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缅甸开始复国
明末从缅甸开始复国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明末从缅甸开始复国 > 第58章 大刀阔斧

第58章 大刀阔斧

加入书架
书名:
明末从缅甸开始复国
作者:
年轻油条明先生
本章字数:
6434
更新时间:
2024-11-26

三天后,巫礼扬带着教育部的详细规划再次来到议政厅。这次,议政厅中还多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云南地方官员代表,陈骧。这位陈骧原本是云南本地的举人,因为在地方善于办学,被朝廷委任协助教育改革。

巫礼扬一边展开规划图,一边向朱由榔汇报:“陛下,臣已依据各县人口分布,划分出云南现阶段适合建立义学的地点,共计三十六所。这些义学以原有的宗族学堂为基础改建,同时配备朝廷选调来的师资力量。此外,义学课程设定以基础识字、算术为主,辅以基本的农学与教育,旨在短时间内培养出有实用知识的百姓。”

朱由榔点了点头:“很好,朕就是要让每个孩子都能读书。陈骧,你是本地官员,对此有何看法?”

陈骧略显激动地站起身,深深作揖:“陛下圣明!云南地处偏远,百姓愚昧已久,多年来虽有宗族学堂,但大多只教授家族内部子弟,普通人家根本无缘读书。若能普及义学,不仅能让百姓开化,更能为朝廷培养大量有用之才。”

朱由榔微微一笑,语气中多了几分庄重:“不错,云南百姓虽困于山野,但只要给他们机会,就能改变命运。朕这一代,哪怕穷尽国库,也要让孩子们读书。巫礼扬,这些义学需多久能够建成?”

“陛下,义学改建工程已开始动工,半年内便可投入使用。但师资调配仍是难题,我们这边招聘了不少从沦陷区逃过来的先生,不过他们远离家乡,必定有所顾虑。”

朱由榔沉思片刻,随即拍案道:“先生们远来辛苦,朝廷需以优厚待遇相迎。他们家眷若愿随行,朝廷代为安排住处,并给予搬迁补贴。同时,凡在云南义学任教三年以上者,可全退其本人或者其一人亲属50亩以下土地三年赋税,并且有机会调任地方官员。”

巫礼扬拱手道:“陛下仁德,臣这就去安排。”

朱由榔转向陈骧:“义务教育初推,地方必有阻力,尤其是士绅阶层。你回去后,要做好百姓的思想动员工作,让他们明白这是朝廷为民谋福祉的举措。”

陈骧慷慨答道:“陛下放心,臣必尽力!”

与此同时,财政部部长王?的赋税改革也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在一座宽敞的议事厅中,王?召集了云南地方的几位知府,向他们布置新的税收办法。

“各位大人,新税法的核心,就是摊丁入亩。所有田地,无论地主还是勋贵,只要拥有,都必须依法纳税。”王?的声音掷地有声。

其中一位知府面露难色:“王部堂,这些地主勋贵惯于隐瞒田产,若仅凭地方官员核实,恐怕难以查清。更何况,他们多年来与土司交好,彼此狼狈为奸,这赋税收上来怕是难。”

王?冷笑一声:“朝廷已命令将士绅田产纳入统一登记,凡有隐瞒,一经查实,直接充公!至于不配合者,不必多言,严惩不贷。”

“况且不趁着我们刚回来,快刀斩乱麻难道要继续拖下去,给改革造成更大的阻力?”

一旁的林易接口道:“王部堂说得对。为了这次赋税改革,大明中央银行已做好配合,云南境内的田赋银两可直接送至银行设立的各县分支机构,避免地方截留。届时,所有收入都将直接送往朝廷,再由朝廷下方给你们地方。”

众地方官听闻此言,面色复杂,但不敢再多言。

事实上,朱由榔是打算实现地方自治的,但不是现在。现在的大明处于与满清的国战当中,必须要集中力量办大事。而且朱由榔心目当中的地方自治是将自治权下放到县乡镇,而不是更上级的府省。毕竟大明的省放在西欧就是一个中等体型的国家,实力强劲。朱由榔可不希望看到国家分裂。

当晚,朱由榔召见了彭瑜与林易。三人对赋税改革的后续事宜进行商讨。

朱由榔沉声道:“云南的赋税改革,不仅仅是为了恢复国库,更是朕削弱地方势力的一步棋。地主隐瞒田产,土司盘剥百姓,这些事情朕心里一清二楚。这次,朕要让他们知道,谁才是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

彭瑜微微一笑:“陛下明见。这次通过赋税改革,不仅能摸清地方土地分布,更能为朝廷增加可控的税收来源。未来若想推行其他政策,百姓必然更容易接受。”

朱由榔点了点头,目光坚定:“云南只是开始。这里的政策同样也要在缅甸推行,你们自已看着办反正以后全国都要这么搞。”

随着义务教育和赋税改革逐步推进,朱由榔将目光投向更为复杂的改土归流与清查人口问题。云南地区长期以来为土司割据之地,土司家族的权力根深蒂固,几乎完全掌控了地方百姓的生存和命运。朱由榔深知,若不打破这种结构,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治理。

在一次针对改土归流的会议中,巫礼扬、王?、彭瑜,以及几位五军都督府的将领齐聚一堂。朱由榔坐于那个伴随他一路从本土走到缅甸又回到云南的龙椅之上,环视众人,缓缓开口:

“诸位,云南的问题根子不在百姓,而在这些土司。改土归流势在必行,但朕要的是既能削弱土司势力,又能安抚百姓的方案。谁来讲讲?”

王?第一个站出来:“陛下,臣以为,改土归流需要分步实施。第一步,清查土司治下的户籍,将所有依附土司的百姓登记为大明子民。第二步,允许这些人自主选择是否继续留在土司辖地,若愿意搬迁,则给予安置补贴。第三步,将土司的治权交由朝廷派出的流官,并由朝廷驻军监督。”

朱由榔点了点头,目光投向彭瑜:“你怎么看?”

彭瑜皱眉道:“王部堂此策虽好,但过于温和。臣以为,应主动将土司辖地重新分配,将部分土司的地盘划归愿意移民的汉人。与此同时,可以将云南无地的土著百姓迁入土司的原有地盘,用以削弱土司对其治下土地的掌控。”

五军都督府的一位将领闻言附和:“陛下,土司之所以猖狂,是仗着手中有兵、有地。如果我们将其兵解散,将其地重新划分,他们的威胁自然不复存在。”

朱由榔陷入沉思。他抬手阻止了其他人争论,缓缓说道:“朕不反对用强硬手段,但必须顾及百姓情绪。这些土人百姓长期以来受土司压迫,本就心怀怨恨。若我们善加利用,这些百姓会成为朕的助力,而非阻力。”

巫礼扬上前一步,低声说道:“陛下,臣以为还是陛下之前提议的掺沙子的方式比较好。将汉人移民与土著百姓混居,并辅以义务教育和赋税改革,使其逐步脱离对土司的依附。与此同时,朝廷派出官员教化土人,用以削弱土司的影响力。”

朱由榔微微颔首:“很好。彭瑜,你负责统筹整个改土归流的计划,王?负责拨款,五军都督府负责清剿不服从命令的土司,确保改土归流的顺利进行。”

三天后,改土归流开始执行。朝廷首先发布告示,宣布所有土司治下的百姓将统一归为大明国民(非具备政治权利公民),并免除三年的田赋。这一政策一经公布,立刻引发了土司家族的强烈不满。

大理城外的一个土司家族大院内,土司头目阿木怒不可遏地拍着桌子:“皇帝这是在夺我们的命根子!百姓户籍都被朝廷抢跑了,我们的田赋收入就要断了!”

他的家臣连忙劝道:“大人息怒,大明朝廷的军队可不是吃素的,现在五军都督府正在清剿各地不服的土司,咱们不能硬来。”

阿木冷笑一声:“不硬来,难道就任由他们剥夺我们的权力?传令下去,集合家兵,准备迎战!”

与此同时,五军都督府的主将方怀正在云南西部调兵遣将。他接到情报,阿木土司准备抵抗朝廷命令,立刻下令全军集结,对阿木土司的辖地发动突袭。

仅仅十天后,阿木土司的大本营被攻破,家兵尽数缴械。朝廷随即宣布将阿木土司的地盘收归国有,并将部分田地分配给迁入的汉人移民。

一位被释放的土著百姓他激动地握住明军士兵的手,说道:“吾皇万岁,多谢朝廷,让我脱离了土司的奴役!如今成了自由人,还能有地种,真是我祖祖辈辈都不敢想的事情!”

另一位从江南沦陷区迁来的汉人移民则在新分配的田地上劳作。他对旁边的云南土著说道:“你我如今都是大明的国民,在你头上不会再有什么土司作威作福了。只要好好种地,咱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在古代历史上,君主王权的集中往往也伴随着普通民众解除了对贵族的人身依附,以及奴隶获得解放而成为自由民。

在议政厅内,朱由榔听着彭瑜的汇报,露出满意的笑容:“改土归流只是一件小事,接下来,朕要彻底清除土司对大明的威胁。义务教育、赋税改革,再加上移民政策,这些措施相辅相成,终将使云南成为朕的稳固后方。”

彭瑜拱手说道:“陛下圣明。只要这一套办法推行得当,云南的局势将大为改观。”

朱由榔点头道:“很好,早就该这么办了,还有缅甸的事情干的怎么样了?那边也不能忘啊。”

“放心吧,陛下,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中。”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