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外传
扶苏外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扶苏外传 > 第54章 南阳迷踪(二世二年正月甲子)

第54章 南阳迷踪(二世二年正月甲子)

加入书架
书名:
扶苏外传
作者:
逝风如梦
本章字数:
2552
更新时间:
2025-05-31

二世二年正月甲子日,南阳盆地笼罩在一片压抑的气氛中。章邯率领的骊山军正在这里紧张地挖掘,沉重的铁锹与洛阳铲不断撞击着坚硬的土地,发出沉闷的声响。寒风裹挟着尘土扑面而来,士兵们的脸上、铠甲上都沾满了厚厚的泥土,却依旧专注于手中的工作。

“将军!有发现!”一名士兵突然高声喊道。章邯闻言,快步上前。只见一个巨大的青铜器正缓缓露出真容,那是战国时期的魏国安邑下官钟,历经岁月的洗礼,青铜表面布满了斑驳的锈迹,却难掩其古朴庄重的气息。钟身的纹饰精美绝伦,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随着挖掘工作的推进,安邑下官钟被完整地起出。章邯凝视着这尊古老的青铜器,心中涌起一丝莫名的预感。他下令小心打开钟体,果然,一卷竹简安静地躺在钟内。章邯小心翼翼地取出竹简,展开一看,开篇便是《商君书?弱民篇》的佚文:“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看到这熟悉的语句,章邯眉头紧锁,这正是商鞅变法的核心思想之一,强调通过削弱民众力量来强化国家统治。

然而,他的目光很快被“弱民”二字处的朱砂圈改吸引。旁边的小楷旁注格外醒目:“扶苏仁厚,可补此缺。”字迹苍劲有力,正是始皇帝的御笔朱批。章邯的手指不自觉地划过这些文字,心中掀起惊涛骇浪。他忽然明白了为何陛下当年要将他派往南阳——这里不仅埋藏着历史的秘密,更藏着大秦律法的“阿喀琉斯之踵”。

“原来如此……”章邯喃喃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感慨与恍然。始皇帝早己预见了秦法的弊端,也深知扶苏的仁厚可以弥补其中的不足。南阳,这个看似普通的地方,实则是大秦命运的关键节点。

就在这时,黑冰台的密探突然出现,箭头首指章邯。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周围的士兵纷纷握紧武器。然而,章邯却神色镇定,不慌不忙地举起《弱民篇》残页,大声说道:“回去告诉公子,赵高要的是严刑峻法,而始皇帝留给公子的,是‘弱法强民’的密码。”他的声音坚定有力,在空旷的挖掘现场回荡。

密探走上前来,准备接过竹简。此时,章邯压低声音,神色严肃地说道:“且慢,还有一事至关重要。”他将竹简翻转过来,只见背面用密蜡写着一行小字:“项梁铸楚王玺,用的是十二金人残片。”这句话如同一颗重磅炸弹,揭示了项梁背后不为人知的阴谋。

密探小心翼翼地收好竹简,眼神中充满了震惊与警惕。章邯望着密探远去的背影,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自己手中的这份情报,将对局势产生重大影响。赵高的野心、项梁的图谋、扶苏的使命,所有的一切都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局面。

“传令下去,停止挖掘,立刻整顿军队。”章邯转身对副将说道,“我们要尽快将这里的情况告知公子,南阳的秘密,不能再被埋藏下去了。”他的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仿佛己经看到了即将到来的风暴。

夜幕降临,南阳盆地陷入一片黑暗。章邯的骊山军营地中,灯火通明,士兵们整装待发。而那尊魏国安邑下官钟与神秘的竹简,成为了改变天下局势的关键钥匙。在这乱世之中,各方势力都在为了各自的利益而角逐,而始皇帝留下的“弱法强民”密码与项梁的阴谋,又将引发怎样的波澜?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大秦的命运,即将迎来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