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畔,晨曦微露,晨雾犹如轻纱一般缓缓散去。轻柔的江风吹拂而来,带来了丝丝缕缕的凉意,让人不禁感到心旷神怡。
朱由榔身姿挺拔地站立于旗舰的船头甲板之上,他那深邃而锐利的目光极目远眺。眼前,一片开阔无垠的江面宛如一条洁白的练带,蜿蜒曲折地伸向远方。江水奔腾不息,波光粼粼,仿佛与天际相连,其尽头处似乎能够触摸到长江那雄伟壮丽的身影。
这支庞大的船队浩浩荡荡地行驶在江面上,气势磅礴。其中,有威武雄壮的军舰破浪前行,舰船上彩旗飘扬;有满载货物的商船紧随其后,船舱内堆满了各种物资和珍宝;还有行政机关随行的官员们所乘坐的船只,它们井然有序地排列在船队之中。水面上,军旗猎猎作响,迎风招展,形成了一道独特而壮观的风景线。
此时此刻,万籁俱寂,唯有那划船的桨叶拍击江水发出的声音,如同激昂的战鼓声一般,响彻云霄。这一声声清脆有力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又好似在为这次伟大的征程奏响豪迈的乐章。
“轻舟已过万重山!”朱由榔手扶着船舷,心中感慨万千。他身上穿着那件象征着帝王权威的华丽龙袍,腰间佩戴的玉佩随着身体的轻微晃动而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使得他整个人看上去比平日里更显威严庄重。站在一旁的彭瑜微微颔首一笑,接口说道:“陛下的鸿图大业如今正扬帆起航,就连这滔滔不绝的长江之水,似乎也在为我大明王朝的崛起而欢欣鼓舞呢。”
朱由榔微微颔首,表示认可,然后缓缓转过身去,目光慈爱地凝视着身后的太子朱慈煊。他那饱经风霜的面庞此刻显得格外庄重而严肃,声音低沉却充满力量地说道:“慈煊啊,一定要牢牢记住此时此刻。我们从金沙江扬帆启航,其目的就是为了重新回到我大明先祖所在的圣地——南京。这广袤无垠的万里河山,正等待着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收复和治理。”
朱慈煊双眼饱含着激动的泪水,他神情凝重、身姿笔直地向着父亲深深一躬,语气坚定而有力地回应道:“儿臣必定会将陛下您的谆谆教诲铭刻于心!这片壮丽的江山,终究会重新回归到大明的怀抱。”
朱由榔轻轻摆了摆手,语重心长地纠正道:“不只是归于我大明,更是要归于汉人。因为归于汉人的意义,远比仅仅归于我大明更为深远重大。历经沧桑变迁,这天下终于即将迎来真正的物归原主之时了。”
就在这时,原本分散站立在船舷两侧的一众老臣们听到这番话后,纷纷快步围拢过来。其中,那位头发花白、面容憔悴但眼神依然矍铄的财政部长王?,不禁双目微红,眼眶起来。
他长长地叹了口气,感慨万千地说道:“回想差不多整整一年之前,微臣等人还过着四处逃亡、颠沛流离的日子,那时根本连一丝一毫的希望都不敢存有啊。然而时至今日,谁能料到竟会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所有的一切成就,全赖陛下您英明神武、力挽狂澜,堪称当之无愧的中兴之主啊!”
“是啊,”一位老将感慨道,“当年我们一边抵抗清军一边护送陛下南逃,那时哪敢想还能打回南京!如今江山重整,真如梦一般。”
官员们纷纷点头,不少人已泪湿衣襟。
当庞大的船队缓缓靠近南京码头时,远远望去,只见岸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人群如潮水般涌动,一眼望不到尽头。男女老少皆纷纷走出家门,扶老携幼,满怀期待地守候在道路两旁,翘首以盼。
为了迎接尊贵的天子归来,整个城市都被精心装扮一新。黄土铺满了宽阔的街道,仿佛一条金色的绸带蜿蜒伸展;清澈的净水均匀地洒落在路面上,让空气弥漫着清新宜人的气息。街道两侧整齐地摆放着精美的香案,上面供奉着香果鲜花和袅袅升起的香烟。
人们怀着虔诚的心,手捧着古朴的香炉,恭敬地跪地焚香叩拜。那场面庄严肃穆,令人动容。在震耳欲聋的钟鼓齐鸣声中,朱由榔身着华丽的龙袍,气宇轩昂地率领着一众文武百官稳步走下龙船。紧随其后的,是浩浩荡荡的天子仪仗队,旌旗飘扬,金瓜钺斧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悠扬激昂的乐声骤然响起,如同一股洪流奔腾而过,瞬间席卷了整个南京城。大明国歌——《龙的传人》那熟悉而豪迈的旋律在空中激荡回响:“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的名字叫汉人……崇祯十七年的一个夜,巨变前夕的深夜里……”
“枪炮声敲碎了宁静夜,四面楚歌是姑息的剑。”这一句歌词犹如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每个人的心头,让人不禁回想起那段动荡不安的岁月。
“多少年炮声仍隆隆?多少年又是多少年?”歌声中透露出无尽的沧桑与感慨,也唤起了百姓心中那份对和平与安宁的深深渴望。
起初只是少数人轻声哼唱,但很快便如同星火燎原一般蔓延开来。越来越多的百姓情不自禁地加入到合唱的行列当中,他们用真挚的情感唱出心中的呐喊。一时间,歌声此起彼伏,在大街小巷中交织成一片雄浑壮阔的乐章,直冲九霄云外。
朱由榔走在净土铺就的道路上,听着这熟悉而充满希望的乐曲,目光沉稳中带着一丝柔和。他低声道:“大明气数未尽,有这些百姓,朕又何愁不能一统天下?”
随行的行政院首相彭瑜说道:“陛下,南京百姓久盼今日。陛下还都,应天终复,民心已归!”
入城仪式过后,朱由榔没有直接回宫,而是亲自前往南京城外的明孝陵,祭奠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他换上素袍,在黄土铺地的孝陵卫大门前肃立。文武百官随行跪拜,军队列阵庄严肃穆。
龙椅被人抬至陵前,这张曾跟随朱由榔一路辗转的龙椅,如今终于回到了南京城。朱由榔轻轻触摸椅背,仿佛触及了大明的血脉传承。他俯身叩首,眼中微有泪光:“太祖高皇帝在天之灵,今日子孙不负所托,大明重归应天。望列祖列宗见证,朕必不负天下万民所托,复汉家之盛世。”
礼官高声吟唱祷文,钟声三响,朱由榔起身,带领群臣行三叩九拜之礼。
祭祖之后,朱由榔一行人浩浩荡荡回到南京皇宫。百姓夹道欢呼,南京城内万民齐聚,爆竹声响彻云霄。
站在金銮殿上,朱由榔遥望满城的红灯笼,耳中回荡着百姓的欢呼声。他深吸一口气,抬头望向天空,仿佛看见了那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触手可及。他缓缓坐上龙椅,看着台下激动的群臣,张开了嘴,半晌也说不出话,最后沉声说道:
“回家了。”
殿内众臣齐呼万岁,声震殿宇,响彻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