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飞歌
贞观飞歌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贞观飞歌 > 第 5章 阴谋初现

第 5章 阴谋初现

加入书架
书名:
贞观飞歌
作者:
111永恒的不死鸟1
本章字数:
2984
更新时间:
2025-03-08

李承乾与程铁环、苏氏等人在集市分别后,满心欢喜地回到东宫,对科举改革的推进充满期待。然而,李泰却在自己的王府中,与谋士们紧锣密鼓地谋划着破坏大计。

“殿下,李承乾在集市与程家、苏家姑娘相聚,看样子关系匪浅。若让他这般顺利推进科举改革,树立威望,恐怕对殿下您极为不利。”一位谋士阴沉着脸说道。

李泰坐在椅子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沉思片刻后说道:“哼,既然如此,我们就想办法让科举改革出师不利。你们去联络那些对新增科目不满的保守派大臣,让他们在朝堂上强烈反对,最好能煽动起更多人一起抵制。另外,再派人在民间散布谣言,就说科举改革是李承乾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故意弄出这些稀奇古怪的科目,让寒门学子没有出头之日。”

谋士们纷纷点头称是,立刻按照李泰的吩咐行动起来。

没过几天,朝堂上便因为科举改革一事炸开了锅。以几位老臣为首,纷纷上奏反对新增科举科目。

“陛下,科举制度传承多年,早己成熟完备。如今太子殿下突然要增加算学、律法等科目,实在是不伦不类。这让天下学子如何适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跪在地上,痛心疾首地说道。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是啊,陛下,此举恐乱了科举的章法,动摇国之根本啊。”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眉头紧皱,看向李承乾:“承乾,你对此有何话说?”

李承乾不慌不忙地出列,向李世民和众大臣行礼后说道:“诸位大人,如今我大唐面临诸多挑战,内要发展经济,外要抵御强敌。传统科举选拔出的人才固然重要,但精通算学,可为国家理财;熟知律法,能维护社会公正;钻研农学,可促进农业发展。这些人才对我大唐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此次改革,并非随意为之,而是为了让我大唐能选拔出更多实用之才,更好地治理国家。”

然而,那些保守派大臣依旧不依不饶:“太子殿下所言虽有道理,但这些科目从未在科举中出现过,突然增加,准备仓促,恐怕难以服众。”

李承乾微微一笑:“诸位大人放心,此次改革并非一蹴而就。我们先在乡试小规模试行,给学子们足够的时间准备。而且,对于新增科目,我们也会安排专门的师资进行教导。”

朝堂上,两派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李世民见此情景,说道:“此事关系重大,容朕再考虑考虑。退朝!”

下了朝堂,李承乾心情有些沉重。他知道,李泰在背后肯定没少搞小动作。但他并未气馁,决定从民间入手,化解这场危机。

与此同时,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谣言己经开始西处传播。百姓们议论纷纷,对科举改革产生了诸多误解。

“听说了吗?太子搞的那个科举改革,就是为了让自己的亲信上位,咱们普通人家的孩子以后可没机会了。”一个路人小声地对同伴说道。

“真的吗?那这可太不公平了。咱们的孩子寒窗苦读这么多年,不就白费了?”同伴一脸焦急。

李承乾得知谣言的情况后,立刻安排人在各处张贴告示,详细解释科举改革的目的和益处,还组织了一些宣讲会,让官员和学者向百姓们耐心讲解新增科目的意义。

这一日,李承乾来到一处宣讲会现场。只见一位官员正在向百姓们讲解算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大家想想,如果咱们做买卖的时候,能熟练掌握算学,就不会被人坑骗。而且,国家修建水利工程、丈量土地,都离不开算学啊。”

百姓们听了,渐渐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个年轻人,说道:“太子殿下,我相信您。我愿意尝试学习这些新科目,为大唐效力。”

李承乾欣慰地看着他:“好!只要大家相信科举改革,积极参与,我大唐定会越来越兴盛。”

然而,就在李承乾努力化解危机的时候,李泰又想出了一个更为阴险的招数。他买通了几个准备参加科举算学科目的学子,让他们在公开场合故意出丑,诋毁算学无用,以此来进一步破坏科举改革的声誉……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