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不管我八路军还是新西军等抗日武装,在敌后战场都缴获过日军坦克,不过数量较少,且多为日军轻型坦克。
如日式94式超轻型坦克,该坦克是日军在二战前生产的轻型坦克,全重仅3.4吨,装备1挺7.7毫米机枪,主要用于侦察、联络等任务。
晋察冀军区部队在敌后游击战中,曾通过伏击日军运输队或袭击据点等方式缴获过少量该型坦克,但因缺乏配件和燃料,实际投入战斗的情况较少。
还有日式95式轻型坦克,全重7.4吨,乘员3人,配备1门37毫米火炮和1挺7.7毫米机枪,是日军侵华战争中的主力轻型坦克之一。
晋察冀军区在冀中、冀西等地区的战斗中,曾零星缴获过该型坦克,主要用于研究日军装备特点或作为训练器材使用。
由于日军对坦克等重装备的保护较为严密,且敌后抗日武装缺乏有效反装甲武器,因此缴获坦克的案例相对罕见,这些缴获的坦克更多是作为对敌作战的象征性成果,为后来人民军队装甲力量的起步提供了一定参考。
但在苏卫的请示下,总部特批,将各军区缴获的日军坦克都集中送到水窑修理、改装,用来支持军工研发工作,同时借助于水窑产出的新式武器,在日后战斗中将缴获日军战车的权重放大。
水窑生产的武器有的就是用来打战车的,比如爆破王研制的反坦克枪榴弹,以及平曲射迫击炮等等,苏卫还提出进一步加强我军反坦克能力,巴祖卡、铁拳搞不来,整点反坦克地雷,甚至战防炮都是可以尝试的。
虽然我军现在组建专门的装甲兵部队很艰难,但己经在为以后的装甲力量摸索和积累了,这些缴获来的坦克虽然缺乏燃料、配件和维护能力,大多无法投入施展,但可以用于军工研发利用,或作为训练器材,为以后的装甲兵建设积累基础。
还有技术人才的储备,虽说抗战时期我国炮兵都是很稀少的兵种,但我军部分人曾在国府或国外接触过装甲技术,有的不乏是德国军校进修,还曾当过中泱军德械师的团长……
没错,说的就是周卫国!
但不仅仅是一个周卫国,我军抗战时期的装甲兵技术人才主要是由西路军左支队改编的新兵营装甲排学员,以及从苏联学习回国的干部等。
其中就有我国后来装甲兵部队首任司令员,被誉为我国装甲兵之父的一位大将军!
这个新兵营可以说是我军最早与装甲兵相关的培训机构,1937年4月,我军西路军左支队余部到达甘省与西域交界的星星峡,后整编为西路军总支队,对外称新兵营。
当时西域督办拥有装甲车等装备,并聘有苏联教官执教,经我军那位被誉为红色掌柜和财神爷之称的首长提议,新兵营学员得以利用这些条件学习军事技术。
其中,一大队西排学习坦克装甲车辆相关知识,被称为装甲排。
装甲排的学习始于1938年前后,至1940年左右结束。
这一时期,由于西域局势变化,新兵营学员的学习和训练环境受到影响,1940年起,大部分学员陆续返回沿安或奔赴其他抗日根据地,结束了在西域的装甲技术学习。
他们利用所学,在沿安等地依旧投身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与相关军事工作中,为我军培养装甲兵人才、发展装甲兵力量做准备,也有部分学员发挥其技术专长,为抗击日军及后来的人民事业贡献力量。
此外,还有几名学员目前依旧留在西域继续学习坦克技术。
而我军的装甲兵之父在38年初就从苏联返回了沿安,先后任抗大的训练部长、教育长、第3分校校长,并发表《抗大在国防教育上的贡献》、《战术发展的基本因素》、《论新战术》等文章,为培养抗日军政干部、探索抗日战争经验、开展军事理论研究作出了贡献。
算算时间,距离太行工业学校的成立己经不远了,苏卫在想,能不能给咱们的人民兵工第一校增设一个装甲兵学科,或是尽早成立一个专门的装甲兵学校,规模不需要大,设施也不需要多完善,旨在更好的整合资源,利用缴获装备,积累技术人才,为以后奠定基础。
这个世界本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何况我军有不少能人,不乏是专业的高材生。
现在是原始积累的阶段,我军完全可以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早的培养机械技术骨干,在这一时期开始积累装甲车辆的维修、操作知识,为后续装甲兵的组建储备早期人才。
而且老总之前也说了,我军应注重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再加上苏卫这一提议受到了部长的格外重视,遂向总部申请,没想到总部和沿安很快就批准了。
就连先生都很关心,当即就在全军号召装甲兵技术人才到晋东南根据地报到,首批人员名单上赫然有周卫国的名字!
苏卫虽然没跟周卫国正面接触过,可他跟刘远接触过啊,当初刘远给水窑送材料的时候来过一次,那时候两人就聊起过周卫国。
而且,苏卫从刘远的口中得知的周卫国,基本信息跟他知道的差不多,可有些方面与雪豹电视剧里却有所差异。
比如他并不是复旦大学的高材生,而是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他跟萧雅也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同学,人家早在校园时光就互生好感了,包括刘远也是东吴大学毕业的,他跟周卫国从小就是发小。
刘远还有个大哥,但早年投了日笨人当汉奸,他那个大哥是典型的纨绔子弟,吃喝嫖赌样样精通,就算他不当汉奸,刘父也迟早会被气死。
刘父去世后,周继先就收留了刘远,不过刘远也时常不在周家,他在校期间就想加入我军了,后来如愿,成了我军一名地下工作者,经常活跃在敌占区,八路军、新西军,乃至国统区都曾执行过各种秘密任务。
而萧雅更是进步女青年,周卫国的许多思想都跟她很契合,两人虽然没正式成为夫妻,却早己是灵魂伴侣!
后来周卫国进入中央陆军学院步兵科学习,属第九期学员,以全校最优异的成绩毕业,然后被派往德国柏林军事学院留学,除了特种作战以外,他还修了装甲兵技术!
淞沪会战爆发后,他并不是首接当的营长,在此之前还当过一段时间战车连的连长,开的是维克斯!
有张淞沪会战的照片,上面是一辆坦克冲向日军,那辆坦克就是维克斯,是国府从英国采购的。
后来周卫国所在的战车连被打光了,他这才当起了步兵,因为当时,包括现在,我国的装甲技术都不成熟,尤其是在淞沪战场上,我方步兵认为有了战车就不需要步兵冲锋掩护了,就指着那铁皮盒子消灭鬼子,对于步坦协同战术的认知很薄弱。
所以打着打着战车兵和步兵都在骂对方,战车兵怒于步兵不懂火力掩护,步兵鄙夷于战车兵拿着铁王八也不中用。
甚至说起来周卫国还曾是救火大队长杜垏明的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