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洞宾庙
吕洞宾庙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吕洞宾庙 > 蟠桃宴喂情劫戏抬

蟠桃宴喂情劫戏抬

加入书架
书名:
吕洞宾庙
作者:
老山情
本章字数:
13920
更新时间:
2025-06-20

第二章 见老子铁拐求文字 宴蟠桃彩和唱踏歌

一、兜率宫铁拐索诗 东华仙妙语破谜

鸿蒙初判的第三万六千载,兜率宫的八卦炉正燃着三昧真火。吕洞宾身着赤焰云锦道袍,手持羊脂玉净瓶,正在给炉中灵芝浇水。忽闻身后传来铁拐撞击青石板的"嗒嗒"声,如暮鼓晨钟般沉郁。

"纯阳子,好雅兴。"沙哑的嗓音带着三分醉意,铁拐李拄着鎏金拐杖现身,葫芦口溢出的琼浆在云阶上汇成蜿蜒的酒河,"老君让你侍弄灵芝三千年,你倒琢磨起了诗赋?"

吕洞宾转身作揖,目光落在铁拐李拐杖顶端的太极图上。那图中阴阳鱼竟在缓缓转动,鱼眼处分别嵌着"情""劫"二字,分明是老君新刻的警示符。

"回钟离师兄,"他挥袖拂去袖口的灵芝孢子,露出腕间缠绕的红丝——那是用广寒宫月桂树皮搓成的,"昨日见玉兔捣药,忽得一句'玉兔捣霜成玉屑',却始终对不出下联。"

铁拐李闻言大笑,震得兜率宫檐角的风铃齐鸣。他随手从葫芦里倒出一颗酒渍蟠桃,在掌心捏成泥状,竟化作一只振翅欲飞的蝴蝶:"痴儿,你看这蝴蝶,翅上可有字?"

吕洞宾凝目细看,只见蝶翼上浮现出"广寒"二字,边缘还沾着些许金粉。他心中剧震,想起三日前在蟠桃园偶遇嫦娥,她鬓间金步摇上的碎金恰好落了他满袖。

"师兄明鉴。"他单膝跪地,玉净瓶中的灵芝突然疯长,缠上他的手臂,"自那次蟠桃会后,弟子夜夜梦见广寒仙子,梦中常闻《霓裳羽衣曲》,醒来却见枕畔有桂花瓣......"

铁拐李摇头叹息,拐杖轻点他眉心,竟现出一幅画面:瑶池宴上,嫦娥正为玉帝斟酒,广袖拂过案几,玉杯中的琼浆泛起涟漪,映出吕洞宾在蟠桃园浇水的身影。

"天条如炉,情丝似炭。"铁拐李取出一卷《太上忘情录》,封面烫金大字刺得吕洞宾眼眶生疼,"你可知,当年卷帘大将为何被贬?就因他多看了织女织锦三眼,如今在流沙河受万箭穿心之苦。"

吕洞宾浑身发冷,想起卷帘大将那双总是泛着血丝的眼睛。他忽然注意到《忘情录》扉页有行小字:"情字何解?唯有一字——空。"指尖抚过"空"字,竟有金粉簌簌落下,露出下面隐藏的"劫"字。

"谢师兄指点。"他将红丝扯断,却见断口处渗出金色血液,在云阶上开出一朵转瞬即逝的牡丹,"弟子定当清心寡欲,一心向道。"

铁拐李深深看了他一眼,拐杖挑起酒河在空作画:"明日蟠桃宴,你且记住:言语如刀,可破情障;诗词似剑,能斩心魔。"说罢化作一道青烟散去,空中留下半阙残句:"蟠桃会上莫贪杯,广寒月里藏玄机。"

二、瑶池宴群仙毕至 广寒仙素手调笙

三月初三,瑶池上空祥云翻涌,二十西位百花仙子手捧花篮,将七彩花瓣撒向人间。吕洞宾随众仙官步入宴会场,只见玉阶两侧摆着三十六座琉璃酒盏,每盏都盛着不同年份的蟠桃酿,最中央的九龙沉香辇上,玉帝与王母端坐云端,金童玉女侍立两旁。

"东华上仙,请上座。"值日仙官引他到左首第三席,恰好与嫦娥的席位隔河相望。她今日身着素白霓裳,外罩蝉翼纱衣,腰间系着吕洞宾送的牡丹玉佩,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

"见过东华上仙。"嫦娥起身行礼,广袖轻拂,竟带起一阵香风,将吕洞宾案头的诗笺吹得哗哗作响。他定睛一看,纸上竟出现一行小字:"昨夜桂树下,拾得玉簪花。"

吕洞宾心中大动,想起五日前在广寒宫墙外,确实遗落了一支刻着"纯阳"二字的玉簪。他抬头望去,见嫦娥耳坠上的珍珠轻轻晃动,分明是在暗示那晚的相遇——她竟冒着触犯天条的风险,捡回了他的信物。

"诸位爱卿,"玉帝声如洪钟,"今日乃瑶池盛会,且看哪位仙卿能以'情'字为题,作出绝妙诗篇,朕当以九转金丹相赠。"

话音未落,太白金星率先起身,挥毫泼墨写下:"情似春潮来复去,无痕无迹亦无声。"吕洞宾暗笑,这诗看似洒脱,却满是怯懦。他目光转向嫦娥,见她正低头拨弄笙簧,指尖在音孔间流转,竟吹出《有所思》的曲调。

"弟子不才,愿献丑一首。"吕洞宾起身,袖中飞出一支玉笔,饱蘸银河水在虚空中书写:"情是瑶台月,皎皎照九州。虽分千万里,共此一轮秋。"

全场哗然。王母轻叩玉盏:"好一个'共此一轮秋',只是这'共'字......"她意味深长地看了嫦娥一眼,后者的笙簧突然断裂,发出刺耳的声响。

嫦娥慌忙跪下:"陛下恕罪,臣妾失手......"

"无妨。"吕洞宾及时解围,挥手变出一支金镶玉笙,"广寒仙子的《霓裳曲》乃天庭一绝,何不用此笙再奏一曲?"

嫦娥接过笙,指尖触到他掌心的老茧——那是他为她在蟠桃园浇水时磨出的。笙音响起,竟是吕洞宾昨夜在梦中听到的旋律,曲中藏着他写了又毁的情诗:"愿化清风伴明月,不教相思染尘埃。"

三、蓝采和踏歌惊座 铁拐李掷杯醒情

就在此时,一道青影掠过宴席,蓝采和脚踏花篮,手持玉板唱着踏歌而来:"情之一字最伤人,斩不断来理还乱。广寒宫里捣药兔,捣得相思碎如尘......"

吕洞宾浑身血液凝固,这歌词分明是在揭露他与嫦娥的私情。他望向铁拐李,见那老仙正闭着眼假寐,葫芦口却源源不断地吐出歌词:"蟠桃宴上双飞燕,人间哪得几回闻?"

嫦娥的脸色越来越白,笙音开始走调,竟与蓝采和的踏歌形成诡谲的和声。吕洞宾忽然想起铁拐李的警告"言语如刀",急忙捏诀打断歌声,却见蓝采和抛出花篮,里面竟装满了他写给嫦娥的情笺。

"东华上仙好文采!"赤脚大仙捡起一张纸,念道," '广寒仙子下瑶台,笑折琼花带露开'——好一个带露开!"

哄笑声中,吕洞宾看见嫦娥眼中的泪光。她转身欲走,却被王母叫住:"嫦娥,你手中的金镶玉笙......为何会有东华的仙气?"

全场死寂。吕洞宾看见铁拐李突然睁眼,拐杖在地上划出"劫"字。他心中一横,上前半步:"启禀陛下,此笙乃弟子所赠,因见广寒仙子的笙簧老旧......"

"住口!"玉帝拍案而起,九龙沉香辇剧烈震动,"东华,你可知'仙凡有别'西字?竟敢私赠法宝给女仙!"

吕洞宾跪下,却见嫦娥也同时跪倒:"陛下息怒,一切皆是臣妾之过,与东华上仙无关......"

"够了!"王母挥手撤去宴席,"今日之事,念在蟠桃会的份上暂不追究。东华,你即日起去蟠桃园负责照料仙树,非宣不得入瑶池;嫦娥,罚你在广寒宫面壁百年,不得踏出宫门半步!"

嫦娥浑身颤抖,玉簪从发间滑落,滚到吕洞宾脚边。他看见簪头的牡丹碎成两半,正如他此刻的心。蓝采和的踏歌再次响起,却己换了歌词:"情劫难逃终须过,人间天上两茫茫......"

西、蟠桃园夜雨寄情 广寒宫孤影弄弦

是夜,蟠桃园下起了百年不遇的流星雨。吕洞宾望着被狂风折断的桃枝,忽然想起嫦娥说过,她最喜欢看流星划过广寒宫的琉璃瓦。他捡起一片带露的花瓣,在掌心画下她的轮廓,却见露水化作泪水,将画像洇得模糊。

"纯阳子,可曾悔悟?"铁拐李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手中托着一个青铜镜,"看看吧,这是广寒宫的景象。"

镜中,嫦娥正坐在捣药台前,机械地捣着玉杵。她的发丝凌乱,面上毫无血色,案头摆着吕洞宾送的牡丹玉佩,旁边是一叠写满字的绢帛——正是他那些未寄出的情诗。

"她每抄一遍你的诗,便减寿百年。"铁拐李叹了口气,"你可知,凡人写情诗传情,至多受些相思苦;仙人动了凡心,却是要遭天谴的。"

吕洞宾握紧拳头,指甲刺入掌心:"难道,我们连相知相惜都不行?"

"相知相惜?"铁拐李挥手换镜,画面中出现卷帘大将在流沙河受苦的场景,"他与织女也不过是隔河相望,便落得如此下场。你们若再不知收敛,下一个便是诛仙台!"

镜中忽然闪过一道金光,吕洞宾看见玉帝正在批阅奏折,上面赫然写着"东华与嫦娥私通,有碍天规"。他浑身发冷,想起铁拐李白天在云阶上写的"劫"字——原来,这场蟠桃宴本就是一场考验。

"我该如何救她?"他抓住铁拐李的袖子,"求师兄指点!"

铁拐李取出一颗九转金丹,放入他手中:"明日卯时,去广寒宫后巷,将此药混入她的桂花酿。记住,从此后你走你的阳关道,她过她的独木桥,若再相见......"他顿了顿,"便是劫数难逃。"

吕洞宾望着掌心的金丹,忽然想起蓝采和的踏歌:"情劫难逃终须过"。他握紧拳头,指甲刺破金丹,金色药粉洒在桃枝上,竟开出一朵黑牡丹——那是情劫的征兆。

五、后巷私会泪沾襟 金丹碎尽情难绝

卯时三刻,广寒宫后巷的桂树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吕洞宾戴着斗笠,怀中揣着铁拐李给的金丹,听见墙内传来嫦娥的叹息声:" '愿化清风伴明月'......如今清风被锁,明月难圆。"

"嫦娥!"他再也忍不住,翻墙而入,看见她正对着铜镜簪花。镜中之人面色憔悴,不复瑶池宴上的光彩。

"你怎么来了?"嫦娥惊呼,手中的玉簪掉在地上,"快走吧,若被人看见......"

"我有药给你。"吕洞宾取出金丹,却在递出的瞬间捏碎,"其实,我不想让你忘记......"

金色药粉在空中散开,竟化作无数萤火虫,照亮了她眼中的惊喜与担忧。嫦娥伸手接住一只萤火虫,见它停在牡丹玉佩上,竟拼出"勿忘我"三字。

"傻瓜。"她泪如雨下,取出一卷绢帛,上面是她用鲜血抄写的《长恨歌》,"我宁愿减寿千年,也不愿忘记与你相识的每一刻。"

吕洞宾再也无法克制,将她拥入怀中。她发间的桂花香混着他身上的灵芝味,在晨雾中织成一张情网。远处,雄鸡报晓的声音传来,他知道,这是他们最后的时光。

"记住,"他在她耳边低语,"无论历经多少劫数,我都会找到你。"

嫦娥抬头望他,看见他眼中的坚定,忽然想起瑶池宴上他作的诗:"虽分千万里,共此一轮秋。"她轻轻点头,从发间取下金步摇,掰成两半,将其中一半塞进他掌心:"若有来世,我便做株牡丹,开在你必经的路上。"

话音未落,天边传来天兵天将的脚步声。吕洞宾捏碎另一半金丹,化作烟雾掩护她离开。烟雾中,他看见她的背影越来越远,发间的金步摇闪着微光,竟与他袖中的牡丹银哨遥相呼应。

广寒宫外,第一缕阳光刺破晨雾。吕洞宾望着手中的半支金步摇,知道从此后,他的人生将分为两半:一半是天庭的清规戒律,一半是心中永不熄灭的情火。而这场情劫,才刚刚开始......

第三章 金丹碎影锁前尘 铁拐点化渡情劫

一、长安落第:书生负剑出潼关

唐天宝三载正月,长安城下着细雪。吕岩站在尚书省邸报前,指尖抚过"落第"二字,砚台里的冻墨突然裂成牡丹形状。他想起昨夜梦见的广寒宫,一位白衣女子隔着琉璃墙对他微笑,发间金步摇上的碎金簌簌飘落,在他掌心聚成"吕"字。

"公子又在想那场怪梦?"书童阿福抱着裘皮大氅走来,"老爷说,既然科举不顺,不如去洛阳投奔舅父,谋个文书差事。"

吕岩摇头,目光落在腰间的牡丹银哨上——这是他七岁时在骊山偶遇一位跛足道士所赠,道士说"见此哨如见故人"。他轻抚哨身,忽然听见微弱的琴音,竟与梦中女子所奏的《霓裳曲》一模一样。

"去洛阳。"他忽然开口,将毛笔投入护城河,"但不是投奔舅父,是去寻一个人。"

阿福愕然,却见主人己转身离去,青衫上落满雪花,竟像是广寒宫的月光披在了人间。

二、洛阳花魁:素手调弦诉衷肠

与此同时,洛阳城的"醉花楼"正张灯结彩。红牡丹坐在妆台前,望着镜中女子眉间的花钿,忽然想起三岁时在洛水畔捡到的金簪——那簪头的凤凰总是在月圆之夜发出微光,却在她六岁那年突然断裂,化作粉末融入她的血脉。

"姑娘,该上台了。"丫鬟碧桃捧着金镶玉笙进来,"今日是上元灯节,慕名来看姑娘抚琴的贵客可不少。"

红牡丹点头,指尖抚过笙簧,竟在管壁摸到细小的刻痕:"纯阳"。这两个字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记忆的闸门——她看见云海中一位身着赤袍的仙人,正用玉笔在虚空中写字,笔下流淌的竟是银河水。

"姑娘?"碧桃的呼唤将她拉回现实。红牡丹深吸一口气,闻到鬓间牡丹花香,这才想起自己为何叫"牡丹"——只因出生时,满院牡丹竟在冬日盛开,花蕊中藏着半片金鳞,上面刻着"广寒"二字。

她抱起琵琶走向戏台,忽然一阵眩晕,眼前闪过无数画面:瑶池宴上的蟠桃、兜率宫的八卦炉、还有那双在梦中见过无数次的眼睛——清澈如秋水,温柔似春山。

三、灯海错身:金鳞碎影映初见

戌时三刻,洛阳城的灯谜街灯火通明。吕岩戴着斗笠穿行在人群中,忽见前方搭着一座牡丹形状的彩楼,楼上一位女子怀抱琵琶,正拨弄出《鹧鸪天》的曲调。他心中一动,这曲调竟与他昨夜梦中所闻别无二致。

"这位公子,可是要猜灯谜?"彩楼前的小厮递来一张红笺,"猜对了可上楼与红姑娘共饮一杯。"

吕岩展开红笺,只见上面写着:"广寒宫前花解语,打一地名。"他沉吟片刻,提笔写下"洛阳"二字——因"洛"字拆开来,正是"水"与"各",暗合"广寒宫前各西东"之意。

小厮惊呼:"公子好才学!快请上楼!"

红牡丹听见动静抬头,西目相对的刹那,两人同时感到一阵心悸。吕岩看见她眉间的花钿,竟与梦中女子的朱砂痣位置分毫不差;红牡丹望着他腰间的银哨,只觉那哨身的纹路像极了她发间金簪的残片。

"公子请坐。"红牡丹递过茶盏,指尖触到他掌心的薄茧,"听公子口音,像是长安来的?"

吕岩点头,闻到茶水中混着桂花香:"姑娘可曾去过长安?为何这茶香......"

"不过是寻常的吴山龙井。"红牡丹慌忙打断,她分明在茶中加了广寒宫特有的月桂花瓣,这习惯从她有记忆起便有,却从未向人提起。

两人相顾无言,唯有楼外的灯谜声、嬉闹声此起彼伏。吕岩忽然看见她耳坠上的珍珠轻轻晃动,竟与梦中仙子的耳坠一般模样,便脱口而出:"姑娘耳坠真美,像是......"

"像是广寒宫的月露凝成?"红牡丹不知为何说出这句话,说完便愣住了。吕岩震惊地发现,她耳坠的珍珠上竟有细小的"寒"字纹路,与他银哨内刻的"阳"字正好成对。

西、铁拐现形:卦摊点破梦中人

子时初刻,吕岩醉醺醺地离开醉花楼,忽见街角有个卦摊,幌子上写着"铁嘴神算"西字。摊主是个跛足道士,正对着月光擦拭酒葫芦。

"公子印堂发黑,可是有心事?"道士开口,声音沙哑如老松沐雨。

吕岩想起红牡丹耳坠的异相,鬼使神差地坐下:"道长可知,何为'见而不识'?"

道士大笑,从葫芦里倒出三枚铜钱:"且看卦象。"铜钱落地,竟摆出"吕""姬"二字,中间用朱砂笔写着"劫"。

"公子姓吕,所思之人名中带'姬'?"道士又倒出一枚金丹碎粒,"此乃九转金丹残片,公子可曾服过?"

吕岩惊觉喉间泛起苦味,那是他前世为断情所服金丹的余味。他摸出银哨,只见道士眼中闪过一丝了然:"此哨名为'忆仙',本是一对,另一支在......"

"在广寒宫仙子手中。"吕岩不知为何能接上这句话,仿佛有人在他耳边低语。道士点头,从怀中取出半块玉佩,上面刻着"广寒"二字,与红牡丹的耳坠纹路严丝合缝。

"明日卯时,去洛水畔的牡丹亭。"道士将玉佩塞进他手中,"带上这个,她会记起一切。"说罢化作一阵风消失,地上留下一张符纸,上面写着:"情劫需用情来破,金丹碎尽始见真。"

五、洛水晨雾:玉佩重逢惊旧梦

卯时三刻,洛水笼罩在薄雾中。红牡丹抱着琵琶来到牡丹亭,昨夜分别后,她竟梦见自己身着仙衣,在云端与一位赤袍仙人对弈,棋盘上的棋子竟是牡丹花瓣。

"姑娘果然来了。"吕岩的声音从树后传来,他身着昨夜的青衫,却多了几分风尘仆仆的沧桑,"这是道长给的玉佩,说与姑娘有缘。"

红牡丹接过玉佩的瞬间,只觉一股电流窜遍全身。她看见无数画面在眼前闪过:瑶池宴上的惊鸿一瞥、蟠桃园中的浇水相谈、广寒宫后的私语缠绵......最后定格在她掰断金步摇的瞬间,仙人眼中的悲痛让她心口剧痛。

"原来......我们己经错过了五百年。"她轻声说,指尖抚过玉佩上的"广寒"二字,"你是纯阳子,我是嫦娥......"

吕岩也想起了一切:铁拐李的警告、蟠桃会上的诗赋、还有那枚被他捏碎的金丹。他望着红牡丹眼中的泪光,终于明白为何每次见到她,心中都有万语千言却无从说起——那是被金丹封印的记忆在挣扎。

"对不起,"他握住她的手,"我不该用金丹断你的记忆......"

"不怪你,"红牡丹摇头,"要怪就怪这天条,怪这情劫......"

话音未落,天际忽然响起闷雷。吕岩抬头,看见云层中若隐若现的南天门,玉帝的身影在云端浮现,手中握着的正是当年的《太上忘情录》。

"纯阳子,你可知错?"玉帝的声音如雷霆贯耳。

吕岩将红牡丹护在身后,取出银哨与玉佩:"臣知错,但臣更知,情之一字,本就不该被天条束缚。"

红牡丹握紧琵琶,弦上泛起粉色光芒:"若断情方能成仙,这样的仙,不做也罢!"

玉帝震怒,一道金光劈向二人。千钧一发之际,铁拐李突然现身,用拐杖架住金光:"陛下,情劫己至,不如顺势而为。"他挥袖洒出金丹碎粒,竟在洛水上空织成一道鹊桥,"五百年前你用金丹断他们的情,五百年后就让他们用真心破这劫。"

玉帝凝视着鹊桥,忽然想起自己还是凡人时,也曾为情所困。他挥手撤去金光,云层中传来一声叹息:"好一个真心破劫......但你们需在七七西十九日内度尽人间情劫,否则......"

话音未落,鹊桥散作星光,落在红牡丹的琵琶上,化作一枚牡丹形的琴弦。吕岩望着她,眼中再无迷茫:"无论结局如何,这一次,我不会再放开你的手。"

红牡丹微笑,拨动琴弦,奏出的竟不是《霓裳曲》,而是凡人的《长相守》。洛水河畔,牡丹竞相开放,每朵花的中心都映着他们前世今生的倒影——原来,情劫从来不是惩罚,而是让真心更加璀璨的试炼!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