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击退突厥小股骚扰部队后,快马加鞭赶回长安,首奔皇宫向李世民奏明战况。李世民听闻后,对李承乾的应对之策颇为赞赏,但也深知突厥遭此挫折,必定不会善罢甘休,更大的危机即将来临。
“承乾,突厥此次吃了亏,定会卷土重来。你认为我大唐当如何应对?”李世民坐在龙椅上,目光凝重地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沉思片刻,上前一步说道:“父皇,儿臣以为,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加强边关防御,增派兵力,加固城防,囤积粮草,确保边关万无一失;另一方面,加快科举改革与商业改革的步伐,让国内经济更加繁荣,选拔更多人才投入到军事与政务当中,增强我大唐综合国力。”
李世民微微点头,又将目光投向朝堂上的诸位大臣:“众爱卿,对于突厥之事,你们也各抒己见吧。”
长孙无忌率先出列,拱手说道:“陛下,太子殿下所言极是。同时,我们也可派遣使者前往突厥,表面上求和,实则拖延时间,为我军备战争取更多机会。”
李世民还未开口,魏征却站了出来,一脸严肃地说:“长孙大人此计虽妙,但突厥狼子野心,未必会被求和所迷惑。且我大唐向来以诚信为本,此举若被识破,恐有损我大唐威严。依臣之见,我们应主动出击,向突厥展示我大唐的军威,让他们不敢轻易进犯。”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大臣们分成两派,一派支持长孙无忌的求和拖延之计,认为可避免战争损耗国力;另一派赞同魏征的主动出击,觉得应主动打击突厥的嚣张气焰。
李承乾看着争论不休的大臣们,心中思索着对策。他深知两派观点都有其道理,但如今大唐需要一个能兼顾各方的决策。
“父皇,诸位大人。”李承乾提高声音,待朝堂安静下来后继续说道,“求和与出击并非只能二选一。我们可一面派使者前往突厥,以和谈之名,探听他们的虚实与作战计划;另一面积极备战,主动出击,挑选合适的时机,给予突厥沉重打击,让他们不敢再轻视我大唐。如此,既能争取时间准备,又能彰显我大唐的实力与决心。”
李世民听了李承乾的话,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承乾此计甚妙,就按你说的办。”
随后,李世民下令由李靖负责全面统筹军事备战,增调兵力至边关,加强训练,打造精良武器装备;派善于言辞的唐俭为使者,前往突厥王庭进行和谈;同时,让李承乾继续推进国内改革,确保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两不误。
散朝后,李承乾刚走出朝堂,就被程铁环拦住了去路。
“太子哥哥,听说你在朝堂上又想出了好主意,快给我讲讲嘛。”程铁环一脸好奇地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笑着将朝堂上商议应对突厥的计策详细地告诉了程铁环。程铁环听完后,眼睛一亮:“太子哥哥,你太厉害了!这样一来,突厥肯定会被我们弄得晕头转向。对了,我能不能也为抗击突厥出份力呀?”
李承乾摸了摸程铁环的头:“铁环,你有心了。但战场凶险,你一个女孩子家,还是留在长安,照顾好程伯伯和伯母。而且,你也可以在后方为将士们做些后勤保障的工作,这同样重要。”
程铁环有些失落地点点头:“好吧,太子哥哥,我听你的。但你在前方一定要小心呀。”
李承乾看着程铁环关心的模样,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放心吧,铁环。我一定会保护好自己,保护好大唐。”
与此同时,唐俭带着大唐的求和书信,率领使团朝着突厥王庭进发。而在突厥王庭内,颉利可汗正与群臣商议着如何对大唐发动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他们又将如何应对大唐的和谈使团呢?一场充满变数的博弈即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