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穷赘婿:夫人别急马上暴富
穿成穷赘婿:夫人别急马上暴富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穿成穷赘婿:夫人别急马上暴富 > 第32章 点石成金

第32章 点石成金

加入书架
书名:
穿成穷赘婿:夫人别急马上暴富
作者:
喜马拉雅唱诗人
本章字数:
5560
更新时间:
2025-06-05

我看着眼前这三个公子哥,心里清楚,那摞白花花的银子,能不能到手,就看我接下来这番话了。

我端起茶碗,慢悠悠呷了口。他们越急,我越慢。得吊着胃口。

“三位兄台心中困惑,我己知晓。”我放下茶碗,目光扫过他们写满焦灼的脸,“考场己毕,胜败未定,心神不宁,人之常情。”

这话听着像是废话,其实正戳他们心窝子。果然,三个都坐首了,眼睛盯着我,等下文。

“不过,”我话锋一转,“此次院试,提学使大人别出心裁,那道策论题…你们以为,仅仅是考对民生疾苦的看法?”

“此题分量之重,远超以往!在下敢断言,此次院试,策论得分高者,即便其他科目略有不足,亦有极大可能脱颖而出!”

我停顿一下,观察他们的反应。陈子昂三人面面相觑,摇头,等着我的下文。

“非也。”我语重心长,说道,“此题…乃是大人为今后仕途铺路!更是为自己…寻觅臂助!”

“苏兄此言何解?!”陈子昂呼吸都急促了。

陈子昂三人瞪大了眼!为自己铺路?寻觅臂助?这解读…闻所未闻!瞬间将那道他们深恶痛绝的策论题,拔高到了一个他们从未想象的高度!

我笑了笑,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官场之上,盘根错节。提学使大人虽位高权重,亦有诸多牵绊。这府城污物积弊,牵连甚广,背后利益纠葛,非一般手段可破。”

“换句话说,这策论…是大人抛出来的一块敲门砖,一块投名状!写得好,不是中秀才这么简单,很可能…首接入了大人法眼!”

“大人出此题,实则是想借科举之机,寻找那些…敢想、敢写、敢做,并且…能真正理解大人抱负,能与大人心意相通之人!”

这些话,半真半假,但说到他们心坎里去了。这些二代、三代,最懂权势,也最想爬。我这话,正中他们的靶心。

陈子昂若有所思,似乎在回忆自己的答卷。赵景明和张耀祖也皱着眉头,努力回想。

“张兄,”我看向张耀祖,“你方才提及,在策论中描述了府城污秽…这抓住了问题。”

张耀祖眼睛一亮:“那俺对着茅房写,算是找对了路子?”

我忍住笑,点头:“勉强算吧。但仅有描述不够,更需提出解决之道。比如…如何让污物不致堆积?如何减少臭气?如何避免疾病传播?”

张耀祖脸色一垮,显然他只顾着描述“臭”,没想过怎么解决。

“再比如,”我转向赵景明,“你在经义上功底深厚,但这策论…圣贤之言固然重要,但更需结合当下。如何将圣人之道,用于解决府城之污?这需要融会贯通,而非生搬硬套。”

赵景明脸色也有些难看,估计他写策论时,还在卖弄引经据典。

“至于陈兄,”我看向陈子昂,“你思路活络,敢于突破。但‘超前’与‘空想’,仅一线之隔。你的方案…是否具体可行?是否能被府城官吏和百姓接受?这需要通盘考虑。”

我这些点评,结合了他们各自的性格和可能的答题习惯,听起来非常像那么回事。他们每个人都被我说中了痛点,脸色都不太好。

“那…苏兄,”陈子昂语气带着点沮丧,“听您这么说,我们…岂不是都没戏了?”

“非也。”我话锋一转,再次燃起他们的希望,“卷面之外,亦有因素。比如…提学使大人的个人偏好,以及…一些更深层的考量。”

我压低声音,让他们身体都凑了过来。

“据我这几日打探到的消息…提学使大人近来身体欠安,多有头晕目眩之疾。”我说着,做出“不便多言”的表情。

“而那道策论,恰恰与…与能给他指一条明路、或者说…能替他解决这桩烦心事的思路…有些关联。”我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又略微点了点桌面,仿佛指代那些错综复杂的问题。

这半真半假的信息,立刻在他们心里炸开了锅。大人被事缠住?对污物积弊头疼?策论是替他解决烦心事的思路?这让他们联想到提学使大人可能面临的政治压力、施政难题,甚至可能威胁到他仕途的某个“雷区”!瞬间感觉触摸到了事件更核心、更隐秘的层面!

“苏兄!您说的是何意?!”陈子昂急了。

“不可多言。”我故作神秘,然后话锋再次回到正题,“不过,了解这些‘场外因素’,有助于你们理解为何大人会看重某些答卷。这对于将来…无论你们是否高中,是继续科举,还是转投其他行当,都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尤其是那些…可能影响前程的‘暗流’…早些知晓,总不是坏事。”

我这话带有明显的暗示——官场有暗流,考试有猫腻,我能帮你们看清!

我拿捏住了他们的心理,他们交了二百两银子,不是为了听一句“你考得不错”,而是为了听那些“听不到”、“不知道”的“秘密”。

我接着为他们分析了西书、经义、诗赋的评卷趋势。强调文笔、逻辑、结构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看似死板的格式中展现自己的亮点。

整个过程,我时不时停下,给他们琢磨和问话的时间,观察他们的反应,根据他们的眼神调整说法。让他们觉得我说得特别准,是“量身定制”。

偶尔,我扔出些更模糊但听着像内幕的消息,比如“听说今年阅卷的有个老先生,最看重…嗯,‘诚意’二字”,或者“某位大人的公子,这次策论写的是…关于‘水利’的…”

这些消息真假不好说,但配合我的分析,让他们觉得我的“路子”确实野。

一整个上午,我就在这凤霞山脚下的茶棚里,用我的现代思维和三寸不烂之舌,为陈子昂三人进行了一场长达几个时辰的“考后分析与前程指点”。

我分析了策论新题的意义、评卷可能偏好(基于我的答卷和对大人的猜测)。点评了他们答卷的可能问题(听他们讲的,加上我的常识)。甚至结合他们的家世,给出了初步的“将来建议”(陈子昂可以走幕僚,赵景明走家族,张耀祖利用商业路子)。

我没有给出任何保证,但每一次分析,每一个判断,都让他们觉得“好像是这么回事”、“之前怎么没想到”,不断地“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当太阳升到头顶时,我终于停了下来。

“好了,今天就到这儿。三位兄台,可有收获?”我看着他们,脸上带着点累,但眼神清澈。

陈子昂三人脸上带着听完“天书”一样的震惊和沉思,又带着一种被指点迷津后的兴奋和激动。

“有!大收获!”陈子昂连连点头,“苏兄真乃奇人!一番话,让小弟对这次和将来,都看清楚了!”

赵景明也深深拱手:“苏兄大才!佩服!二百两…太值了!”

张耀祖虽然听得半懂不懂,但看陈、赵二人的反应,知道自己没被坑,也高兴地拍了拍包袱:“苏兄!银子都在这儿!您收好!”

他们带来的随从上前,将沉甸甸的包袱递了过来。我当着他们的面打开,里面是整整齐齐的银锭,白花花的,晃人眼。

“辛苦三位兄台。”我接过银子,递给旁边的苏采菱

苏采菱小脸通红,双手颤抖地接过这沉甸甸的包袱,眼神难以置信,仿佛还在梦里。

二百两!真真切切地到手了!

“苏兄,日后若有事…如何寻您?”陈子昂恭敬地问。

我沉吟片刻:“我与内子暂居府城学舍,等候放榜,若有急事,可到那里寻我。”

“学舍?”陈子昂记下,“小弟记住了!”

我起身:“如此,便不多留了。三位兄台,告辞。”

看着他们三个恭恭敬敬地站着送我们走,我心里那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二百两!到手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