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困在山谷中的北燕骑兵,在大楚军队的重重包围下,己无力回天。他们的抵抗愈发微弱,随着大楚军队一轮又一轮的攻击,北燕骑兵纷纷倒下。
北燕将领看着身边所剩无几的部下,心中充满了绝望。他知道,今日自己己无法逃脱。“大楚,我北燕不会就此罢休的!”他怒吼着,举起长刀,作困兽之斗,却被一名大楚将领一刀斩于马下。
随着北燕将领的倒下,剩余的北燕骑兵纷纷放下武器投降。至此,这场激烈的山谷之战终于落下帷幕,大楚军队大获全胜,成功歼灭了北燕企图偷袭后方的精锐骑兵。
萧逸风看着山谷中遍地的尸体和投降的北燕士兵,心中感慨万千。这场战斗虽然艰难,但终究是取得了胜利,为大楚暂时解除了一个巨大的威胁。
“打扫战场,救治伤员,将俘虏押回军营。”萧逸风有条不紊地发布着命令。士兵们立刻行动起来,清理着战场上的兵器和尸体,将受伤的士兵抬上担架送往营地救治。
随后,萧逸风派信使快马加鞭将胜利的消息送往京城。京城内,楚璃在焦急等待中终于迎来了这个好消息,心中的大石瞬间落地。她将喜讯告知皇帝,整个京城顿时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欢呼雀跃,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在边境,大楚军队经过短暂的休整后,士气大振。萧逸风深知,北燕此次吃了大亏,短时间内应该不敢再轻易进犯,但边境防御仍不能松懈。他一边加强边境的防御工事,一边对军队进行重新整编和训练,以防北燕再次来袭。
而那些投降的北燕士兵,萧逸风并没有为难他们。他深知,战争受苦的终究是百姓。在对这些俘虏进行一番安抚和教育后,萧逸风下令将他们释放回国,希望以此传达大楚爱好和平的意愿,同时也彰显大国的气度。
数日后,萧逸风率领军队凯旋而归。京城百姓夹道欢迎,欢呼声震耳欲聋。皇帝亲自出城迎接,对萧逸风及众将士的英勇表现大加赞赏,并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
在庆功宴上,皇帝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对萧逸风和楚璃进行了嘉奖。“贤王此次在边境力挽狂澜,多次击退北燕进犯,又识破敌人阴谋,歼灭偷袭之敌,实乃我大楚的栋梁之材。楚璃姑娘虽为女流之辈,但在京城协助调查叛国势力,屡立奇功,巾帼不让须眉。朕决定,封贤王为护国亲王,楚璃姑娘为一品诰命夫人。”皇帝的声音充满了威严与庄重。
京城的庆功宴盛大而奢华,灯火辉煌映照出满朝文武的欢声笑语。萧逸风与楚璃在众人的赞誉声中,接受着无上的荣耀。然而,他们二人心中都明白,大楚虽暂时击退北燕、平定内乱,但局势远未真正安稳。
庆功宴结束后,萧逸风回到王府,还未来得及休息,便有密探来报。密探单膝跪地,神色凝重道:“王爷,据我们暗中查探,北燕虽在边境受挫,但并未放弃对大楚的图谋。他们正在与西域的一些小部落秘密接触,似乎在谋划着新的联合行动。”
萧逸风听闻,脸色瞬间变得严峻起来。北燕若与西域部落勾结,大楚必将面临更为复杂的外部威胁。西域部落擅长骑射,且地形复杂,若他们与北燕前后夹击,大楚边境防线压力倍增。
与此同时,楚璃在尚书府中也收到了令人不安的消息。她的心腹丫鬟匆匆走进房间,低声说道:“小姐,府中近日总有一些奇怪的人在附近徘徊。而且,朝堂上有些官员对您和王爷此次立下大功,似乎心怀不满,私下里常有抱怨之词。”
楚璃微微皱眉,心中思索着其中的利害关系。朝堂向来是权力斗争的漩涡,她与萧逸风在短时间内立下赫赫战功,难免会引起一些人的嫉妒和忌惮。这些心怀不满的官员,极有可能成为大楚内部新的不稳定因素。
萧逸风深知局势紧迫,连夜召集亲信将领,在王府密室中商议对策。“北燕与西域部落勾结之事,不得不防。我们需尽快加强边境各关卡的防御,增派斥候,密切关注他们的动向。”萧逸风目光坚定地说道。
一位将领起身说道:“王爷,边境防御加强虽为重中之重,但朝中那些心怀异心的官员,也不可掉以轻心。若他们在内部捣乱,与外敌呼应,后果不堪设想。”
萧逸风微微点头:“你所言极是。我们一方面要应对外部威胁,另一方面也要设法稳住朝堂局势。”
商议许久后,众人终于制定出初步应对策略。萧逸风决定明日进宫面圣,将北燕与西域部落勾结的情报以及朝堂潜在危机告知皇帝,请求皇帝恩准在边境增兵设防,并对朝堂进行整顿。
而楚璃这边,也决定利用自己在京城的人脉关系,深入调查那些心怀不满官员的背景和动向,只有提前掌握他们的谋划,才能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