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2年三月,大明海军联合舰队驶入钦州防城港外的广阔海域。平静的海面因舰队的推进而逐渐激荡起层层涟漪。舰队的核心,是一艘艘蒸汽驱动的战舰,船身由钢骨架与木板混合而成,外表披覆着黑绿色的防水漆,在阳光下泛着寒光。舰船上悬挂着新的大明国旗——一面以金龙盘绕赤日为图案的旌旗,与之并列的是旧时的龙旗,象征着大明皇权的延续与复兴。
防城港岸边,满清水师早已严阵以待。数十艘战舰排列成防线,沿岸炮台上火炮齐备,杀气腾腾。清军统领白崇正站在岸边,冷眼注视远方驶来的舰队。他虽听闻大明复国的消息,却不曾料到,复国的海军竟如此精良。
“传令!全军准备,海战将至!”白崇正挥手下令,清军炮台纷纷调整方向,瞄准即将靠近的明军舰队。
“全舰注意!目标:清军炮台,火力压制!”海军总指挥孙激浪站在旗舰“定海”号的船头,振臂高呼。他的声音在海风中掷地有声,舰队内的士兵们精神振奋。
“是!将军!”炮手迅速装填,测距,瞄准,蒸汽舰的火炮齐发,炮弹带着尖啸撕裂空气,直扑岸边的清军炮台。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后,清军炮台周围的沙地腾起滚滚浓烟。
与此同时,海军陆战队登上小型登陆艇,划破海浪,向着防城港的滩涂逼近。他们的军装紧身贴体,深色的军服与滩涂上泥泞的沙地融为一体,头盔上绘有金色的小型龙纹标志,彰显着明军的威严。
“陆战队准备!抢滩登陆,掩护陆军!”海军陆战队指挥官陈平波立于登陆艇最前方,他一手握刀,一手指向远方的岸滩,声音充满杀意。
小批量的明军陆战队士兵先行登陆,脚踩滩涂,快速布置阵地,用随身携带的轻型火炮与步枪压制清军反击。清军试图从山林中迂回包抄,却被舰船上的大口径火炮精准轰击,数处山林起火,滚滚浓烟与烈焰将天幕染成深红色。
“杨疏海!别愣着,拿上武器,跟上!”一个陆战队的老兵拉着年轻的杨疏海从登陆艇上跃下,脚踩进泥泞的滩涂中。年仅16岁的杨疏海,脸上写满了紧张与兴奋。他背着一把步枪,手里握着一把指挥刀,稚嫩的脸庞上却是视死如归的神情。
“是,长官!”他深吸一口气,跟在老兵后面,踩着泥泞快速向前冲去。他的步伐略显凌乱,但目光坚定,仿佛在这场战斗中找到了属于自已的意义。
陈平波挥刀砍下一名试图突袭的清军士兵,转头看到杨疏海跟在后方,不禁喊道:“杨小子!别给我掉队,战场上没人管你的江湖义气,活着才是硬道理!”
杨疏海用力点头,大声答道:“是!将军!”
他的声音在炮火轰鸣中显得微弱,却在身旁的士兵耳中异常清晰,像是一块稳固的基石,让那些新兵的恐惧被一丝希望取代。老兵们拍了拍他的肩膀,没有多言,他们知道,这个稚嫩的小子已经开始蜕变。
杨疏海随队继续向滩涂深处推进。前方是一片散布着烧焦树木的高地,浓烟从地面弥漫开来,带着硝烟与血腥的气息。清军的零星抵抗仍在继续,一阵急促的枪声从高地上传来,明军不得不停下脚步,隐蔽在沙坑和岩石后,寻求掩护。
“敌人占据了高地!”陈平波眉头紧锁,观察了一会儿高地上的清军阵地后,转头对身旁的士兵说道,“如果不把那里清理干净,后续部队很难推进。杨疏海,带几个人绕过去,给我把他们的指挥官抓下来!”
杨疏海猛然一怔,没想到自已会被点名。他深吸了一口气,硬着头皮回答:“是,长官!”
此时,高地上的清军士兵正在匆忙地布防。他们的指挥官,一个名叫张启安的把总,身穿皂色官服,脚蹬厚重的长靴,正来回踱步,神情焦急。他的头发散乱,脸上布满了汗珠,显然是刚从城里赶来还未梳洗。
“快!把火炮调过来!”张启安一边喊着,一边看向远处的滩涂。他本以为大明军队不过是一支溃兵,哪知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尤其是那些新式火炮,几乎摧毁了岸边所有的防御工事。
一名亲兵跑了过来,气喘吁吁地报告:“把总大人,炮兵还在赶路,步兵阵地也还没完全布好!”
张启安愤怒地踢翻了脚边的一块石头,咆哮道:“这些废物!你们以为明军是来走亲戚的吗?都给我快点!”
清军士兵们面露恐慌,他们中大多数是从钦州城里匆忙召集起来的,本来在茶楼里喝酒、听戏,甚至还有人在赌场摸牌。听到明军来袭后,他们还带着几分不屑,直到亲眼目睹那黑绿色的士兵潮水般涌上岸滩,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快快快!列队,拿武器,准备开火!”一名小头目一边喊,一边把喝得半醉的士兵从地上踹起来。
高地上的清军士兵或许装备尚可,但他们的士气已经在混乱中崩塌了大半。他们望着远处步步逼近的明军,心中恐惧如潮水般涌来。
杨疏海带着几名士兵,从侧翼悄悄绕到了高地后方。他们压低身子,小心翼翼地穿过烧焦的树林和岩石,尽量不发出任何声音。
“疏海,咱们能行吗?”身后的一个士兵低声问,语气里带着几分动摇。
“一定能行。”杨疏海咬着牙,压低声音答道。他握紧手中的步枪,心跳如雷鼓般敲击着胸膛。但他知道,失败的代价不仅是自已的性命,还有战友们的安全,以及明军的整体战局。
终于,他们绕到高地后方,发现清军的指挥官张启安正在一块巨石旁指挥部队。杨疏海屏住呼吸,悄悄靠近。他回头打了个手势,示意身后的士兵散开包抄。
张启安正举着一把指挥刀指挥炮兵布置,毫无防备。他刚转过身,就听到耳后传来低沉的声音:“别动!”
杨疏海用枪顶住了他的后背,同时一把匕首抵住了他的腰间。他低声命令:“把刀放下,别喊。”
张启安脸色煞白,缓缓松开手,指挥刀掉在地上。他转头看了杨疏海一眼,嘴唇动了动,却没说出话来。
“绑了他!”杨疏海朝身后的士兵招手,几个人迅速上前,用绳索将张启安捆住。
清军士兵见指挥官被俘,阵地上的士气迅速崩溃。有的士兵直接丢掉武器开始逃跑,有的试图反抗,却在明军的火力压制下毫无还手之力。
随着张启安被俘,高地上的清军阵地彻底失去了指挥,明军趁机发起冲锋。杨疏海带着俘虏回到明军阵地,他的身影在火光和硝烟中显得尤为坚定。陈平波见状,哈哈大笑:“好小子!竟然真把敌将抓回来了!”
杨疏海喘着粗气,脸上露出难以掩饰的兴奋。他抹了一把脸上的泥水,站得笔直,答道:“这是我们明军的胜利,也是所有兄弟们的努力!”
“你记住,你今天立下了大功!回去之后,我要向皇上亲自为你请功!”陈平波拍了拍他的肩膀,眼中充满了赞许。
清军的溃败如潮水般蔓延。他们原本寄希望于高地防守,但随着张启安被俘,整个阵线瞬间土崩瓦解。滩涂上,明军的黑绿色身影不断向前推进,枪炮声渐渐远去。
钦州滩涂上的胜利,不仅是一场海战的终结,更是一场复国战争的缩影。而杨疏海,这个从未见过大场面的少年,也在这片血与火的战场上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明军战士。
经过数小时的激战,满清水师的战舰被彻底摧毁,岸边的清军炮台尽数哑火。陆军随即登岸,三万士兵在海军的掩护下陆续上岸。这些士兵中,有三分之二是缅甸人混编,他们的肤色与语言虽与汉族士兵不同,但基本的汉语作战指令是明白的,在大明旗帜下,他们的步伐整齐,战斗意志高昂。
明军迅速建立前沿阵地,向钦州深入推进。朱由榔赐予的新式军装不仅提升了战士们的士气,也让他们在战场上更显威严。黑绿色的制服配上锋利的刺刀,在烟火缭绕的战场中宛若来自地狱的修罗。
完成钦州的作战后,明军海军舰队迅速向东南方向驶去,目标直指海南的海口港。此地的清军守备薄弱,仅靠少量驻军与民团防守。明军舰队在海口港外停泊,海军陆战队抢先登陆。
“海南这块地方,就交给我们陆战队了!”陈平波立于登陆艇最前方,拔刀高呼。
“陆战队!冲锋!”伴随着他的命令,登陆艇如利箭般冲向岸边,士兵们纷纷跳入浅滩,举枪向清军开火。
战斗持续到傍晚,明军陆战队成功攻占海口。清军守军大多溃败,部分投降。士兵们在落日的余晖中高举大明旗帜,站在海口的城墙上欢呼胜利。
钦州与海南的成功登陆,为明军下一步从西南沿海地区方向进攻内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朱由榔在云南接到前线的捷报后,欣慰地对身边的将领说道:“今日之胜,非我一人之功,而是万民之力。大明的江山,必将重新光耀四方!”
火光映照下,钦州与海南的海面波澜壮阔,明军舰队与新式军装的士兵成为这片土地上的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