和朝堂斗争中,为大唐开辟出一条生路,而每一步都可能充满了荆棘与陷阱…… 与此同时,突厥那边似乎也察觉到了大唐朝堂的混乱,正加快军事部署,准备随时发动进攻,大唐的未来,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