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锦一事做成之后。
徐州便又开始安排制作竹纸的事情。
他曾在后世看过一些网络上的文献。
古代几个竹纸制作的地点,分别是四川夹江,浙江富阳。
浙江宋时曾经被称作临安府。
也就是现代的杭州,宋时也叫做杭州府,后被改为临安府。
四川宋时叫做潼川府。
治所在郪县,即现在的四川三台县。
这两个地方,都是以制作竹纸而出名。
但是杭州府的竹纸制作竹纸,是用了稻谷的杆子,而潼川府制作的竹纸,则是采了山上的竹子,断青,划成细条,削皮,拷白,浸泡,断料,浆料,入镬,煮料,出镬,翻摊,磨料,打浆,捞纸,晾纸,捡验等几十道工序制作而成。
所以宋时制作一张竹纸也不容易。
徐州派去了坊工,用时半年多才学会了回来,之后,便修建了竹纸的官坊制作坊,平江府辖区里没有竹子也很多。
很快官坊的竹纸制作坊,便开始运作起来。
徐州在竹纸的制作坊里,也看了几天,也感觉到了古代制作竹纸工坊业的不易,大都是手工作业,坊工很累,也很辛苦。
于是他便吩咐官坊负责做他们伙食的灶房,增加了他们的伙食的营养,量。
每过7天便给他们的灶食的莱食中,加一些豚肉类的菜肴补养,一个月给补充大概四次。
这样那些制作竹纸的坊工,身体方面得到了一些豚肉类的补充,制作竹纸的生产量,也会跟上去。
为了不让他们这些竹纸制作工的身体太累,以至于拖垮气力,徐州又安排管理竹纸制作坊的主事,安排他们这些制作竹纸的坊工,每个月轮流歇息两天,以不至于让他们因为制作竹纸的生产活计太累,生了病什么的。
所以,因为知道。
徐州对这些竹纸制作坊的坊工们,还是挺照顾的。
同样的制作出来的竹纸。
大部分都送去了上京。
由上京宫里官中的纸墨管理司,按例再分派到宫里几处,及上京的各个衙门。
当然,除了上奉上京大明府的宫中管理司之外,这边平江府也是可以留下一些,但是竹纸只能在官府指定的书坊里售卖,并且价钱不低。
但是总归是让竹纸,在平江府的辖区内也得到了流通。
也让平江府辖区里的人方便,用到了便宜的竹纸。
所以平江府的士子文人们,无不感激徐州。
而且,官学里的学子,也可以多一些使用到竹纸。
之后,徐州便开始,让州府的负责记录编撰的吏官,利用这些方便使用的竹纸,开始编辑州志,以及记录这些年来,平江府州府官坊的制作发展史,农事,禽业,果树种植业的发展史,以留给后人借鉴。
多年以后,这些记录编撰也留在平江府州衙官署的录库中保存,也给以后很多前来上任的下一任知州,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当然,徐州留下这些东西,就是为了让后来上任的知州懂得这些东西,以免得之前这些宝贵经验,失去了记录,让后人无迹可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