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头也作为代表出来表态,“两个丫头片子而已,想改什么姓就改什么姓,跟我们杨家没关系!”
杨永德,“改改改,爱跟谁姓跟谁姓,反正都是赔钱货,以后都要嫁人!”
赵大囡:“行,这可是你们说的,以后不管是我还是大丫二丫都跟你们杨家恩断义绝!”
两人结婚时年龄小没正儿八经领结婚证,找村长写了个断亲书,签了字就完事了。
李红艳恶狠狠的呸了一口,“从今天起,我们两家再没有任何来往!你们以后别想来看我孙女!
还有,以后要是让我听到一句,关于我家大囡的坏话,我弄死你们!
大囡,大丫二丫,咱们回家!”
赵大囡还想收拾东西,李红艳直接拉着她就走,“这补丁摞补丁的衣服,有什么好带的,还沾染了杨家人的晦气,不要了!”
一家人气势汹汹的来,气势汹汹的走,直到出了张寨没人了才笑了出来。
小舅:“莎莎,那个寡妇真怀了杨永德的孩子吗?”
刘丽莎耸耸肩,“不知道,也许还真有可能。”
小舅现在对她佩服的五体投地,“这么损的法子,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我们家莎莎真厉害!”
刘丽莎:“……”怎么那么不像在夸她呢。
大姨比较沉着冷静,她问道,“莎莎,你是怎么说服她配合你的?”
刘丽莎两只手指搓了搓,“钞能力!”
二姨赶紧说,“怪不得她那么配合,不过万一她没怀孕,杨家人事后找她算账怎么办?”
刘丽莎问过她,“她说她在村里不止一个姘头,杨家敢动她,她弄死他们……”还说万一已经怀上了,刚好给孩子找个便宜爹……
二姨搂着刘丽莎的肩膀,亲热的说,“二姨真是谢谢你了,你花了多少钱?二姨回去给你。”
“不多,就十块钱。二姨不用跟我这么客气,以前我妈回来都是住你跟大姨家,吃你们的喝你们的,走的时候还连吃带拿……”
李红艳没再说了。
刘丽莎关心起大丫二丫的状态,两个小丫头虽然跟了妈妈,好像也不太开心。
她摸了摸两个小丫头的脑袋,“大丫二丫,你们的妈妈特别的坚强,特别的爱你们,她刚刚是为了能带你们走,才会那样说的,不是真的不想要你们,你们要相信她,知道吗?”
大丫一直绷着的小脸有了松懈,在眼眶打转的眼泪终于掉了下来,“真的吗?妈,你不嫌弃我们是拖油瓶吗?不怕带着我们嫁不出去吗?”
听着孩子的质问,赵大囡泣不成声,“妈不嫌弃,你们都是妈的宝贝,妈不想嫁人,妈只想带着你们好好过日子!以后再也没有人,可以随意打骂你们!”
二丫哇的哭了出来,她还以为爸爸妈妈都不想要她了……
赵大囡感激的看向刘丽莎,她没想到孩子这么小就这么懂事了,要是没有她的解释,她不敢想象,两个孩子以后要怀着怎样忐忑的心情生活……
回到赵家,大姨二姨本来准备做午饭的,二姨父却主动去了厨房,
“莎莎好不容易回来,你们多跟她聊聊天。前阵子地里农忙,你们姐妹俩和卫民也好久没见了。”
李宁德很有眼色的跟二姨父去帮忙。
刘丽莎先把李红英同志带的衣服分给他们,农村人孩子多,衣服鞋子都是大的穿完小的穿,因此他们并不介意这是别人穿过的衣服。
反而很开心,因为刘家人的衣服都是好料子,一般人都穿不起。
二姨特别心满意足,小妹能把这么好的衣服给他们,说明老刘家心里还是把她当自已人的,他们并没有嫌弃李红英的出身低,小妹过得好他们就放心了。
“哎呀,莎莎你这衣服拿来的真及时,你大囡姐和大丫二丫刚好有衣服穿了。
瞧这个小裙子,我都没见过这么鲜艳的颜色,我们大丫二丫也有裙子穿咯。”
刘丽莎又拿出好多吃的用的,都是他们回来前一起去买的。
大姨皱眉,“这得花多少钱?你妈也太不会过日子了,以后再回来,让她不要瞎买东西,城里什么都贵,我们吃喝都不缺。”
刘丽莎看了眼大姨黑沉的脸色,小声替李红英辩解两句,“大姨,我妈现在开早餐店挺赚钱的……”
大姨瞪眼,“有点钱就不得了了?你们姐弟三个都要上学呢,她现在还打麻将吗?要是还敢学些有的没的,我打断她的腿,以后别想认我这个大姐。”
刘丽莎嘟嘴,大姨怎么还是这么凶……
二姨连忙打圆场,“大姐,你尝尝这点心多好吃,小妹知道你喜欢吃甜的,给你买了好多冰糖蜜饯呢。”
小舅也觉得大姐扫兴,“就是,莎莎别听你大姨的,你给小舅买的皮带,小舅喜欢的很!以后睡觉都带上!”
大姨没再说什么了,刘丽莎印象里,大姨一直很少说话,一说话就是凶人……
吃饭时,小舅扯了一个鸡腿放在刘丽莎的碗里,“这是小舅早上特意跑十几里给你买的烧鸡,快尝尝,你小时候最喜欢吃它家的烧鸡了。”
说完又给李宁德扯了一个。
刘丽莎将她碗里的鸡腿分给大丫二丫,李宁德默默把自已的给她。
小舅询问起刘丽莎,“莎莎,你这趟回来有什么事?需要小舅给你帮忙吗?”
刘丽莎将王春花的事,告诉了他们。
二姨:“乖乖,城里还这种稀奇事……”
赵大囡瞪大眼睛,“莎莎,我,我见过王春花大着肚子的样子,她跟我差不多时候生的孩子,当时杨家不愿意让我去医院生,但我是双胞胎,你二姨不放心,硬是把我送去了医院。”
小舅提起这事就生气,“哼,当时杨家人一看是女儿,当场就板脸色,还在医院闹,扭头就走了。医药费还是咱家出的。”
这不巧了吗,人证到齐了,就差物证了。
刘丽莎:“大囡姐,你想好以后怎么办了吗?”
赵大囡有些失落,“只要我妈不赶我走,我就在家种地,我会好好干农活的。”
二姨:“我怎么会赶你走?现在家家户户都有地,粮票吃不完,菜也是现成的,不就是添了三双筷子的事嘛。”
刘丽莎:“……”现在这里连进城打工的概念都没有,九十年代后,才逐渐开始掀起打工潮。
“大囡姐,不能只吃饱饭啊,大丫二丫要上学吧?你不想让她们到火车的目的地去看看吗?”
二姨家几百米外就有一个火车道,小时候刘丽莎来时,赵大囡就经常带她去看火车来回呼啸而过。
刘丽莎记忆里的大囡姐不是这样的,那时的她特别爱笑活泼,眼睛又大又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