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父徐良见坝上口了开了以后。
一会儿后面小渠尽头的苇帘上面,便有许多小溪鱼在跳动,于是也赶紧过来帮忙,毕竟现在大郎才十岁,年龄也小,手忙脚乱的也抓不了多少。
徐良也唯恐好不容易用苇帘拦下的溪鱼,一会跳着跳着,跑了。
现在是春上,溪鱼一般都比较瘦,也比较小,而是也大都是一些柳条鱼,窜条,及一些小鲤子和鲫鱼。
不过数量挺多。
一会儿带来的竹篮,差不多己经满了。
然后,徐良便把大些的挑出来,一边借着空闲的时候,将这些鱼收拾好,用溪水清洗干净。
柳条鱼虽然身体细长,又小。
但是肉多刺少,基本上稍微收拾一下既可。
所以徐良一边捉鱼,一边收拾大些溪鱼,等到下晌,看溪鱼捉的差不多有两个大半竹篮时,也便停下不再捉了。
收拾了苇帘,去了沙石坝,然后小渠也被上面下来的溪流冲了一个一干而净,没有留下一丝痕迹。
而后,徐七七又带着大郎去看那两个鱼篓。
拉上绳子一看,里面的鱼也进去了不少,每个篓子里面大概都有大半篓,而且里面还有不少大半斤左右的鲜鲤,及两条一斤左右的乌鱼,及一些大溪青虾。
大郎一见非常高兴。
要知道这两条乌鱼,在这时可是卖的很贵的,只有镇上的有钱的贵人们,才舍得买回来吃。
于是他便高兴的提了两个鱼篓跑去给阿父徐良看,由于跑的急,就连徐七七的两条小短腿,都差点没跟的上。
徐七七一边跑,一边埋怨。
这个大郎,捉了鱼一高兴就跑,也差点把她这个妹妹,这个大功臣给忘掉了,真是粗心大意。
而徐良看到跑过来的大郎,一边埋怨他只顾自己跑来,差点把妹妹给忘了,一边看向两个鱼篓的时候,也是有些吃惊。
本以为拦坝捉些溪鱼,就己经很不错了,没有想到竟然还有这些意外之喜,两个鱼篓也各捉了大半篓子的溪鱼,不但有多条大半斤左右的鲜鲤,而且还有两条一斤左右的乌鱼。
乌鱼是古代对黑鱼的叫法。
就像那时的甲鱼一样。
因为比较稀罕,又比较迷信。
认为这些是大补之物。
所以在古代坊市上,一般都卖的很贵,所以也只有一些有钱的贵人们,才会舍得买回去吃。
因此,徐良看见这些时,才会非常高兴。
因为怕时间太长,那两条乌鱼会死掉,所以又薅了许多苇草并洒了水,放在上面,并给阿母王氏打了一个招呼,便带着大郎及三郎便急匆匆的先回家了。
等徐七七和阿婆王氏几人,慢腾腾的回到老宅的时候。
阿父徐良己经将那两条乌鱼,及鲜鲤和那些大青溪虾,养在院中井边的木盆里,也幸亏他跑的比较快,它们这些才没有死掉,在木盆井水里,缓了一会,又开始活蹦乱跳的了。
王氏回来之后,看到捉了那么多溪鱼也非常高兴,于是放下野菜之后,便开始带着两个儿媳收拾鱼。
然后,便将收拾好的小溪鱼,清洗干净。
开始阿婆王氏的拿手好菜。
烹小溪鱼干。
这也是阿爷徐儒以前,最喜欢用来佐酒的小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