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学文不仅仅是给张家送了一份大礼,给高巧兰那边也送了一份。
不过不是送到她家里,而是送给而来卫生院的院长办公室。
检举信上写了高巧兰利用上班时间偷拿卫生院的东西的事情,相信院长肯定该不会轻饶了。
毕竟现在的东西可都是国家的 ,谁敢往家扒拉,那就是挖社会主义墙角,是要被批判的。
第二天做了半天心理建设的高巧兰根本没想到,自已还有一份“惊喜”没有拆封。
不过这些宋学文已经完全不知道了,事情的结果他已经可以预见,所以并没有再关注。
他现在挤在一个绿皮火车里,从他们市坐火车到要去的地方至少要两天两夜。
张国强估计找了关系,所以给他买了一张卧铺票,要知道其他知青下乡几乎都是座位票,硬卧票必须搭上关系才能买到。
这也就是为什么宋学文会送了张家这么多东西,这次他走的急,张国强确实出力不少。
虽然没带多少东西,但是宋学文也拿了一个拎包装装样子,实际上里面就几件衣服,轻飘飘的。
只有吃饭更不用担心,商场里的最上面两层全部都是餐馆,他甚至可以在商场里面煮好吃好了再出来。
火车发出“况且况且”的巨大声响,车轮与铁轨摩擦,喷吐出阵阵白色的蒸汽,伴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缓缓驶入站台。
车厢里的人们开始骚动起来,纷纷起身拿行李,准备下车。
宋学文也站了起来,从行李架上取下自已的帆布拎包,又背上背包,跟着人流缓缓向车门移动。
车厢里弥漫着各种气味,汗味、烟味,还有食物的味道,混杂在一起,让人有些窒息。
终于,他挤到了车门,车门打开,一股冷风夹杂着煤烟的味道扑面而来。
他深吸了一口气,踏上了站台。
站台上人头攒动,叫喊声、汽笛声交织在一起,一片嘈杂。
宋学文环顾四周,寻找着接站的人,远处一个穿着中山装的中年干事,身材瘦高,手里举着一个牌子,上面用毛笔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知青报到点。
他心中一喜,快步往那个方向走去,“你好,同志,我是来报到的知青。”
“你好,可以先在一边等待着,咱们需要把所有人都接到。”中年干事对宋学文点头。
这批来的知青有点多,他必须要把所有的知青都接到。
这个干事身边已经站了不少的人,男男女女,每个人脸上都是青春洋溢,不过可能因为是坐了长时间的火车,所以状态看上去有些蔫。
宋学文也就是扫了一眼,他太清楚,别看这些人现在好像热情,但是不到一个月肯定就受不了乡下的生活。
“同志,你是哪里人?”一个扎着两条麻花辫的女孩,脸蛋红扑扑的,像熟透的苹果,好奇的看着宋学文。
“江城的。”宋学文对她点下头。
“我和田媛都是是豫省来的。”女孩指着身边站着的另外一个短发女知青,“我叫陈芳。”
这女孩明显很开朗,她又帮宋学文介绍另外站在旁边的两个男人,“戴眼镜的,叫林东升,是海市人;身材魁梧的这个,叫庄虎,是北省人。”
“我们刚好坐在一个车厢里了,所以之前就认识了。”陈芳快言快语,声音清脆。
宋学文和众人打了招呼,介绍了自已的名字。
林东升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声音低沉地说:“也不知道乡下的生活怎么样,我听说那里条件很艰苦,也不知道能不能适应。”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和不安。
他有这样的担心不可厚非,毕竟现在下乡已经不像一开始了,现在来下乡的,基本没几个是自愿的,都是被街道按着头送过来的。
从林东升的穿着来看,就知道是个家庭条件不差的,肯定不愿意下乡,所以有这样的顾虑很正常。
和他相反的是庄虎,他刻意挺了挺胸脯,胸前的口袋上别着一枚毛主席像章。
他紧握着拳头,大声说道:“怕什么!我们是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下去!”
本身他长得就高大,声音也是洪亮,这话一出,很多人都往他这边看过来。
“说得没错,咱们过来就是帮助农民朋友建设的,再苦再累咱们也不怕!”
当即就有人响应庄虎的话,很多人都像是打鸡血一样。
这也算是现在的时代特征,不可否认,很多人,也确实是抱着崇高的理想。
不过现实很快就会教会他们做人。
宋学文瞥了一眼林东升的脸色,果然,变得格外不好看。
看着在人群中侃侃而谈的庄虎,宋学文忍不住轻轻摇头。
他是高调了,但是明显让人觉得林东升思想境界似乎不够。
不过宋学文和他们都不熟悉,所以并没有开口说话。
对于这群激情澎湃的人,干事也只是清点人数,并没有制止。
这样的事情他见的多了,等半年后,若是这一批人再能喊出这样的口号,他算是真正的佩服。
很快,干事高喊了一声,“现在点名!听到名字的喊声到,我来对下人。”
现场乱糟糟的,干事连着喊了几遍,嗓子都喊哑了,这才算开始正式点名。
每个叫到名字的,后面紧跟着就是他们要去的村子。
宋学文听到自已名字后面是东风公社的红旗大队李家沟,而刚才认识的林东升和庄虎和他在同一个知青点。
只有热情打招呼的陈芳和田媛虽然也在红旗大队,不过却跟他们不在一个村子,而是在刘家村。
点完名,干事带着一群人大包小包的呼啦啦的往外走,很快就看到了等在火车站外面的一群人。
“这是你们每个大队的大队长,你们属于哪个大队的,就到哪个大队长身边去。”
干事终于把人都交出去,松了口气。
宋学文不动声色的递了根烟过去,刚才已经知道,这个干事叫罗忠奇,是公社的一名干事,“同志,咱们公社这边是不是就只有一个供销社?”
喊道嗓子都哑了的罗忠奇刚灌了一口水,就看到宋学文递过来的烟,居然还是一根华子。
罗忠奇眼睛一亮,看到眼前还是乱糟糟的,直接接了过来点上,“对,咱们东风公社只有一个供销社,所以想买什么东西就比较紧俏。”
“平时东西都不太好买。”罗忠奇感叹了一句 ,“咱们这个公社的人算比较多的,要是赶上什么节日,更是一点东西都不剩。”
其实不仅仅是东风公社是这样,其他地方也是如此。
现在哪里不缺物资?衣食住行,样样都缺。
宋学文心里有了底,笑了下,“若是这样,还是要让家里这边多寄一些。”
“家里若是能给你提供帮助当然是最好的。”大概是抽了宋学文一支烟的艳骨,罗忠奇意有所指的说道:“很多人都是一个月都撑不下去,其实要真的不缺那口吃的,干个基础分就行。”
所谓的基础分,就是每个生产队下发的,每个人必须完成的工分情况。
在乡下,工分才是决定能分多少粮食的硬通货,很多知青在乡下为什么吃不饱?还不是干活不如村里人,没有工分闹得。
没有那么多工分,就没有那么多粮食,吃不饱,更加干不动,这就是恶性循环。
宋学文听到叫了自已名字,笑着又塞了一把水果糖到罗忠奇手中,“罗干事,那我先过去了,回头有机会咱们再聊。”
泛着甜味的糖纸让罗忠奇低下头,刚才宋学文那一把塞得最少有十几颗,这糖果一看看就是上档次的那种,和他们供销社卖的完全不一样。
罗忠奇下意识的将糖果塞到口袋,看到周围的人都没看到这边,这才松了口气,心里也泛起了喜悦。
这趟差事很多人都不愿意干,主要是这接知青的工作实在太过繁琐,所以干脆就交给年轻一点的人去做。
这次要不是年轻人都被派出去了,也不会让他跑一趟。
没想到跑的这一趟居然有意外之喜,家里孩子肯定喜欢这些糖果。
现在的糖票很少,所以能买到的糖果就有限,加上这糖果的价格也不便宜,所以孩子都可馋这一口。
别人家他是不知道,但是他家孩子已经将近快一年没吃过糖果了。
宋学文是吧?看来这个知青手里有点东西,罗忠奇暗自点头。
红旗大队的大队长是个中年汉子,黝黑的皮肤,腰上系了一条腰带,一根长烟斗插在腰间,典型的西北这个地方的地地道道的汉子。
“我叫李长河,是东风大队的大队长,我刚才点到名字的人跟我走。”
李长河干事情很利索,也不磨叽,点完了人明和罗忠奇招呼一声,就带了一群人呼啦啦的走了。
红旗大队算是比较条件比较好的一个大队,所以他们大队有一辆拖拉机。
一共二十多个知青把行李丢在车斗里,最后见缝插针的坐进去。
开拖拉机的是一位年轻小伙,看到李长河带着人过来,赶紧招呼了一声。
李长河点点头,“回吧,把人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放下去。”
“好的,大队长。”
虽然有车坐,不用两条腿走是一件比较幸福的事情,但是这一路颠簸的每个人都是脸色发青。
宋学文觉得自已屁股都要被颠碎了,知道这个时候路不好,比较难走,但是没想到会这么难走。
一路抓着拖拉机斗边缘的手都震麻了。
随着车上的人越来越少,宋学文和林东升、庄虎以及其他两个女知青是最后一批下车的。
他们几个男人还好,两个女知青下车的时候,腿软的差点没摔倒。
还好相互搀扶了下,才不至于倒在地上。
“李家沟也是东风大队所在的地方。”李长河扫了几个知青一眼,抽了一口旱烟袋,“你们几个跟我来吧,小六,你回大队还车,顺便把村长叫到知青点来。”
小六应了一声,赶紧把拖拉机往大队部开。
“知青点在村子的最东面,现在住了十几个人。”李长河简单的说了下,又继续瞅着烟袋,没有再说话。
也就是因为他也在李家沟,所以才会多说两句,按照道理来说,都是村长给这些知青们安排。
李长河先带着人到了知青点,用烟袋敲了敲门,“出来几个人。”
现在已经是下工的点,知青点的人正在等着做饭。
听到李长河的声音,里面赶紧走出来一个男人,“大队长,今儿怎么有空过来了?”
“这是你们知青队的男队长,叫钱进。”李长河指着浓眉大眼的男人,又指着跟出来的一个女知青,“这是知青队的女队长,叫李美娟。”
钱进看着新来的几个知青,一脸的为难,“李队长,怎么又来了这么多?知青点的情况您也不是不清楚,这房子,实在有些住不下了。”
不是他想为难新来的知青,大家都是第一次下乡,也不存在什么恩怨。
但是实际上知青点四间睡觉的屋子,一共住了十七个人。
现在知青点有十一个男知青,七个女知青,女知青们还好,身材都比较偏瘦,睡觉 的地方是大通铺,挤挤也就能睡下了。
但是男知青就算再瘦弱也比女知青们占地方,更何况他们是一个大男人挤在两个房间里,真的是一点空都没有了。
刚好李家沟的村长赶了过来,村长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子,也是高高壮壮的,走起路来虎虎生威。
李长河见到村长喊了一声,“李三叔。”
李家沟这个地方都是打着骨头连着筋,一个村里不是叔叔就是伯伯的,多少都带着点亲。
村长叫李东柱,他直接窜到钱进面前,“有困难就克服困难,你们想办法在屋里再搭几个板子,这天还不冷,也能凑合着睡。”
钱进一脸苦瓜脸,说是不冷,但实际上李家沟这边夜里还是有点凉的。
就算搭了板子给他们睡,估计也是会冻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