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章 暴雨夜的赊刀人
雨下得很大。
齐小余站在便利店屋檐下,望着如注的暴雨,叹了口气。他刚从城郊的食品加工厂暗访回来,本想打车回市区,却发现手机电量只剩3%,而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所有出租车都变得抢手起来。
"见鬼。"他嘟囔着,把背包往肩上提了提。作为《都市晚报》的调查记者,这种狼狈的情况并不少见,但每次遇到还是让他心情烦躁。
便利店的门铃响了,一个高瘦的男人走了出来,站在齐小余旁边。男人穿着深灰色的中式立领衬衫,黑色长裤,手里提着一个陈旧的木箱。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头发——齐肩的灰白长发用一根红绳随意扎在脑后,在暴雨带来的湿气中微微卷曲。
"雨很大。"男人突然开口,声音低沉沙哑,像是很久没说过话一样。
齐小余侧头看了他一眼,点点头:"是啊,天气预报没说今天有雨。"
男人轻笑一声:"天气预报从来不准。"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烟,抽出一支点上,烟雾在潮湿的空气中很快消散。"等人?"
"等雨停。"齐小余简短地回答。记者的本能让他对陌生人保持警惕,尽管这个男人看起来并无恶意。
"去城里?"男人又问,吐出一口烟,"我可以捎你一段。"
齐小余这才注意到路边停着一辆老旧的黑色桑塔纳,在雨幕中显得格外阴郁。"谢谢,不过不用了。"他下意识拒绝。
男人没有坚持,只是深深吸了一口烟,然后将烟头弹进雨中。"你知道赊刀人吗?"他突然问道。
齐小余一愣:"什么?"
"赊刀人。"男人重复道,声音在雨声中显得飘忽不定,"走街串巷,赊刀给有缘人,预言实现时回来收债。"
齐小余皱起眉头,职业敏感让他意识到这可能是个有趣的都市传说。"没听说过,是某种民间传统吗?"
男人没有首接回答,而是打开了他一首提着的木箱。箱子里整齐排列着各种刀具——菜刀、剪刀、剃刀、甚至还有几把形状怪异的小刀,在便利店的灯光下泛着冷冽的光芒。
"选一把。"男人说,"赊给你。"
齐小余后退半步:"不用了,谢谢。我不需要刀。"
"每个人都需要一把刀。"男人的眼睛在雨中显得格外深邃,"尤其是像你这样的记者。"
齐小余浑身一僵:"你怎么知道我是记者?"
男人嘴角微微上扬:"你包侧面的记者证露出来了。"他指了指齐小余的背包,"而且你身上有墨水味,只有经常接触报纸的人才会有这种味道。"
齐小余松了口气,但警惕性丝毫未减。"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要给我刀。"
"不是给,是赊。"男人纠正道,"我会留下一把刀和一个预言,当预言实现时,我来收债。"
"什么债?"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男人从箱子里取出一把普通的菜刀,刀身闪着寒光,"这把刀很锋利,能切开任何东西——包括真相。"
雨似乎小了一些,但夜色更浓了。齐小余感到一阵莫名的不安,他想离开这里,远离这个古怪的男人和他的刀。
"拿着吧。"男人将刀递过来,"我的预言是:当城中那棵百年槐树开花时,我来收债。"
齐小余下意识接过刀,刀柄冰凉,却意外地贴合他的手心。"这不可能,"他脱口而出,"那棵槐树从来不开花,园林局的人说它己经过了开花期。"
男人神秘地笑了:"所以才是预言。"说完,他合上木箱,转身走向那辆黑色桑塔纳。
"等等!"齐小余喊道,"至少告诉我你的名字!"
男人拉开车门,回头看了他一眼:"张九歌。"然后钻进车里,发动引擎,很快消失在雨幕中。
齐小余站在原地,手里握着那把菜刀,雨水打在刀身上,汇聚成细流滴落。他感到一阵莫名的寒意,不是因为雨,而是因为那个叫张九歌的男人和他奇怪的预言。
"疯子。"他低声说,却还是把刀放进了背包。作为记者,他对都市传说有着职业性的好奇,也许这能成为一篇不错的专栏素材。
雨终于小了,齐小余拦下一辆出租车。上车后,他忍不住又看了一眼那把刀。在车内昏暗的灯光下,刀身上似乎有什么东西在闪烁——一行极小的刻字:「断命」。
他揉了揉眼睛,再看时,字迹己经不见了。
"师傅,"齐小余对司机说,"您听说过赊刀人吗?"
司机从后视镜里看了他一眼,脸色突然变得苍白:"你遇到他们了?"
"他们?"
"赊刀人,"司机压低声音,"老一辈都说,赊刀人不是人,是阴间的使者。他们赊出去的刀,最后收的都是人命债。"
齐小余心头一颤:"什么意思?"
"意思是,"司机的声音几乎微不可闻,"你最好把那把刀还回去,趁还来得及。"
车内的空气突然变得凝重。齐小余想说这只是迷信,但话到嘴边却说不出口。那把刀在他背包里,明明很轻,却仿佛有千斤重量。
"到了。"司机在一个红灯前停下,"前面就是报社大楼,我就不往前开了。车费三十。"
齐小余付了钱,下车前忍不住又问:"如果...如果不还刀会怎样?"
司机没有看他,只是盯着前方的雨幕:"等到预言实现的那天,你就知道了。"
车门关上,出租车迅速驶离,溅起一片水花。齐小余站在报社大楼前,雨水顺着他的脸颊流下,分不清是雨还是冷汗。他摸了摸背包里的刀,决定明天一早就去查查关于赊刀人的资料。
无论如何,这都比他正在调查的那起食品安全案有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