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唐朝修航母
我在唐朝修航母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我在唐朝修航母 > 第95章: 边关平乱固疆土 海丝筹备启新程

第95章: 边关平乱固疆土 海丝筹备启新程

加入书架
书名:
我在唐朝修航母
作者:
111永恒的不死鸟1
本章字数:
5548
更新时间:
2025-04-26

长安科技学院在经历风波后愈发蓬勃发展,郭嘉华计划培养航海人才开启海上丝绸之路,却此时边关传来残余突厥势力联合小部落烧杀抢掠的消息。

郭嘉华得知此事后,气得火冒三丈,这些残余势力在他看来就是跳梁小丑,偏要在大唐边境捣乱。

“这些突厥余孽,还有那些跟着起哄的小部落,真是不知死活!非得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不可。”

郭嘉华怒喝道,“大唐那么多兵器突厥狗不学,偏偏练剑,上剑不练练下剑,铁剑不练练银剑,真要恭喜突厥狗终于练成了人剑合一的效果---剑人!”

系统提示音适时响起:“骂坏人,积分 +3。”

若不尽快平定这些乱子,边境百姓将不得安宁,大唐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边疆局势也会受到影响。

于是,郭嘉华即刻进宫面见李世民。

“陛下,边关残余突厥势力联合小部落兴风作浪,在边境烧杀抢掠,臣恳请陛下准许臣带兵前去平定,以绝后患。”郭嘉华跪在朝堂之上,言辞恳切地说道。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面色凝重,微微点头道:“郭爱卿,朕正为此事忧虑。你既有此心,朕便命你为帅,带领大军前去边关平乱。务必将这些乱贼一网打尽,还我大唐边境安宁。”

“臣领旨!陛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郭嘉华坚定地回应道。

领命之后,郭嘉华迅速着手准备出征事宜。他挑选了军中精锐,包括陌刀军团和骑兵部队,同时还带上了一批熟悉热气球操作的士兵。“这次去边关,咱们要让那些乱贼知道,大唐的边疆不是他们能随意撒野的地方。热气球部队要随时待命,听从指挥,发挥咱们的空中优势。”郭嘉华在点将台上对将士们说道。

大军一路疾行,很快便抵达了边关。郭嘉华没有急于进攻,而是先派出探子,详细了解乱贼的兵力分布、营地位置以及他们的行动规律。经过几天的侦察,终于摸清了情况。

“郭将军,这些乱贼分散在几个营地,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呼应,但兵力并不集中。他们以为咱们不会这么快赶来,防守有些松懈。”探子向郭嘉华汇报。

郭嘉华听后,嘴角微微上扬,心中有了主意。“既然他们分散且松懈,那咱们就各个击破。先挑选其中一个营地作为突破口,打他们个措手不及。”郭嘉华对身旁的将领们说道。

经过一番商议,他们决定先对位于山谷中的一个乱贼营地动手。这个营地西周环山,只有一条小路进出,看似易守难攻,但郭嘉华却看到了其中的破绽。

行动当晚,夜色如墨,伸手不见五指。郭嘉华带领着部队悄悄靠近营地。热气球部队先行升空,携带好特制的照明弹和炸弹。“等我一声令下,就投放照明弹,照亮营地,然后立刻投弹,打乱他们的阵脚。”郭嘉华对热气球部队的士兵们叮嘱道。

当部队到达预定位置后,郭嘉华一声令下:“动手!”热气球上的士兵迅速投放照明弹,瞬间,整个山谷亮如白昼。乱贼们从睡梦中惊醒,还没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炸弹便如雨点般落下。“轰轰轰”的爆炸声震得山谷嗡嗡作响,营地内顿时火光冲天,乱贼们西处逃窜,一片混乱。

“冲啊!”郭嘉华挥舞着手中的长刀,带领着地面部队如猛虎下山般冲进营地。陌刀手们手持陌刀,寒光闪烁,所到之处,乱贼纷纷倒下。骑兵们则在营地中纵横驰骋,对试图抵抗的乱贼进行无情砍杀。

“不好,是大唐的军队!他们怎么来得这么快!”乱贼们惊恐地呼喊着,完全失去了抵抗的勇气。

在大唐军队的猛烈攻击下,这个营地的乱贼很快就被肃清。郭嘉华没有丝毫停留,紧接着又带领部队对其他营地展开攻击。

在热气球的空中支援和地面部队的紧密配合下,一个又一个乱贼营地被攻破。残余的突厥势力和小部落联军根本无法抵挡,被打得落花流水,西处逃窜。

“追!不要放过任何一个乱贼,务必将他们彻底消灭!”郭嘉华骑在马上,大声喊道。将士们士气高昂,一路追击,将这些乱贼打得溃不成军。

经过几十天的战斗,边关的乱局终于被成功平定,残余的突厥势力被彻底消灭,那些小部落也纷纷投降,表示愿意归附大唐。

“郭将军,此次多亏了您的妙计,才能如此迅速地平定乱局,让边关恢复安宁。”一位将领对郭嘉华说道。

郭嘉华笑着摆摆手:“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将士们奋勇杀敌,才是取胜的关键。现在边关暂时稳定了,但咱们不能掉以轻心,还得加强防御,防止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在安排好边关的防御工作后,郭嘉华班师回朝。李世民得知边关平定的消息,十分高兴,再次在宫中设宴款待郭嘉华。

“郭爱卿,你又为大唐立下大功,朕真是欣慰啊!”李世民笑着对郭嘉华说道。

“陛下过奖了,这是臣分内之事。如今边关己稳,臣认为当务之急是加快海上丝绸之路的筹备工作,这对大唐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郭嘉华说道。

李世民点头表示赞同:“郭爱卿所言极是。只是这海上丝绸之路的筹备,涉及诸多方面,不知你有何具体想法?”

郭嘉华站起身来,恭敬地说道:“陛下,首先咱们要在长安科技学院培养一批精通航海技术、天文地理以及各国语言文化的人才。同时,改良海船也是关键,要打造出更加坚固、快速且能适应远洋航行的船只。此外,还需与沿海各州县配合,建立港口,筹备物资。”

长孙无忌在一旁说道:“郭庄主所言甚是全面,但这每一项工作都非易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啊。”

郭嘉华微笑着回应:“长孙大人说得对,但只要咱们大唐上下一心,这些困难都能克服。而且一旦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大唐与海外各国互通有无,带来的利益将不可估量。”

李世民听后,下定决心说道:“好!朕全力支持你。传朕旨意,各部门全力配合郭爱卿,务必将海上丝绸之路的筹备工作做好。”

得到李世民的支持后,郭嘉华全身心地投入到海上丝绸之路的筹备中。他在长安科技学院加大了对航海专业学子的培养力度,亲自指导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

“同学们,航海不仅需要掌握高超的驾驶技术,还要了解天文气象,懂得如何利用星辰辨别方向。这是我们绘制的最新航海图,大家要仔细研究。”郭嘉华在课堂上对学子们说道。

学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对未来的航海事业充满了憧憬。“郭庄主,我们一定会努力学习,为开启海上丝绸之路贡献自己的力量。”一位学子说道。

与此同时,在沿海地区,改良海船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工匠们根据郭嘉华提供的设计图纸,日夜赶工。“郭庄主设计的这种船型,不仅更加坚固,而且增加了帆的数量和面积,能让船在海上行驶得更快更稳。”一位老工匠看着正在建造的海船,赞叹道。

然而,筹备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在建造港口时,遇到了选址的难题。一些地方的地形和水文条件并不适合建造大型港口,而合适的地方又涉及到土地征收和百姓安置等问题。

“郭郎,这港口选址的事情可有些棘手。有些百姓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园,这该如何是好?”丽质公主担忧地对郭嘉华说道。

郭嘉华皱着眉头,思索片刻后说道:“公主别急,此事确实需要谨慎处理。我们不能强行征收百姓的土地,得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或许我们可以给百姓提供一些补偿,比如安排他们到港口工作,或者在其他地方给他们分配更好的土地。”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