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俭率领的大唐使团一路快马加鞭,终于抵达了突厥王庭。突厥的营帐连绵不绝,如同一片灰色的海洋,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唐俭深知此次任务艰巨,他整理了一下衣冠,带着自信且沉稳的神情,踏入了颉利可汗的大帐。
颉利可汗高坐在王座之上,两旁站满了剽悍的突厥将领,他们眼神中透露出对大唐使团的不屑与警惕。唐俭不卑不亢地行礼后,呈上了李世民的求和书信。
颉利可汗随手接过书信,草草看了一眼,便将其扔在一旁,冷笑道:“大唐如今突然求和,莫不是怕了我突厥的铁骑?”
唐俭微微一笑,从容说道:“可汗此言差矣。我大唐向来爱好和平,不愿生灵涂炭。此次虽边境偶有冲突,但实非我大唐所愿。我朝陛下心怀仁慈,希望能与可汗化干戈为玉帛,共同维护边境安宁,促进双方商贸往来,如此对双方皆有益处。”
一位突厥将领站出来,大声呵斥道:“哼,你们大唐不过是虚情假意。之前还设伏袭击我突厥骑兵,如今却来说什么求和,谁会相信你们的鬼话!”
唐俭面不改色,说道:“将军息怒。那不过是一场误会。边境冲突,双方都有伤亡。我大唐此举,也是为了保护百姓。如今我朝陛下主动求和,足见诚意。若能达成和议,突厥可与大唐互通有无,大唐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珍品,想必可汗和各位将军也会感兴趣。”
颉利可汗听了唐俭的话,心中有些动摇。他深知,若能与大唐开展贸易,对突厥的经济发展大有好处。但他又担心这是大唐的阴谋。
这时,颉利可汗的谋臣上前低语了几句。颉利可汗微微点头,然后对唐俭说道:“唐使,要我与大唐议和也并非不可,但你们大唐需割让边境数座城池给我突厥,并且每年向我突厥进贡大量的金银财宝、粮食布匹。否则,免谈!”
唐俭心中一惊,他知道这是颉利可汗故意刁难。若答应这些条件,大唐尊严扫地,且损失巨大。但他依然镇定自若地说道:“可汗,割让城池、年年进贡,此等条件太过苛刻,恐怕我难以向我朝陛下复命。我大唐诚心求和,是希望双方平等相待,互利共赢。还望可汗三思。”
颉利可汗脸色一沉:“哼,既然如此,那便没什么好谈的了。你回去告诉李世民,准备好迎接我突厥的铁骑吧!”
唐俭心中焦急,但他知道此刻不能慌乱。他再次行礼说道:“可汗,还请您再考虑考虑。战争一旦爆发,受苦的终究是两国的百姓。况且,我大唐如今兵强马壮,若真打起仗来,胜负难料。即便可汗您能一时取胜,恐怕也会元气大伤,得不偿失。”
颉利可汗陷入了沉思。他深知大唐的实力不容小觑,虽然之前的小规模冲突让他颜面受损,但贸然发动大规模战争,他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就在这时,帐外突然传来一阵骚乱。一名突厥士兵匆忙跑进来,在颉利可汗耳边低语了几句。颉利可汗脸色大变,怒喝道:“什么?大唐军队竟然趁我们与使团谈判之时,在边境集结!”
唐俭心中暗喜,他猜测这定是李承乾等人的安排,故意制造军事压力,迫使突厥在和谈中让步。
“可汗,这绝非我大唐有意为之。或许是边境将领误会了和谈的意图,以为突厥要趁机进攻,所以加强了防备。还望可汗不要误会,我们还是继续和谈吧。”唐俭趁机说道。
颉利可汗看着唐俭,眼中闪过一丝狐疑。他不知道大唐此举究竟是何用意,但此刻他确实不想轻易发动战争。
“好,既然如此,唐使先下去休息。待本可汗与众位将军商议之后,再给你答复。”颉利可汗说道。
唐俭行礼后,退出了大帐。他知道,接下来的时间至关重要,和谈能否成功,就看能否抓住突厥此刻犹豫的心理,让他们做出让步…… 与此同时,在大唐边境,李靖正按照李承乾的计划,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军队集结,给突厥制造一种大兵压境的态势,为和谈增加筹码。而在长安,李承乾也密切关注着和谈的进展,随时准备应对各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