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兵王血色重生
一代兵王血色重生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幻 > 一代兵王血色重生 > 第82章 教育改革

第82章 教育改革

加入书架
书名:
一代兵王血色重生
作者:
凡客人生
本章字数:
4852
更新时间:
2025-05-30

新闻发布会现场的灯光刺得人睁不开眼。沈霄坐在主席台中央,看着台下密密麻麻的话筒和镜头,余光瞥见周明领着五六个家长从侧门闯入,举着的白底黑字标语在闪光灯下格外刺眼:"教育公平不是劫富济贫!"

"沈书记!"周明的声音盖过主持人的制止,"我们要求保留育英的骨干教师!"会场顿时骚动,后排的教育频道记者迅速将镜头转向抗议者。

沈霄抬手示意安保人员退后,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话筒:"这位家长,请你先坐下。如果你有疑问,我可以解答。"他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周明梗着脖子上前:"我女儿班上的王老师要是被调走,谁来保证升学率?你们口口声声说公平,可我们交的学区房物业费里,就包含优质教育的成本!"

会场响起此起彼伏的吸气声。沈霄看着周明涨红的脸,突然想起十八年前那个暴雨夜,他背着发烧的杨小花往镇医院跑,路过的货车司机拒绝搭载,理由是"泥腿子别脏了我的车"。

"你说的成本,"沈霄缓缓开口,"是用金钱衡量的教育资源,而我谈的公平,是每个孩子都该有学上、有好老师教的权利。"他转头看向摄像机,"各位可以去查查,江城近五年的教育经费支出,城区学校占比72%,而像桃花坞这样的乡村学校,人均经费不足城区的三分之一。这不是市场行为,是公共服务的失衡。"

台下的记者开始快速敲击键盘。周明还要争辩,忽然有个戴眼镜的家长站起身:"沈书记,我支持轮岗。我老家在清水镇,我弟弟的孩子至今没上过一节正规音乐课。教育资源集中不该成为阶层固化的工具。"

会场陷入短暂沉默。这时,沈霄的秘书小林匆匆上台,在他耳边低语几句。沈霄接过小林递来的快递信封,拆开的瞬间,瞳孔骤然收缩——里面是泛黄的文件复印件,标题赫然是《1997年桃花坞小学校舍倒塌事故调查报告》,落款处盖着己撤销的"江城县教育局"公章。

他迅速翻到责任认定页,看到"施工方偷工减料""监理方收受贿赂"等字样,手指微微发颤。十八年前那个雨夜突然在眼前闪回:他抱着幸存的学生蹲在废墟旁,看着救护车的灯光撕裂雨幕,而镇教育办主任却在事故后调任县城学校总务主任。

"沈书记,请问'青禾计划'是否会影响中考升学率?"记者的提问将他拉回现实。沈霄定了定神,将文件轻轻推到桌角:"我可以承诺两点:第一,轮岗教师会通过双向选择确定,确保城区教学不受影响;第二,乡村学校将建立'教研共同体',育英小学的备课资源、模拟试题将同步共享。"

话音未落,他的手机在裤兜震动,是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沈书记,当年收受贿赂的人,现在还在教育系统。"他抬头看向人群,试图寻找发送者,却只看见无数闪烁的镜头。

与此同时,市教育局门口,苏敏的手在玻璃门把手上停顿了三秒。丈夫的话还在耳边炸响:"你要是去乡下,就别进这个家门!我们丢不起这个人!"她看着手中的退出申请表,钢笔尖在"申请人"一栏洇出小团墨渍。

"苏老师!"清脆的童声响起。小羽抱着作业本跑过来,胸前的红领巾歪歪扭扭,"我爸爸说您要去桃花坞,这是他让我带给您的。"少年将一个牛皮纸袋塞进她手里,转身又跑远了。

苏敏打开纸袋,里面是本泛黄的笔记本,扉页写着"桃花坞支教日记 1997"。她翻开第一页,褪色的蓝墨水字迹里,夹着片干枯的野菊花:"今天小花的作文写《我的梦想》,她说想当老师,因为'沈老师的课像糖'。可她连像样的铅笔都没有..."

泪水突然模糊了视线。苏敏想起父亲临终前攥着她的手,反复念叨:"山里的孩子需要好老师..."她摸出手机,给丈夫发了条消息:"对不起,这是我必须做的选择。"然后将退出申请表撕成两半,扔进垃圾桶。

当她转身时,看见教育局宣传栏上的标语:"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同一片蓝天下成长"。阳光穿过玻璃,在她胸前的校徽上投下光斑,那是育英小学的校徽,也是她父亲曾佩戴过的乡村学校校徽。

新闻发布会结束后,沈霄回到办公室,立即锁上房门。他重新翻开那份事故调查报告,在"施工方负责人"一栏看到"周建成"的名字,心脏猛地一沉——周明的父亲,正是江城知名房企"明远集团"的创始人。

手机突然响起,是陈立打来的:"沈书记,网上舆情炸了。#江城教育改革#的话题阅读量破亿,有家长把育英和桃花坞的教室照片做成对比图,转发超十万..."

"注意引导舆论,"沈霄打断他,"重点宣传轮岗教师的保障政策,还有'教研共同体'的具体措施。对了,查一下1997年桃花坞校舍倒塌事故的相关人员,尤其是周建成。"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您是说...周明的父亲?"

"当年事故后,施工方不仅没被追责,反而承接了更多项目。"沈霄的声音冷下来,"你去调当年的招标档案,还有教育系统相关人员的任职记录。"

挂掉电话,他拉开抽屉,取出十八年前的支教纪念册。里面夹着张合照,站在周建成旁边的,竟是现任教育局基建科科长刘卫国。沈霄的手指划过照片,想起刘卫国在常委会上反对轮岗时说的话:"乡村学校条件差,留不住年轻人。"

窗外,暮色渐浓。沈霄打开电脑,新建了个加密文件夹,将事故报告扫描件拖进去。文件箱刚敲到一半,传来敲门声。小林探进头:"沈书记,育英小学的家长代表团又来了,说要听您当面解释轮岗细则。"

"让他们去会议室等。"沈霄站起身,整理西装时看见袖口的线头——那是今早小羽帮他缝的。他忽然想起儿子刚才在电话里说的:"爸爸,苏老师说要带桃花坞的小朋友来参观我的科学课。"

走出办公室前,他回头看了眼桌上的牛皮纸袋,里面装着小羽从家里翻出的彩色铅笔,说是要送给桃花坞的同学。阳光从百叶窗斜切进来,在地板上织出明暗相间的条纹,像极了乡村小学里,孩子们用树枝在泥地上画出的算草本。

下章预告:沈霄在与家长代表团沟通时,突然接到纪委电话,称有人实名举报他"借教育改革打击民营企业";苏敏抵达桃花坞小学,发现迎接她的除了陈守业,还有举着"反对城里老师瞎折腾"横幅的部分家长;与此同时,陈立在档案室发现1997年事故的关键证据,却在下班路上遭遇车祸,手中文件不翼而飞......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